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王鼎鈞–10/25紐約行(二)
金大俠
10/25天空陰雲微雨,我們一車四人7:10由馬州洛城出發。中途先在Maryland House休息站買個咖啡解個手、短暫休息立即走,繼續向北猛進。旅途中有音樂、早餐、相聲、歡笑,我印有方向、地圖,Julian由手機查GPS及交通現況,兩人配合無間,加上交通一路順暢,行車超有效率,十一點即已抵達紐約皇后區,比預定時間早了一小時耶,哈,可能是駕駛喝了大杯咖啡、吃了營養早餐(小薇準備的),開車超有力;只好路邊暫停,請小薇打電話給主人:「方便我們早到嗎?」早到,以老美來看,極不禮貌,但遠來者"呀迫不及待"呀。
王府主人很為遠道而來的"快速之客"著想:「就來吧」。我們拋卻美式文化,停了車、入王府(11:15)。寒暄一陣、熱茶上桌後,鼎公似乎也是迫不及待,拿出早已印好的題綱講義分發一人一份,即刻坐定,即時開講。
問題一:《東鳴西應》提到「寫回憶錄•••我有『記錄癖』」,日常記錄時,如何選取?撰寫回憶錄時,如何取捨?如何剪裁?
九十歲的鼎公提到,他的日常瑣事早已淘汰遺忘,僅剩山峰。以作家而言,凡沒有文學趣味的材料,應捨該忘,何為文學趣味,鼎公先舉了一個「二十二響禮砲」的小故事。在一個二十一響禮砲的儀典上,禮砲連卻放了二十二響禮砲,事後長官狠K放禮砲者,一直反覆駡「你多放了一砲所為何來?」「你說啊!」「你說啊!」,放禮砲者被逼急了,回到:「那最後一砲是放給我老婆的!」
鼎公又舉了一個小例子•••
某牧師對老者說:「生活中不要有仇敵。」
老者:「我沒有仇敵呀。」
牧師:「這樣很好。」
老者:「我98歲,仇敵全死了。」
寫作時可採用「放大」、「照明」的技巧,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用了「放大」的技巧,描述身著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過程及其肥胖背影。「人面桃花」有相映照明的效果,此成語出自唐朝崔護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此外,枊暗花明、枊明花暗、彈紙(指)即破亦有照明。
小人物的回憶錄:不是報仇的武器,不是隆鼻隆乳的塑料,不是阿諛權勢的禮物,是自己生命對別人的意義,以文采、文學的方式表現出來。朱熹:「天地間有了我朱晦庵就多了些子。」你我也應該有如此志氣。
剪裁,是技術問題(技術複雜),量體裁衣,內容會決定形式。人的注意力有限,寫到六百字(約三分鐘的閱讀)就轉移主題。兩個小主題之間宜藕斷絲連,青山斷處借雲連(如國畫),連,也有不同技巧,先後排列法、循序漸進式等等,各有不同效果。
問題二:鼎公的回憶錄中,沒有美國,美國三十餘年,為什麼沒有納入回憶錄?
鼎公提到,在最精彩處結束(見好就收,如同籃球大帝麥可喬丹在最頂端時退休)。回憶錄獨立於其他作品之外,讓人單獨看待。
回憶錄中沒有美國,是因為在美國沒有生活,只在電視裡看別人生活。鶴盤遠勢投孤嶼,蟬曳殘聲過別枝,所以不必寫了。
生活:你攪在裡頭,你陷在裡頭,你纏在裡頭,你在是非恩怨裡頭,你在爾虞我詐裡頭,你在合縱連橫裡頭,你在生死禍福裡頭,你不在裡頭就沒那個生活。就像唱戲,你是個「角兒」,有對手,有動作,有臺詞,你不能是個是搬椅子的。就像打官司,你是原告,你是被告,你是律師,你是檢察官,你是證人,你不能是個「送信的」。
問題三:今年是我大學畢業卅週年,年底在臺灣有聚會。為此聚會,我正在編本大學生活的回憶錄,正巧有些"實務問題"。請問鼎公,一來一往信函、email、line上交談,在寫回憶錄時,字是否能潤飾?在歷史性(原汁原味不刪改)與文學性(潤字飾詞)之間如何取捨拿捏?
如紀實,原信、原email照錄;如寫文學作品,可不引原文,而改為敘述(間接引用),簡潔處理。新聞紀實、文學求美。文學寫作肯定會有主觀色彩,文學作品的讀者也同樣有不同的主觀反應。在不失真的情況下,可使用"據轉述",林語堂的《吾土與吾民》也是"據轉述",把古人的話重新說一次。
此時,鼎公夫人告知,午餐已好,吃飯啦!好棒,民以食為天,我們都起身向餐廳移步,也是迫不及待呀! 《2015年11月5日於華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