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华府“2017-汉服成人礼”谈汉服与汉文化 大华府“2017-汉服成人礼”将于12月3日举行的消息公布后,得到很多家长和学生的积极反应,纷纷奔走相告,很多满了15岁的孩子都准备报名参加。组委会接到不少询问详细情况的电话和邮件,还有一些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士提出一些关心的问题。比如最近有朋友询问“汉服和汉文化是什么关系”,所以我们今天从 “汉文化”与“汉服”的角度,再次介绍这次的成人礼。 “汉文化”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个名词,跟它相近似的,还有“汉代文化” 、“华夏文化”、“中华文化”等。有人以为“汉文化”与“秦文化”、“楚文化”等一样,是具体指某一历史时期或地域的文化,其实不然。与秦、楚等文化并列的,应该多写一个字,叫“汉代文化”。而我们所说的“汉文化”有更广阔的意义,它并非直接来源于单一的文化,而是继承多种文化形成的。无论较之秦文化还是楚文化,它都更为开放,更具兼融性,内容更为丰富,气魄更为宏大。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官方文字称为“汉字”,语言称为“汉语”外国人研究中国学问称“汉学”,“汉文化”的概念也被广泛的运用。 我们知道,汉族的形成是秦统一中国后,汉继承其领土,还通过开丝绸之路,建立西域都护府保护辖内的小国,共同对抗北方的匈奴,把版图继续扩大,差不多就相当于今天中国的地域。由于汉朝的强大,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声音,后来就把这个国家的人称为汉人,标示“汉”正式在华夏的基础上形成。 中国有三千多年实物可考、四千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无论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成就。这些以汉族人民为主创造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的总和,被称为“汉文化”,是“华夏文化”或“中华文化”的主体。汉文化以夏商周三代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吉、凶、宾、军、嘉”五礼以及“仁、义、礼、智、信”五常为核心。礼仪是汉文化最大的特征,也是六艺之首,古代的成人礼“冠礼”和“笄礼”就包括在五礼的“嘉礼”之中。我们一般把汉文化分为语文、哲学、礼仪、科学、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大类,其中社会生活就包含了姓氏文明、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内容。 “汉服” 又称汉衣冠,是汉族的传统服饰,也是汉族礼仪的一部分。据古籍记载,黄帝的正妃嫘祖发明了种桑养蚕和抽丝的方法,而黄帝在中原首创衣冠制度,为中原王朝奠定了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丝绸之国的基础。从传说中的皇帝垂衣裳而治开始,尽管历史上经过诸多变迁,比如汉晋盛行的曲裾、唐代的齐胸襦裙、明代的袄裙等等,款式不尽相同,但基本特征“交领、右衽、系带”一直是不变的。日本的和服与高丽的韩服,都是从学习汉服演变而来。而中国的汉服传统直到清代才有所改变,只保留了少量传统服饰的特点。以交领、右衽、系带、宽袖等为特色的汉服消失300年后,十多年前又在中国民间热了起来,成人礼这样的古礼也再度复兴。这可以视作是传统文化的回归,也是继承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 汉族礼仪是汉文化最为典型、最为古老的特征。古者以礼为治乱之本,尊卑有分,长幼有序;伦常之建立,即在各守分际、各尽本分。进退应对、待人接物,各有分寸、各守礼节;婚丧、祭典、冠乡、朝聘,各本礼仪,各循节度,于是和乐平易,变乱不生,谓之礼治。 周礼和汉服作为华夏的标志,可追溯到尧舜时期。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作为古代中国的成人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冠礼和笄礼表示青年人至一定年龄,已成熟,可婚嫁,并从此作为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古人谓成人礼是“礼之始”,因为在行礼之前,当事人还是孩子,加冠加笄以后,他们就成为大人,别人就要以成人之礼相待,他们自己的言行举止也应该按照社会的礼仪规范来进行。正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古代的成人礼是极为庄重、复杂的。 而我们今日举行汉服成人礼,就有了更为深广的意义。作为炎黄子孙,尤其是移居海外的华人,我们希望自己的后代能秉承我们民族最优秀的传统和精神。孩子们通过成人礼这种形式,将经历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对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将有更多正面的了解和领会。他们会以自己悠久而美好的文化自豪,也会在这庄严的仪式中意识到社会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感受到自己身份的改变和肩上的责任,体验到父母对儿女深刻的爱心和期望。这个里程碑式的典礼将让他们铭记终身! 由美中实验学校主办、启明星校区承办的华盛顿地区“2017 – 汉服成人礼”即将于今年的12月3日举行,活动面向全华人社区,凡15岁以上华裔男女少年都可以免费参加,即日可以上网报名:http://acsdc.us/ChengRen/registration。主办单位已邀请华府重量级导演谭颖老师担任活动的艺术指导,邀请著名主持人李峰和齐慧生老师担任主宾,并已为参加仪式的孩子们做好了培训、服装、后勤等各方面准备,包括对家长的指导,以及活动的所有安排。 有了去年的成功经验,相信今年会办得更好。 这次大型的公益活动有助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承,有助于华人后代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健康成长,有助于家庭和社区的和谐,组委会希望华人社区的学校、社团、商界和有识之士都积极参与这一大有意义的活动。愿意慷慨捐赠、参与协办、特别冠名、刊登广告的学校、媒体、社团、商家和朋友,请联系王耀辉301-919-3836,yaohuiw168@gmail.com;黄河240-506-1663,heh20855@gmail.com;夏祥波571-208-4441,xiangboxia1117@gmail.com;活动咨询及愿意担任义工的朋友请联系240-437-2559、240-495-4428、240-751-7066、301-441-3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