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题目:Time Out or Burn Ou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作者: 哈佛学院招生和助学办公室主任威廉•菲兹西蒙斯(William Fitzsimmons) 哈佛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马林•E•麦克格拉斯(MarlynE. McGrath)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特邀讲师查尔斯•杜西(CharlesDucey)
不仅只是中国高考让莘莘学子如此苦逼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在美国同样有类似的历程。3位哈佛教育大神描述在美国一心想上顶尖大学的孩子们的学习历程,绝不比中国孩子轻松。区别就是只有一部分孩子选择这样的人生,而大神们也时刻提醒着:非凡成就的造就,并非等于必上名校。
核心提示
三位哈佛教育大神10年观察思考,告诉您:
当今孩子压力山大,想上名校他们会经历哪些苦逼历程; 鼓励孩子们“喘口气儿”;
非凡成就并非等于必上名校。
所谓“成功”让当代学生所承受的压力比他们父母那代要大得多
被大学录取等同得到“对”的大学的文凭,以获取成功机会,“名校”也因此尤其热门。
除追求上名牌大学,驱使当今许多学生不断向前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
二十多岁的千万富翁,运动员和流行歌手们的天价薪酬,首席执行官们令人震惊的巨额报酬福利等,都刺激着人们疯狂地追寻上述吸金职位或成功机会。
当今的学生(还有他们的父母)都在拼命向这些终极人生赢家和这些人不合理的报酬看齐,比以往任何一代学生(和他们的父母)都来得狂热。
压力从小已经产生!
赢得人生大奖的战斗从孩子很小时就已经打响了,近期公布的一些报告听上去都令人难以置信。
比如说,让婴儿沉浸在古典音乐中以提高他们的智力,用电脑和“益智”玩具将路还走不稳的小孩团团包围,一些“砖家”还向父母们灌输如果不遵照成堆制定好的策略教育,家里的娃到三四岁后就会逐渐落后于同龄人且无药可救。
家长们花大价钱聘请顾问帮自己家路还走不稳的小孩备战,决定孩子是否能被“对”的学前班、幼儿园或小学录取,而只有进对了学前班、幼儿园和小学才能确保孩子能进“对”的初高中、大学、研究生院,乃至继续攻读更高的学位。
这些顾问会教小孩如何在面试过程中和面试官保持眼神上的交流,之后在面试官观察自己玩耍时,如何在展现出领导才能的同时不忘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进入学前班、幼儿园和文法学校的竞争可谓超乎想象的激烈,数据表明录取率甚至低于哈佛大学的录取率。
而一旦进入了“对”的学校,学生会被学校老师、校外家教老师推着往前走。
制定好的学习时间表和大量操练让学生白天在学校学习,回家继续到深夜。即使父母的初衷再好,对学生来说这也是一种严酷的压力。
过去,体育、音乐、舞蹈和其他消遣活动都是大受孩子们欢迎的休闲方式。但现在情况大不同:训练孩子从事前述活动都是为了争取大学奖学金或专业合约。
请专业老师辅导、参加相关主题夏令营,参加每周训练和比赛占据了孩子太多时间,甚至连“玩耍时段”也常常会被事先规划好,就只能和“志趣相投”的有益玩伴一起参加指定好的某些“具教育意义”的活动。
现在的孩子已经不知道暑假为何物,每天的快节奏已经不允许他们简简单单无忧无虑地“只做个孩子”了。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想让孩子上名校的美国家长和中国家长一样一样滴 初高中的快速轨道 上了高中,压力骤增。学生开始专注于参加某一项活动,甚至会为此而干脆放弃对其他所有项目的追求。
学生开始用自己选择的领域来定义自己,例如运动员、舞者、音乐家等等,他们的目标是要将自己新发现的天赋发挥得更加完美。
美国儿科学会曾发出警告,指出让孩子过早地专修某项体育运动可能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每诞生一个成功的运动员,背后其实都有不计其数的失败案例和惨痛教训。一些学生花在专修项目上的时间竟然与花在学业上的时间一样多。
他们所在的运动队几乎每天都要参加比赛或练习,整个周末还都要用来参加客场比赛,整个暑假和其他假期还要用来参加其他全国性或国际性赛程。
那些真的想成为职业运动员或音乐家或舞者的学生,甚至可能因某校专修项目较强而不惜离家千里转校就读,即使这所校的学术水平较低。 此外,学生面对的学业要求也十分严格。初中一开始就必须接受家教老师的训练,还要开始备战SAT考试(俗称“美国高考”)。
到了高中阶段,备战SAT考试俨然已经变成了一部分学生的生活方式,他们拼命苦学,夜晚和周末都不眠不休。一位“对”的能辅导出成绩的SAT老师一个小时的收费可能就高达几百美金,还能在暑假期间住在被辅导学生的沙滩别墅里或住在附近。
专门在暑假期间开办的SAT“补习学校”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而一些顶级的预科学校和大学也会开办的暑期学校或夏季课程给学生补习SAT,甚至连有些初中也开始开办这类课程。
中国有高考,美国有SAT呀!
追寻“对”的大学?拿钱来!
