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墨畫大師穆家善 CCACC淺談中國畫現狀 --陳小青-- 即使你是個不懂國畫的外行,一定也知齊白石畫的蝦、徐悲鴻畫的馬、甚至黃胄畫的驢。但正如不是刺繡高手則不知螺旋针法、平针针法一樣,外行們畢竟不懂國畫的筆法,內行們怕也未必去探索這些人這些畫的高明與不足之處乃至其歷史地位,海外人士則尤對當前中國畫的現狀恐怕不甚了解。被譽為中國焦墨畫領軍人物的穆家善先生,受華府著名山水畫家毛戎先生之邀,2017年11月19日假美京華人活動中心(CCACC)藝廊,以簡短演講加現場示範的方式,為大家初步填補了這一空白。 會議由美京藝廊的孫文影館長主持,CCACC 的李志翔會長首先致辭。與會者有毛戎先生、中國驻美大使館一等秘書刘棟、弗利爾畫廊虞立煒、雲靜画室高林征、公爵印刷公司懂事长張斌、陸文岳律師,以及華府文化藝術界一些知名人士。 曾师從齐白石弟子陈大羽、現身為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導師的穆家善,在題為《淺談當代中國畫的現狀》的演講中,首先談了他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研究,并梳理了中國畫的現狀。他談到自己在一系列的研究中,尤其在對比二十世紀初期與現下國畫界的異同之時,發現了一些問題,即當時流行的一些“先進”觀點,從今天來看已顯得過時。他以徐悲鴻為例,認為法國留學歸來的徐悲鴻的理念仍是中西結合,其雖然當年貢獻很大、如今仍在基礎美術教育上有很大影響,但他的以“具象”的審美理念來主導教學、認為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這一點,目前來看頗有以偏概全之虞,比如中國的剪紙、皮影等藝術便並非如此。穆家善指出,在他自己當年在美國生活學習的20多年裡,也曾仔細研究過西方繪畫的特點,得出的結論則是:作為“筆墨文化”的中國畫,其表達的“意境”早已領先於西方畫派;所以用西方的文化藝術、審美觀念來衡量中國畫,得出的結論恐怕只是業余水平。他認為,如果只有素描、且拿著毛筆畫素描,而沒有中國書法筆墨線條的修養,所畫線條便難成為“中國文化”的像微,或許只是西方速寫手法的轉換。 穆家善進一步介紹了中國畫發展至今所出現的五大流派或五种現象: 傳統派、反傳統派、中西合璧派、時尚派、借傳統而發展派。他首先分析了中西合璧派,認為這是在用中國毛筆畫西方的審美意趣、用中國的繪畫工具傳達西方的觀念,而這會使中國繪畫產生許多亂像。他提到中國畫的發展首先需要在審美觀念上做出改變。關於時尚派即“時髦派”,穆家善認為持有這樣藝術理念的人有些淺薄,因為他們不愿在書法上下功夫、不愿“搜盡奇峰打草稿”;中國畫是以書法線條為基礎,時尚畫則只畫個圖像、沒有深度,可稱之為“水墨湯水文化”,缺乏正能量。關於傳統派,如“四王”(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又称江左四王),穆家善認為他們少有自己的東西、大多是古人的重复;而中國畫需要不斷創新、不斷有新鮮血液的加入,要有自己的風格、特點和獨特的追求。所以,借傳統而發展當是穆家善認為的正確的方向。他提及早年讀大學時偷跑去上海看心儀已久的吳昌碩畫展,其中一幅畫上的題詩深刻在腦中幾十年、令他也苦苦思索了几十年:“畫當出己意,模仿墮塵垢。即使能似之,已落古人后。” 所以幾十年下來他只做了一件事:畫畫,“在山水之間神游悟道,沉迷于物外的純粹和內心的自由”、“學習傳統,繼承傳統,勇于創新”,所以,他終于走出了自己的路:創立了焦墨“千毫皴” 技法,“在焦墨山水中‘立定腳跟,決出生活’,立志用自己創立的‘焦墨千毫皴’技法,走遍祖國的千山万水,為祖國山河立傳”。他還進一步指出,中國畫不是“畫”出來、而是“寫”出來的,正如齊白石先生所言,“中國畫是介于似与不似之間的藝術”、亦即是在“抽象”与“具象”間,他由此認為,易經等有關中國文化、哲學、美學的掌握,在畫好中國山水畫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演講結束一些人提問,尤有人問及目前由他領軍的焦墨畫法。穆家善均一一予以回答、對有關情況做了介紹。會場互動熱烈。 演講之後是現場作畫,聽了演講的人們明顯興趣高漲,一哄而上將穆家善團團圍住。作畫後邊的牆上適時做了投影,可將穆家善作畫時的每一筆都真切地放大給所有人觀看。穆家善邊畫邊滔滔不絕進行解說,恰如與會者又一次指出他另一難能可貴之處:不僅會畫,而且會說。大家由此見識了他如何運筆用墨、如何構圖、某一處的匠心、某一處的重要、甚至某一筆的名稱,還聽他提到其在自己特製的墨上的用心及學問。現場吸引住了每一個人,許多人一筆一畫從頭仔細觀看到結尾,還有不少人一邊觀看一邊提問,穆家善均對答如流,令有人不禁感嘆說“(看得學得)好過癮!”。 繪畫結束時穆家善將該畫作當場捐獻給組辦該次活動的美京藝廊,並與美京藝廊的館長孫文影合影,之後又與部分與會者共同合影留念。期間穆家善提及明年夏天將會應邀再來華府,辦一次個人畫展,許多人表示翹首以待、將再次一睹風采。 會後穆家善的學生、雲靜畫室高林征老師帶領她的學生宴請了穆家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