詩友社季肇謹賞析詩經
自源頭發掘古典寶藏 —陳小青— 《詩經》究竟是“詩”還是“經”,許多人並不知其詳。想學習古詩詞以提高中華文學素養,許多人卻不知從何下手。都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卻很少有人能從頭細說詩歌的源頭。華府詩友社新社長季肇謹早已對此念念在心,自上任之日便已做了規劃,要在華府地區系統宣講中華千百年的傳統文化,來扭轉這一局面。2017年7月2日下午假僑教中心舉辦的由她親自所做的題為《<詩經>選篇欣賞》的演講,正是此番努力下的第一課,引得各路人馬紛紛從各處趕來,即使是中華文化造詣已深的人等也紛紛表示:此次演講“直奔詩歌源頭,要去聽聽!” 演講之始季肇謹便指出:《詩經》作為古典文學的源頭之一,是溯自西元前11到前7世纪的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含305首詩歌。其原名《诗》、或稱《詩三百》,乃是孔子教科書,只因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詩》奉為經典,所以才將其稱之為《詩經》。她談到孔子對《詩》的高度評價,以及《詩經》對寫詩寫文、對人性和人生、對社會與國家等各個方面都具有的特殊意義;且因涉獵甚廣、僅動植物便達上百種,而堪稱“古代花木鳥獸的百科全書”。對於《詩經》的歷史,則歷經諸如周頌、大雅、小雅、商頌、魯頌、國風等的“頌雅風”各個階段,前後大約六百年陸續形成。她進而談到詩的“風雅頌”分類,即“四史六義”之說,以及其“賦、比、興”的表現手法等等。 季肇謹首先選出並帶領聽眾賞析的詩篇,來自《詩經》中含一百六十篇詩作的【國風】。她指出“國風”即是“風俗、風土”意義上的各國和地區的民歌。此次她選出來欣賞的【國風】中的詩篇,包括《周南-關雎》、《周南-桃夭》、《衛風-淇奧》、《秦風-蒹葭》、《王風-黍离》、《邺風-擊鼓》、《邺風-燕燕》、《鄭風-子衿》等等。接下來,她向大家介紹了《詩經》中第161至第234篇即共含74首詩的【小雅】。她指出“雅”乃“正”、“正聲”之意,是宮廷樂歌,主在宴會、典禮上演唱;在對歷史背景及與【國風】的異同稍做介紹之後,她帶領大家共享的詩篇是《小雅•鹿鳴》。《詩經》中第235至265首共31篇章目總稱的【大雅】,多為西周王室貴族歌頌周王室祖先之作,主要用於較為嚴肅的場合,此部分季肇謹選出來一起的鑑賞是《大雅•靈臺》。她進而介紹了詩經最後40篇的【頌】,其主為用於宗廟祭祀音樂的讚美詩,含有【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針對這一內容季肇謹選賞的是《周頌•豐年》和《商頌•玄鳥》。 在引導聽眾欣賞這些詩作時,季肇謹不僅對每一首詩的背景、詞句註釋、內容理解、創作手法、對後人的重大影響等均做了介紹,甚至還加了白話文翻譯、一些典故以及成語的由來。更為別出心裁之處,是為避免講解單調、且加深聽眾對所選之詩的理解,季肇謹還事先想方設法找來歌唱家於文華演唱的《詩經》,並不厭其煩以手機一段段錄製下來拿到會上,每講一首便放聽一首。於文華那甜美的聲音、配以古聲古樂的古曲調,且根據內容來演變和創新了的譜曲與唱法,令整個會場生動活潑、美不勝收。個別沒有於文華演唱的詩歌,季肇謹便自己吟誦配音、現場播放,由於內容理解深刻、吟誦又輔以聲音技巧,再配以情緒上的渲染,效果同樣突出,引起會場陣陣贊嘆。 季肇謹最後對演講內容做了小結,說:“中國是個詩國。兩千多年的詩歌發展可在《詩經》中找到雛形。”並在重溫了演講內容下發自肺腑地感慨道:“總之,不學詩,無以言。《詩經》是欣賞、理解、和學習中國古典詩詞最珍貴的寶藏。”
話音甫歇會場已是陣陣掌聲,許多人連連點頭稱是。 此次演講無疑令人印象深刻難以忘卻。更有年輕朋友散會時連連讚歎今天掌握了很到、學到了真正寶貴的中華文化的知識,感慨於季肇謹與詩友會對在華府地區宣揚中華古典文化著實功不可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