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映红 | 胡迁自尽不能仅仅归咎为抑郁,更在于对世界的不妥协 青年导演、作家胡迁自杀身亡,朋友圈又掀起一轮讨论关于抑郁的讨论。然而这是一个伪命题。 文学艺术的肇始不外乎内心和世界的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导致了表达的必须。胡迁的坚持和不妥协让他和世界格格不入,充满了冲突,又无一例外地失败。这或许是抑郁的来源。所以胡迁辞世的原因并非抑郁,某种程度可能是和世界的不妥协。屈原是这样,茨威格是这样,胡迁亦然。 只关注抑郁本身,不过是在为这场悲剧寻找一个替罪羊。所有构成这个时代的罪人,就可以释然于心并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怜悯:唉,可惜啊,又一个被抑郁症戕害的好人。 大约三个月前,美国著名摇滚乐队林肯公园的主唱,查斯特·贝宁顿自杀身亡,我曾为此写过一篇文章《自杀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而不仅仅是抑郁症》。文中,我认为,对于一名诗人、艺术家的自杀,仅仅归咎于抑郁症可能失之浅薄,抑郁症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生活选择的结果,而未必是原因。 “对于诗人、歌手或者艺术家来说,抑郁完全可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现代生活使大多数人变得平庸而快乐,享受同样的大片,同样的美食,同样的时尚,简单而快乐。但是诗人、歌手和艺术家不同,他们只要一旦变得平庸而快乐,他们的艺术生涯也就宣告结束了。”(《自杀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而不仅仅是抑郁症》) 几天前,又一名艺术家自杀了。10月12日,年轻的作家、导演胡迁被发现自缢身亡。 如果按照最浅俗的判断,胡迁的自杀很容易就被归咎于抑郁症。他在生前曾不止一次地在朋友面前调侃,“我可能有抑郁症吧”,而在他自杀前一个月(9月3日),在微博也曾经写下:“三月份在剧组时听说了好几个自杀的,当时还没觉得什么,等我自己的电影在半年后没了才发现,都他妈完了。” 同一天,他在微博也谈到了:“这一年,出了两本书,拍了一部艺术片,新写了一本书,总共拿了两万的版权稿费,电影一分钱没有。今天蚂蚁微贷还不上,还不上就借不出,关键是周围人还都觉得你运气特好,CTMD。” 在此之前,他“女朋友跑了,隔了几个月写封信过去,人家回复‘恶不恶心’。” 经济拮据、事业挫折、情感失败,这些因素错综交织加诸29岁的胡迁,促使他陷入抑郁的泥潭难以自拔,日复一日最终压垮了他,他难以自持以致自杀。从心理卫生学的角度,不难理解他何以会这么选择,做出判断并不难,也不复杂,也没有什么模糊不清的地方。 问题是,如果这样一个身陷抑郁泥潭的艺术家向心理医生求助,他会得到怎样的建议呢?世界不会因为一个内心有自己追求的艺术家而变得有所不同,它冷冰冰地,一视同仁地让每一个人都努力地去适应它,适者生存,更适者成功。如果不适应呢?抑郁往往是一个人与环境不适应而导致身心出现特异性的情绪反应。 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大约120年前的社会学名著《自杀论》中就研究和分析了社会层面上的自杀现象,认为仅仅从个人原因来探究自杀问题是不可取的,根本无法廓清自杀背后的真正肇因。在他看来,当一个人与他置身的社会群体或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结发生隔阂或产生疏离时,便会发生自杀现象。 同样地,即便从个人层面上可以轻易将一个人的自杀归咎于抑郁症,但从社会层面上,自杀与抑郁症二者都是个人与社会冲突和不适应的结果。特别是对于一个有着自己内心追求的艺术家,他的内心追求一旦与现实世界运转的逻辑冲突或者隔绝,那么最后的结果更可能是内心价值的崩塌,而世界一如既往。 与其他人不同,艺术家的艺术价值很多时候就体现在与世界的疏离上。当大多数人都努力去适应和拥抱冷冰冰的世界,从众就成为人类最基本的本能。当大多数人说,皇帝穿的新衣服真好看,那么即使你看到的是一个裸奔的躯体,也会不由自主地怀疑自己眼花。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用几条简单的线段就证明了大多数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追随其他人的错误答案。他的从众研究里,差不多75%的人至少有一次会追求其他人的错误答案。 艺术家在剩下的25%的人群当中,他们没有追随大多数人的错误答案,选择了宁可承受被大多数人排斥、误解的压力而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一个哪怕是不具有批判性的艺术家,他不关心现实的世界问题,但他仍然要坚持自己的独特性,保持与世界的疏离,呈现出与众不同才是艺术价值的真谛。 