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 帕提•沃德米尔 上海报道
导致西方快餐在华声誉和销售额下滑的“过期肉”丑闻曝光一个月后,办公室职员阿瑟•韩(Arthur Han)在麦当劳(McDonald's)餐厅里惬意地嚼着汉堡,称现在是在中国吃麦当劳的最佳时机,因为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仍对这家美国汉堡连锁店保持着强大压力。 韩先生说,他并不是麦当劳的常客。上月,一个卧底调查电视节目动摇了麦当劳以清洁和质量著称的品牌形象。该调查节目声称,麦当劳以及包括百胜餐饮集团(Yum! Brands)和汉堡王(Burger King)在内的另几家西方快餐公司,从一家将过期肉更换标签再销售的中国内地供应商那里进货。 在中国,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政治问题之一,这也使总值达到2000亿美元的快餐业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除了这起最新事件,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还在努力解决其他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中国本土快餐企业构成的日益激烈的竞争,不断上涨的租金,用工短缺,以及在一个既碎片化又快速发展的市场里采购放心原料的根本性难题。 这起丑闻促使上海主管部门查封了受影响的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Shanghai Husi Food)的工厂。上海福喜是美国福喜集团(OSI)的子公司。麦当劳本月表示,这起丑闻最初对其销售额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尽管其无法估算出对全年业绩的影响。 百胜表示,旗下品牌肯德基(KFC)和必胜客(Pizza Hut)最初也发生了销售额下降的情况。它补充称,如果这种下滑持续下去,可能对全年每股盈利(EPS)造成“实质性影响”。但分析师表示,不管这起丑闻会对西方品牌造成什么影响,中国本土的快餐企业都不大可能从中捞到好处。 食品安全“不止影响麦当劳和肯德基,它们只不过是最有名的”,咨询公司科尔尼(AT Kearney)的合伙人唐仕德(Torsten Stocker)说。“如果它们现在面临这样的问题,其他企业又有何分别呢?” 许多用餐者似乎明白并不是只有西方品牌有问题:上周,一名在中国本土快餐店吃午饭的年轻办公室职员向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展示了一根他刚从午饭里择出来的金属丝,并告诉记者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无视它”。 观察人士表示,这暴露出了供应商的问题。中国的50万家食品加工商中,绝大部分规模太小或太缺乏经验,不适合为外资连锁餐厅等既庞大又要求严格的客户服务。 分析师称,供应商未能跟上快餐业扩张的脚步。以德克士(Dicos)为例,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门店数量同比增长40%,达到2200家。 因此,一连串的丑闻已经动摇了中国二三十岁白领的信心。肯德基等品牌尤其受到一个接一个被大肆曝光的供应商丑闻的冲击;百胜的销售额刚刚开始从2012年禽肉滥用抗生素引起的恐慌中恢复,上月就又曝出了“过期肉”丑闻。 行业分析师表示,食品质量问题冒出来之际,其他潮流也对西方快餐品牌构成了挑战。 “中国的快餐消费者已不再像最初那样对西方快餐感到好奇,现在他们更挑剔、更关注健康,”总部位于北京的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Alliance PKU Management)的餐饮业分析师史俊说。 “20年前,麦当劳或肯德基餐厅可能是某些城镇少数几个有空调和干净厕所的地方,但现在有很多别的选择;竞争大幅增加了,”上海中国市场研究集团(China Market Research)的雷小山(Shaun Rein)说。肯德基在中国的门店有4600家,数量比拥有2000家门店的麦当劳多出一倍多,是这个市场遥遥领先的领跑者。但餐品更为便宜、在较小城市势力最强的台资快餐连锁店德克士,最近以2200家门店的数量超过了麦当劳。德克士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门店增加到近3000家。 私募股权投资者已经投资了一大批中国本土快餐连锁企业,这些企业正慢慢在高度碎片化的中国市场建立自己的市场份额。它们提供更符合中国人口味的食品,并宣传自己的食品更健康。私募股权投资者英联(Actis)就对中国本土火锅连锁店呷哺呷哺进行了投资。 研究公司英敏特(Mintel)表示,这对快餐业的消费者选择趋势产生了推动。该公司称:“向更健康的中式烹饪的根本性转变,正在重新定义快餐业,进而推动本土快餐连锁企业挑战该行业的外资领跑者。” 在麦当劳餐厅的韩先生表示,如果自己有时间,肯定会吃中餐。但快餐业仰仗的正是以下一个事实:就像在其他市场一样,在中国,人们将继续面临时间不够用的局面。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快餐市场尽管存在种种问题,净利润率却依然能够达到15%至20%。考虑到这一点,快餐业经营者无意在这个市场低头认输。
张嫣(Zhang Yan)补充报道 译者/许雯佳
编辑:Xiaow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