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普通话的儿化音 希望中文学校盖城校区中文教师:谭伟
普通话是中国官方的正式语言,也是普通民众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语言之一。儿化音是由 卷舌音带来的音变,多见于中国北方地区的方言。儿化音以 北京话为代表,也见于地区性的方言。本文将介绍与汉语普通话儿化音有关的知识。
普通话的儿化,又称儿化韵,指的是后缀“儿”与它前面的音节组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中的韵母发卷舌音而变成卷舌韵母,又称儿化韵母。儿化音属于音变中的“合音”现象,多用于口语交流。
er是一个特殊韵母,不能和声母相拼,但可以自成音节,例如“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此外,er能使前面的韵母儿化。但在拼写儿化韵时,并不是在原韵母的后面直接加上er,而仅仅是添加r作为儿化音的符号。er中的e不发音只代表发音的部位,而r则代表卷舌送气的发音方法。
儿化韵中的“儿”不能自成音节,只能与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用。带儿化韵母的音节,要用两个汉字来表示。例如,“画儿”是由两个汉字所组成,但它只代表一个音节huàr。“儿化”音节中的“儿”不是一个音节,所以“画儿”的拼音不能写成两个音节huà er。 儿化是普通话的一个重要特征和组成部分。儿化缀通常出现在词的末尾,如“土豆儿、冰棍儿”等,但也可以插在多音节词的中间,例如,“馅儿饼、小人儿书”等。儿化韵中的“儿”字并不发音,只是作为儿化韵的标记。
普通话的儿化韵口语色彩浓厚,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能使语言生动形象,让发音圆润音色柔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此外,儿化音节还可以起到修辞、区别词义和词性等作用。
一、儿化音节可以区别词义
某些名词儿化之后词义会发生改变。例如,“头”可以表示“头颅、脑袋”,但儿化音节“头儿”的词义是“领导、上司”的意思。再比如,“白面”指的是用小麦磨成的面粉,而儿化语“白面儿”则多指毒品(海洛因)。“信”指的是信件,而“信儿”则代表消息。可见,一个词语的原调和它的儿化音在词义上可以不同。
二、儿化音节可以改变和区别词性
“画”可以作为动词,但当“画”发生儿化之后,“画”就从动词变成名词“画儿”了。“破烂”是形容词,而儿化之后的“破烂儿”是名词。另外,“错”是形容词,但儿化音节“错儿”则是名词。再比如,“一点”是名词,指时间是一点钟;但儿化音节“一点儿”则是量词,表示少量的意思。
三、儿化音节可以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某些词语在儿化之后可以带有喜爱和亲切的感情色彩。例如,“鲜花儿、脸蛋儿、好玩儿”等儿化语可以表示喜爱的心情。再如,“宝贝儿、心肝儿”可以表示父母对孩子宠爱的心情。
一些词语儿化之后可以表示“小”或“少”的意思。例如,“竹棍儿、小孩儿、米粒儿、雨点儿、一会儿”等儿化语,虽然具体意思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变,但儿化之后的词语更能体现出所描述的事物具有细、小、少的特点。
有的词语儿化之后还可以表示亲切温和的态度。例如,“您慢慢儿地说”这样的儿化语,明显使说话的语气变得轻柔温和、带有亲切感。 四、儿化音节可以区分口语中出现的同音异义词,比如,“拉练”和“拉链”是同音异义词,它们的发音相同但意思却不一样。“拉练”是部队军事训练的用语之一,而“拉链儿”则指的是拉锁。要想在口语中明确区分“拉练”和“拉链”,只需将“拉链”儿化变成“拉链儿”即可。 再比如,“开伙”和“开火”是同音异义词,“开伙”是指开始烧火做饭,而“开火”的儿化形式“开火儿”则表示打仗时双方之间的战斗打响了。另外,“邮票”和“油票” 也是同音异义词,“邮票”指的是邮寄信件时所需的邮资凭证,而当“油票”儿化变成“油票儿”时,它的含义是购买汽油或食用油的票证。
并非所有带“儿”的词语都要读成儿化音。例如,在“女儿、好男儿”中就必须把“儿”作为一个完整的音节ér清晰地读出来。所以,“女儿”要分别读成两个音节(nǚ ér),而“好男儿”则要读成三个音节(hǎo nán ér)。在以上的例子中,“儿”均可自成音节读作ér,不发生卷舌,也不会改变前面音节中韵母的原调。
儿化的发音常取决于韵母末尾的音素是否便于卷舌。例如,当韵母末尾的元音是a、o、e、u时,儿化时可以直接发卷舌音,像“大伙儿、豆芽儿、酒窝儿”等。儿化主要表现在韵尾,其次表现在韵腹上,但对韵头和声母则没有影响。
儿化音多见于平时的口语交流,用于轻松的语境氛围,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当儿化音具有区别词义和辨别词性的作用时,需要儿化的地方就一定要儿化,以避免产生歧义。儿化语言经常出现在话剧和影视作品中,用来突出人物的语言风格、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特点和烘托气氛等。在广播和电视的政经类节目中以及学术论文和政府公文里,使用的语言较为正式严谨,应尽量避免使用儿化语。
儿化音是汉语普通话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学习与汉语普通话儿化音有关的知识,可以拓宽语言的知识范围,帮助学生了解普通话儿化音的发音规律,有助于灵活运用儿化音来避免歧义,从而使日常口语的交流更加轻松富有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