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Cren 于 2010-2-10 18:51 编辑
各位理事、乡亲:
我代表西北同乡会给大家拜年!
大家支持,理事卖力,我们同乡会好兴旺,1月17日的新春联欢很成功,秦腔"柜中
缘"锦上添花,上了人民日报海外版(2月11日第六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 ... /content_448636.htm
2月14日同乡会协会将举办春节庙会,我会将积极参与。如天公作美庙会如期举行,则
我们需要以下自愿者:
1、一位有Van或SUV者,2月14日早上11点将凉皮若干张从DC Chinatown运送到
Gaithersburg李晖家中,以便切条、装盒。因庙会改期,原来的志愿者薛琦无法参与。
2、庙会组织者希望我会能出两三个志愿者在2:00至6:00之间服务。
3、西北太极友社应邀表演太极拳,3:50集合,4:00表演24式简化太极拳,愿参加者请
跟我联系。
谢谢大家!
西北同乡会会长 潘启元
~~~~~~~~~~~~~~~~~~~~~~~~~~~~~~~~~~~~~~~~~~~~~~~~~~~~~~~~~
~~~~~~~~~~~~~~~~~~~~~~~~~~~~~~~~~~~~~~~~~~~~~~~~~~~~~~~~~
秦腔遭遇华盛顿,于无声处见轰动
记华府版《柜中缘》的首场演出
潘启元
秦腔《柜中缘》华府版首演剧照
2010年1月17日晚,在美国大华府中国西北同乡会(CNWA)的新春聚餐联欢晚会上,大华府中国西北文艺社的秦腔《柜中缘》首场演出,人气、食品、文艺表演,各尽其妙,可圈可点之处颇多。文艺节目共有11个,个个精彩。然而,询问所有参加晚会的人,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晚会的最大亮点是秦腔《柜中缘》。
同乡会不是军队,乡亲聚会,一盘散沙,一切行动听指挥是绝对做不到的。几百号人,男女老少,任谁在台上讲话、表演,台下总会多少有一些咭咭喳喳的私语声。
然而,当《柜中缘》的音乐响起,许钱氏(谭颖饰)出场,台下突然变得鸦雀无声。许钱氏轻移莲步,走到台心,在一声手锣的照应下水袖轻轻一甩,一个简单的亮相,台下便掌声雷动。接着许翠莲(王金莲饰)登台亮相,淘气“牵驴”登台亮相,以及后来李映南(潘智纲饰)出场,都是满堂彩。
演员刚一出台亮相观众就喝彩,一半要归功于古典戏曲服装的光彩夺目。华盛顿极少见到这么“正宗”的中国戏曲,《柜中缘》首先占有了“新颖”二字,就连两三岁的小孩子也被台上的戏曲人物画面所吸引。
此处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见轰动。因为秩序出奇地好,台下很静,所以台上的声音能够抵达每一个角落,弥补了音响系统的不足;而演员为观众的热情所鼓舞,一个个超水平发挥,演出水平远远超过彩排水平。
“许翠莲来好羞惭”这一大段苦音二六是《柜中缘》的经典唱段,原来曾担心观众会因听不惯秦腔而不耐烦,结果获得满堂彩。事实上,在每一段唱腔之后都是满堂彩。每次掌声之后台下又恢复到鸦雀无声,每个人都是百分之百的聚精会神。
《柜中缘》本身就是喜剧,而华府版的《柜中缘》喜剧成分更浓,因为台词中加了更多的“包袱”。
台词中有“包袱”,并不能保证观众一定会笑。真要将观众逗笑,首先要让观众把戏看懂。虽说《柜中缘》情节简单,但当事者仍然担心观众听不懂,事先作了安排,在节目单的背面对《柜中缘》剧情作了详细介绍,且是中英文对照。台词中偶尔夹杂“Policemen!”、“Oh, my God!”之类的英语,不但帮助大家理解,而且增加了喜剧效果。结果表明,大家都看懂了,因为每个“包袱”都能逗得观众开怀大笑。
一位美国朋友说:“妙极了(Marvelous)!”。一位生长在美国的少女说:“I actually understood and liked it. It was fun to watch.(我竟然还看懂了,而且喜欢它。看戏很有趣。)”一位青年学生说:“我听过京剧,这次听了秦腔,我觉得秦腔比京剧还好听!”这位青年祖籍不是西北人,且在美国长大。
