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讀《古文觀止化讀》」(一)簡介 金大俠 今天華府作協八月份講座暨換屆交接,我談了九十分鐘的「化讀《古文觀止化讀》」,藉著《古文觀止》及王鼎鈞《古文觀止化讀》這兩本書的吸引力,聽眾人數算是滿座,中午在金鼎膳的午餐聚會也有14人與會,令主辦單位及演講者高興,在這以白話文為主流的時代,在這網路資訊泛濫的21世紀,還是有人對古文有些興趣,豈不令人欣慰[註一]。 華府作協頒發感謝狀、換屆交接、介紹新團隊等部分,作協會後的新聞稿應該會報導,我就將演講的內容,分幾階段與向隅者分享吧。 《古文觀止》內容豐富,是文學,是歷史,是典雅,是教養。因爲是華府作協的演講,所以我的演講重點放在寫作,寫作人如何由古文及《古文觀止化讀》內汲取養分、提升寫作技能;如何化古為今,化難為易,化單調為多樣。 ⋯⋯演講大綱⋯⋯ 《古文觀止》、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化讀》、化讀 「化讀《古文觀止化讀》」、扣題、對稱、混搭、節奏、意象、示現、脫胎 ⋯⋯⋯⋯⋯⋯⋯⋯ 《古文觀止》是清代浙江人吳楚才、吳調侯叔侄二人編輯,二吳在中國文學史上並非大家,僅以《古文觀止》一書留名,選編和注釋一本極有價值的「教科書」、「參考書」而名留青史,足亦。 《古文觀止》是一部文言散文選集,選有周朝至清朝的文章129篇(版本不同,篇數可能也不同),其選簡而賅,其注詳而不繁,文體多樣,雅俗共賞,目的是「正蒙養而裨後學」,作為家塾訓蒙讀本,付印問世以來,流傳甚廣,影響深遠。 古文:古文出自唐代文人韓愈等倡導的古文運動,是與六朝時期流行的「今文」(即駢文)相對的概念。古文運動主張恢復先秦、兩漢流行的質樸自由、以散行單句為主的文風,在中國文學史上產生了極大影響。後來古文成為文言文的代稱。駢文的字句駢儷,注重聲色藻繪,講究聲律的調諧、用字的綺麗、辭匯的對偶和用典,盛行於六朝及初唐,為當時文章正格。因其字句皆成對偶而得名,其以四字六字與四字六字相對為基本句法者,別稱四六文。 提到古文,不得不想到古書。古書有多少?據李敖估算,古書有二十五萬册,經時間的自然耗損,秦始皇焚書坑儒,歷朝歷代戰爭毁損,十五萬册不復存在,剩餘十萬冊,這十萬冊,也是非常驚人呀!《古文觀止》只是其中的一册。 然《古文觀止》為什麼這麼有名呢?我曾問一位年輕的朋友,有看過《古文觀止》嗎?知道為什麼叫做「觀止」嗎?他說,國中時家裡有買《古文觀止》,看了一頁😜。「觀止」嘛⋯⋯古文一看,就想停止。😏(實在太調皮了) 這「觀止」是有典故的。《左傳·季札觀周樂》記載,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韶箾》(或《韶簫》)之後,贊嘆道:「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觀止,就是看到了止境,看到了最好的。也因此有「嘆為觀止」的成語。 明代大旅遊家徐霞客,遊過黃山後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也說過「五嶽(ㄩㄝˋ)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二吳將文集取名《古文觀止》,意指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黃山水平」,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矣。 「化讀」⋯⋯朋友劉一麟見到演講題目「化讀《古文觀止化讀》」,不知我在「賣什麼藥」?她笑稱,是「化外之人讀古文觀止嗎!?」哈,我回,「化外之人讀古文觀止,肯定收穫最大。」 《古文觀止化讀》是王鼎鈞(鼎公)於2013年所出版的書籍。是他為紐約的文友們講解古文觀止、傳授寫作技巧所出的一本書,書中收錄了篇古文觀止內的文章。24鼎公「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篇》)。華府作協諸文友曾經於2014年四月、2015年十月二次拜訪鼎公,親炙其風範與教導,受其贈書與美食款待等,實在是很幸運又幸福。 何為「化讀」?依鼎公書中所示:「大而化之,食而化之,轉而化之。」將讀古文的心得轉化為現代語彙,讓我們了解貫通,進而體會消化,再轉為寫作的養分。鼎公可謂用心良苦,他「願有緣人以清淨心一展此卷。」 鼎公在他的回憶錄《文學江湖》(63頁)中寫到一段與「化」有關的描述:「我本食古不化,小說組的同學給我起了個綽號叫『鼎公』,幾年下來,我的作文漸漸化難為易,化古為今,化單調為多樣,化嚴肅為平易。」大俠小思:由「不化」進步到「化」:窮古觀化、潛移默化、千變萬化、出神入化。 為了演講「化讀《古文觀止化讀》」,本人每天都在食而化之、為寫作轉而化之,自己的收穫肯定是最大的。 之後就是直奔與寫作有關的主題了,分七個子題與文友分享「化讀《古文觀止化讀》」:扣題、對稱、混搭、節奏、意象、示現、脫胎[註一],且聽後續文章一一到來又道來。 《2018年8月25日於華府》 [註一]:斯華齡學長還將一本泛黃的古文觀止也帶到會場,那是他六零年代出國留學時所攜帶的一本珍藏版。 [註二]:原本還想分享的子題有:比喻、架構。演講時間有限,就割愛了。 [我這身衣裝有行草古文,我想,如果演講內容不好👎、或演講講得不好👎,至少我衣裝要好,至少要讓大家好看啊😜🤗😜⋯⋯陳怡奾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