这就使得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总会有一些艺术家像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样,徒劳地坚持,一次又一次,直至崩溃。甚至一个艺术家的不由自主的艺术倾向已经注定了他是或者不是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而这种倾向从根本上是无法选择的。 提香《西西弗斯》(1548 - 1549) 天性、气质、经历、资源、环境、机遇、以及阅读和审美经验影响乃至决定了每一个有着艺术天赋的艺术家所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艺术倾向,这些由风格、观念、形式等等要素所构成特异性的艺术倾向使得一个艺术家或者被世界认同和接纳,或者被世界拒绝、排斥。 如果是被世界所认同和接纳,那么一个艺术家就很容易在俗世中取得功成名就的荣耀,他们是幸运的。如果被世界拒绝和排斥,那么一个艺术家就只能在俗世中艰难跋涉,他或者中途放弃而沉沦流俗,他或者始终坚持而濒临崩溃。 所以,法国作家加缪在他的《西西弗斯神话》中会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自杀。 胡迁显然就是一个被世界所排斥和拒绝的艺术家。 他201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16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大裂》荣膺台湾第六届世界华人电影小说奖首奖,2017年初,出版同名短片小说集《大裂》。离世前刚刚出版第一本长篇小说《牛蛙》,并编剧、执导了他的第一部长篇电影《大象席地而坐》。 胡迁《大裂》 与他相似的,半年前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在她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出版后两个月就自缢身亡。 按说,当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问世,对一名作家来说是相当鼓舞的一件事,相比于有那么多执着于艺术创作却无人问津的籍籍无名者来说已经足够幸运。但作品问世并不能消弭内心追求与世界之间的隔阂和疏离,反过来甚至因为此前寄希望于作品问世可以消弭与世界的这种疏离,一旦作品问世之后就退无可退,连希望也无以寄托。 据悉,胡迁在执导《大象席地而坐》这部电影时没有任何导演费用,但却因坚持3小时50分钟的导演剪辑版本,与制片方发生难以调和的分歧,并导致被剥夺导演署名权。要知道,这是他编剧、导演的影片,却无法与资本协调。 看得出来,他尽管经济拮据,但容忍了执导却没有导演费用;他明明经济拮据,却不能容忍作品按市场逻辑来进行剪辑,被剥夺导演署名权也在所不惜。在一个以金钱为衡量成功几乎是唯一标准的社会语境下,胡迁选择了毫不妥协,他内心的追求与这个消费主义的世界格格不入。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陷入抑郁只不过是他坚持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导致他后来悲剧的原因。仅仅从抑郁症的角度分析他自杀的原因,相当于什么都没有说。一个功成名就的企业家自杀了,因为抑郁症;一个含辛茹苦的家庭主妇自杀了,因为抑郁症;一个在监狱里郁郁寡欢的重囚犯自杀了,因为抑郁症;胡迁自杀了,因为抑郁症。不够,真的不够。 我们很容易了解和理解因为他毫不妥协的坚持和选择,导致了他情感的困顿,经济的拮据,事业的挫败,那么我们也应该了解和理解,基于同样的原因,导致了长期的情绪低落以及自杀的意念。同样地,我们很容易了解和理解一个人因为长期的经济拮据而罹患上营养不良,那么我们也应该了解和理解一个人因为长期的精神冲突而罹患上抑郁症。 一个罹患营养不良的贫民死了,将死因归咎于营养不良只是临床医生的事情,要防范同样的事情发生,就必须找到营养不良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同样,一个罹患抑郁症的作家自杀了,将自杀的原因归咎于抑郁症只是临床心理医生的事情,要防范类似的事情发生,就必须去了解和理解抑郁症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我看来,胡迁因为无法适应,也无法与他所置身的这个消费主义的世界和解,因此选择了离开。他不是第一个,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自杀的艺术家。在他之前,古今中外有数以千计乃至上万的成名艺术家选择了自杀;在他之后,也一样会有才华横溢却选择弃世的艺术家,当然,希望能越来越少。毕竟,文明的发展使得每一个与众不同者所置身的世界不那么冷冰冰,应该会越来越暖。 封面图来源:华文天下 值班主编 | 董啸 值班编辑 | 小窗 这是第 127 篇文章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