观众看戏时专注,掌声时起,笑声多发,看完之后赞美之词不绝于耳。说《柜中缘》在华盛顿的首场演出圆满成功、引起轰动,一点儿都不过分。
秦腔《柜中缘》华府版首演结束后,中国驻美大使馆参赞兼总领事陈雄风(左七)同卢少琴导演(左四)、演员、乐队合影。
曾经是秦腔名旦的卢少琴老师是西北文艺社的副社长,西北同乡会顾问。她是华府版《柜中缘》的灵魂。除了担负普通导演的职责,为演员说戏、指导动作、训练唱腔等外,她还担负了舞台美术师、服装师、化妆师等诸多角色。卢老师懂得变通,因人制宜,因陋就简,应用之物不全也难不倒她。她极度敬业,大小排练,从未缺席。她待每个演员都很亲,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女儿雷晓春充当卢老师的司机和秘书,卢老师排练,她就守候在那里,有时一等就是五六个小时,没有怨言;她家充当排练场地,有求必应,大家每次去都是好吃好喝,她全家全力以赴招待,从不厌倦。
既然是秦腔,就得有唱腔支撑。华府版《柜中缘》的三个主要唱腔全部压到了“许翠莲”头上。毫无秦腔基础的王金莲刻苦练习,拿下了这些唱段。她的唱腔不仅得到卢老师和谭颖的肯定,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扮演淘气的李晖非常投入,为了学陕西话,就在家里拜夫人为师。他在家里练唱腔,连他的两个女儿都学会了。舞台上的李晖发挥极为出色,非常进入角色。
演得最地道、最具专业水准的是西北文艺社社长谭颖(饰许钱氏),她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具表演天赋,一副好嗓子,且父母俱是知名秦腔演员,又曾在陕西省电视台主持过戏曲节目,这些因素加到一起,使她的表演举手投足皆有戏。由于有谭颖,华府版《柜中缘》有了一二分专业味道。她还为整出戏的指导思想以及剧本的改编提出过不少颇具专业眼光的建议。她是华府版《柜中缘》的副导演。
潘智纲是马里兰大学物理系的博士研究生,属于华人移民的第二代。他能够同意出演秦腔角色,本身就是个奇迹。他本是青年学生,出演李公子一扮就像。他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讲陕西话。他在舞台上颇能放得开。
冯宁平、王思问两位大博士扮演差役,悟性很高,都演得非常成功。
戏曲不能没有打击乐和器乐。乐队有打击乐(唐渡)、板胡(侯学章)、扬琴(徐腕佑)、笛子(朱育峰)、中胡(焦海英)、二胡(潘启元),是华盛顿中国音乐协会会长唐渡老师一手组织起来的。唐渡的作用和卢老师、谭颖同等重要。唐渡老师希望在华盛顿中国音乐协会中加入中国戏曲元素,所以甘愿为《柜中缘》奉献。
当《柜中缘》在华府获得成功的时候,让我们不要忘了为我们出资买服装的王兰芝女士,远在西安、为我们挑选、购买戏服、道具、化妆品的孙莉群、贺雁虹老师,以及万里迢迢为我们将服装道具等从西安带到华盛顿的刘玉红女士。
12月12日演员首次聚会,1月17日演出,前后只隔一个月。王金莲排练时间最多,总共也不超过40小时。乐队、演员全部到齐的排练总共只有两次共四个小时!
演戏是一门艺术,岂是十天半月就可以学会的!演员基础这么差,排练时间这么少,从专业角度评价,这次演出缺点很多是不言而喻的,否则才是怪事。
西北文艺社深知自己实力有限,演员缺乏基本的戏曲表演训练,不敢妄称自己演出的是正版《柜中缘》,而称为自己演出的只是秦腔小品《柜中缘》。
但哪怕是秦腔小品《柜中缘》吧,在华盛顿乃至整个北美洲,当地华人演出秦腔折子戏,那是从未有过之事。西北文艺社创造了历史。
卢少琴导演在为谭颖(饰许钱氏)化妆。
《柜中缘》的同仁们,为你们的成就骄傲吧,一辈子玩这么一次,你们的人生会因《柜中缘》而更加精彩。
这是头一次,但希望不是最后一次。希望西北文艺社排出更多更好具有西北特点的文艺节目,让大华府西北乡亲的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