专业的大学申请顾问(不管是独立顾问还是学校聘请的顾问)都会很早出现在学生身边,甚至早到初中,即开始指导学生的专业课程和课外活动以便他们能进入“对”的大学。
最好的结果就是,这些顾问给出的建议能帮助学生评估自身才能、目标,还能帮助他们做出一些真的能改变命运的“中期修正”。
然而,如果抱着怀疑的视角看,这些建议只是在操控学生,让他们参加海外旅游,社区服务或其他活动,只为在大学申请论文或面试时增色。
这类服务要价可能高达上万美元。协助学生准备大学申请的服务有的还合情合理,但有的简直就是粗制滥造或抄袭模仿。一些所谓套餐服务会拿录制好的大学申请模拟面试或带领学员参观各个大学作为宣传噱头。
从九年级(“不收取额外费用从七年级或八年级”)开始的一系列服务的要价竟超过了3万美元。
此外,还包括其他一些更具体的服务项目,例如提供包括“头脑风暴和必要修正”服务的论文评述服务等。
这些咨询服务加重而非减轻了来自学校、社区和家庭生活的压力。
而这些咨询服务的“产品”,如一些过于流畅的论文,甚至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录取率,因为这种论文在大学招生环节中很容易就能被看出来。
人们通常认为竞争名校录取名额是导致我们所观察到的压力的元凶,但在我们这些从事大学招生工作的人看来,大学只是众多想要快速成功的人想实现的目标之一。
进入所谓“对”的大学之后,“对”的研究生院以及“对”的工作则相继成为下一个目标。
再之后便更有可能选择居住在“对”的社区,开始养育他们的下一代。而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使命,他们很可能需要跨越过更多障碍。 不怕贵,只要“对“!
压力大好吗?负面也多多
面对如此成长步伐,一些学生明显被重压压得喘不过气来,继而开始酗酒或开始做其他一些自我毁灭行为。
为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初高中和大学中的咨询服务也越开越多。如今,就连那些最成功的学生,那些斩获各类大奖的“好学生”也会退一步反思一路走来的种种,怀疑自己付出的这一切是否值得。
那些三四十岁的专业人士,例如医生、律师、学者、商人等有时会觉得自己好像稀里糊涂地赢了这场令人困惑的人生训练营。
有人说他们之所以从事现在所从事的职业完全是出于满足其他人对他们的期望,还有人表示他们糊里糊涂地就从事了自己现在所从事的职业,从来没停下脚步思考过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份工作。
这些人通常会说他们错过了自己整个青春年华,也从没能活在当下,而是永远在追求未来某个虚无缥缈的目标而已。 10年的观察与思考,教育大神们很想给家长、孩子一些建议
找些时间让孩子们“喘口气儿”吧
为了改善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幸运的是,这代年轻人自己就给出了减压和避免累垮的主意。
从大学申请论文、大学申请面试,和目前正在上大学的学生交谈和咨询中,以及和老校友的讨论中不难发现,现在许多学生都已经意识到了“喘息”的重要。
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喘息”方式,而“喘息”的时间可以很短也可以长达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这种“喘息”可以是事先计划和安排好的,也可以是完全没有计划的。
可以选择利用这段“喘息”时间为自己的事业、学业做准备,或者可以选择做自己想做的某些事情。
最最重要的是,要从长期的压力和期望中抽离出来,利用这段“喘息”时间退一步认真反思,重新认识个人价值和个人目标,或者获得一些必要的人生经验。
再把暑假找回来。
暑假不一定非得被严格计划好的各种活动完全消耗掉,比如暑期学校、旅行项目、体育夏令营等等。
虽然上述活动能从很多方面带给你很多东西,但参与这些活动也会让你因模仿、追赶那些“超级优秀的同龄人们”而感到压力倍增,而那些“非人类”往往把标准设定得也很“非人类”。
过去大家都会在暑假里打打短工,这不仅能让学生们获得跟在学校里不同的体验,也能让他们接触到背景、年龄、生活阅历不同的人,这段经历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心理暂停期,让他们暂时忘却紧张的学校生活,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创造诸多可能。
停下脚步反思 此外,学生们需要利用大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反思、去再塑造(在不受逼迫自己前行的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对自我的“再塑造”),去为了即将开始的学年积蓄力量。
选择上哪所高中(或哪所大学)不单单要看这所学校是否是所谓的“名校”或者它是否有名,而是要考虑这所学校究竟适不适合自己。
从长远角度来看,一些节奏较慢或有不同学术氛围或课外重点不同的学校可能更适合某些学生。 大神们最后的告诫: 值得注意的是,非凡成就绝非基于对他人成就的模仿,而是基于- 1.配合自己独有的节奏
2.偶然地,或许在自己都没意识到时以新颖、独到的方式做了某件抓住时代精神的事相混合,而这类混合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力量。
3.成功人士的成就成为其他人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但其他人显然是无法复制那些人的成功,因为他们的成功本身就无法复制。
“成功“这个概念常会误导那些想要将自家孩子塑造成他们想要的那种成功的父母。
而他们的孩子因为小,还没有自己作主的能力,加上因为小尚可塑造,通常都会听从父母的安排,走父母认定的路目。
但矛盾的地方就在于成功的唯一途径是做更真实的做自己,跟从自己的内心,在自己决定追寻的领域里获得成功。
4.如果能将成功重新定义成实现学生自己的目标的话,父母和学生都能受益,这里说的目标甚至包括那些还没发现的目标。
压力可能会对许多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可能会延迟孩子找寻自我、以自己的方式实现成功的步伐。
我们都有权利去钦佩马友友在音乐领域里取得的成就,但同时也应在我们自己的领域里以更适合我们的方式取得一些没那么伟大的成就:比如说,发现原始人类的骨头从而改变人们对古生物学的想法,或作出流畅的爵士乐旋律,或追踪罗马氏族的兴衰,等等。
5.累垮是努力迎合他人目标的必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