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徐涛》
吕大渝
(作者前言:《“聆响•行歌”徐涛美国音乐朗诵会》,历经坎坷,终于进入倒计时。
在北京,与徐涛几次见面,他都极其认真地强调,受众只是成人。我猜,在徐涛的演出生涯中,一定有过孩子闹场,破坏演出效果的惨痛教训。说实话,这是令演员非常沮丧的事情。
但是,邀请徐涛前来美国朗诵,念头的萌发,缘于“中华杯”美国青少年汉语朗诵大赛。除了成人,特别希望参赛学生家长聆听徐涛,还想让孩子在朗诵的起步阶段,也得到一个眼望高天的机会。
我明白,徐涛要求成人观众的原意,是为了良好的剧场氛围,而不是无缘无故地排斥孩子。为了遵守对徐涛的承诺,又使刚刚接触汉语朗诵的孩子,有个提高眼界的机会,9月7日徐涛音乐朗诵会,特地拨出剧场中后部紧临过道,方便孩子出入的少量座位,在$40及$50的价位上,以50%的优惠,作为亲子套票,提供给参加过汉语语言类比赛的孩子。朗诵进行中,万一孩子需要出去方便,家长务必在一个篇目结束时,带他们迅速离场,下一个篇目结束时,再迅速归位。
每套仅限两张,先来先得。可利用购票邮箱:langsong512@gmail.com,或联系义工梁珉购票。详见文后小广告。)
十二、素质培养
李杰信下班回家,常把“我回来啦”幽默成“我亲自回来啦”。人生万事,要想做好,不“亲自”有热情地投入,不能修得正果。
譬如郎朗,幼儿园时代,要求不去幼儿园,保证自己在家 “亲自”乖乖地弹钢琴。有兴趣才会自觉,才能学有所成,才成就了日后名扬世界的钢琴家郎朗。
中学时,我的物理、化学成绩平平,而代数、几何永远满分,只因为两位早年燕京大学毕业的女先生,端庄美丽、谈吐文雅、服饰得体、板书漂亮,举手投足,赏心悦目,我喜欢她们,便“亲自”有了学习的兴趣。全班女学生都喜欢她俩,课堂纪律极好,做作业如同作游戏。老“贝满”是女校,称老师为“先生”。
我家老李的侄子小柏,小时候被爹妈送进中文学校,从头到尾不乐意,收效甚微。直至进了普林斯顿大学,他才后悔,“亲自”努力学中文了。我猜是为了国家队那位拿过奥运奖牌、自大陆来美后来去了台湾的女的朋友。那阵子,小柏酷爱乒乓球。
天南海北,东拉西扯,无非一个意思:想让孩子学好一样东西,非得他们亲自感兴趣才成。学中文也得这样。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学说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华裔父母知道这对孩子未来的重要,自然更希望孩子会说中国话。可是,愣要生活在英语环境的华裔子弟说中文,不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如果在学中文的过程中,孩子没体会过任何乐趣,铁定事倍功半。
一次在北京小店买东西,见一女孩,高挑挺拔,面目姣好,一股令我羡慕的青春气息。手机响了,她一开口说话,真地惊着我了。怎么这样!好印象瞬间玩儿完。
还有一次,在公交车上见到三、五年轻男女,优越感十足地大声对话,向全车人显示着他们大学生的身份。但他们扣胸驼背,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谈吐毫无文雅可言。我横竖觉得他们不像大学生。没准是刚进大学门的“新鲜人”,正兴奋着。
从那以后,我想,如果我做教育部长,就要把朗诵和形体课,定为学生自小的必修课,特别是培养未来的教师和外交官的学校。而且,即使人已成年,仍可补课。这属于提高民族素质的一个方面。
生活中的经验也是这样,一个举止挺拔、谈吐文雅、声音悦耳、语言生动的人,在职场和人际交往中,占有更多优势。
首届“中华杯”朗诵复赛时,我曾对家长们说,如果我现在有学龄孩子,一定让他们必修朗诵课和形体课。不为做职业演员或主持人,而是学习语言更生动的表达,学习举手投足的优雅。这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大有益处。
语言表达的技巧,各类语种,规律相同。孩子学中文,参加汉语朗诵活动,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学会的语言技巧,同样可以用到英语表达之中。同时,当众朗诵,当众孤独,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很好途径。
熟悉我的人都了解,我要是有点儿什么好事儿、好东西,总爱呼朋唤友参与。大到买房,小到从北京往美国扛回旋转拖把,很像一个“托儿”。现在,我又想对我的朋友、我的同胞广而告之:绝不要错过大华府地区今年的两件好事。简而言之,一是脚踏实地,二是眼望高天。
“脚踏实地”,是让孩子参加大华府地区《“中华杯”青少年汉语朗诵比赛》,好处前面已说,不再重复。
“眼望高天”,是当今中国最好的朗诵表演艺术家徐涛已应邀前来华府,将于9月7日在Rockville Civic Center举办音乐朗诵会。参与友情助演的是中央电视台八十年代末的新闻主播薛飞,和著名的影视演员剧雪,还有钢琴、琵琶、箫三位音乐人。
喜爱汉语朗诵的孩子,在起步时,得到一个眼望高天,亲自聆听当今最好的汉语现场朗诵相当重要。
为什么强调“现场”,因为这是真功夫。所谓“假唱”,就是张嘴跟着录音不出声地“唱”,功夫放在对准口型上。此类人已没有现场实打实真唱的功力。他们出版的碟片录音,有时是多条录音剪接拼凑出来的,不是一气呵成的真功夫。
孩子们看到高手的“现场”朗诵,提高了眼界,知道了什么是天,知道了天有多高,自己再脚踏实地,从小做起,从头做起,持之以恒,终有收获。如果不是为做职业演员,不必登顶,待在山腰就够了。
《中华杯》参赛学生家长李进,网上聆听徐涛后,在邮件中说:“要不是您介绍徐涛先生,我们也不可能了解他的朗诵艺术,并且想方设法去亲近我们记忆中已经渐渐淡去的中国文化,更谈不上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了。”
《徐涛美国音乐朗诵会》,这场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演出,也是一场艺术性、文学性、欣赏性都相当高的文化盛筵。虽然主要受众是成人,但是,对于在美国生长的孩子,即使不可能句句都懂,但与音乐、美术一样,那种情感、那种意境,那种精神享受,无论语种,无论老少,终生不会忘记。
朗诵会原计划5月举行,那时,我想起过舒伯特的《渴望春天》:“来吧,亲爱的五月,给树林穿上绿衣”、“我们是多么愿意重见那紫罗兰……”。但好事多磨,因签证问题,徐涛、薛飞、剧雪一行,蹉跎到红叶将至的九月才来。
让我们期待徐涛一行的到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