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住命運咽喉的人 - 記曾慧燕9月30日於波多馬克沙龍的演講 -陳小青- 「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但丁的詩句,流傳千古。 一位曾歷經苦難、受盡歧視、顛沛流離、走投無路的小女子,正是靠着對命運的抗爭,成爲曾斬獲香港「最佳新聞從業員比賽」三大獎、亦獲「最佳記者」、「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世界十大傑出青年」等殊榮的公認「名媛」。這,就是人稱「燕姐」的傳奇人物曾慧燕。從事新聞工作38年,她寫下至少一千多萬字的報導,更出版過《外流人材列傳》、《在北京的日日夜夜》等數本具有轟動效應的著作。 在參加了北美華文作家協會雙年會、隨後的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華人大會」之後,曾慧燕欣然接受「波托馬克文化沙龍」的盛情邀請,於2018年9月的最後一日,風塵僕僕馬不停蹄又來到馬里蘭蓋城作了題爲《從記者到名媛 –曾慧燕「爲歷史作見證」》的演講。從她艱難的早期人生談起,分享了她幾十年記者生涯成功的祕訣。 「人們都說我一直在笑,可哪裏知道我曾經經受過那麼多的打擊!」她的人生充滿苦難,也充滿抗爭。出身書香門第的她,由於少年時期身處文革,社會與政治因素使她成爲一名「黑五類份子」,水生火熱、備受歧視,雖然把讀書看作「最幸福的事」,卻連連飽受失學之苦,求學歷程異常艱辛。但這從未真正冷卻她奮發求學之心,更未止住她如飢似渴閱讀一切可以搞到的書籍。即使後來因緣際會來到香港,仍是由於社會背景造成的歷史性誤會,她幾乎流落街頭,再一次沉到人生谷底而陷入走投無路的絕境。談到這一切,她數次難忍淚水。「我有100個理由變成一個壞人,然而我一直在努力做個好人」,寧死不去夜總會當陪酒女,卻寧願去當了一名小小女工。「我相信天無絕人之路!」,她於是開始用她的筆去闖開她的人生之路。自助者必天助,多舛的命運在她不屈不撓的抗爭之下終於從此屈服。她的文采她的文字接二連三被一個又一個「伯樂」所發現,她進了報社、踏上了坦途、有了自信,卻仍勤奮、謙卑、真誠而敬業。後來一個個落在她身上的大大小小、乃至具有轟動效果的獎項和桂冠,是她當年多少日夜腳踏實地老老實實鋪墊的結果:小心翼翼沉底做工搞校對時的「零錯字」,「對大新聞認真、對小的也不偷懶」,採訪時以一天一個採訪對象的速度既採訪又報道且保質保量,再後來的出奇制勝屢屢斬獲了獨家消息……一個原本完全被人看不起的新移民、大陸妹、無文憑、未接受過新聞採訪訓練的「半路出家」的小女子,就這樣逐漸在新聞界佔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一生中轉戰香港《中報》、《香港日報》、《快報》、《新報》,台灣《聯合報》,以及北美《世界日報》。高產快手的她,僅在2002年至2011年於《世界週刊》工作的8年中,便平均每週寫報道高達八千至一萬字。一個像受到詛咒般有着噩夢和厄運的如此少年,正是憑藉抗爭,而成爲人們眼中「走運」的「紅人」、「大姐大」式的「燕姐」。 如果說這次曾慧燕主要講自己對命運的抗爭,不如說她更多地是在介紹自己對人生、對寫作的看法。以自己的真實經歷爲證,她一再強調着這些話:「最幸福的事是讀書」;要像但丁所說的那樣,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要把痛苦當成財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要怨天尤人,要懂得寬恕;「滴水之恩要涌泉相報」,悲天憫人、挺身疾呼所閃現的是人性的光輝;「要換位思考」, 以保持良好的心態,而且「做朋友要欣賞人家的優點」;「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自己如果被打敗就沒人可救了」;「文章千古事」,寫了就要爲其負一輩子責任;我是「一本書主義」,書不在於寫多少本,要與個人命運、與時代的風雲緊密結合才有價值…… 她講得最多的,仍是「爲歷史做見證」,認爲人人都應寫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要想把被篡改的歷史正過來,「人民的野史也可以作爲佐證」;「不可能經一篇文章即可見歷史脈絡,但人人都寫,便可拼出完整的地圖、看到歷史的全局」;所以她「非常相信文字的力量」,並且「要有激情,此時去寫才是最好的時刻」。 她爲自己感到自豪之處,是從來不改初心、堅持信念,追求應當追求的東西。 她也時時「透露」一些成功的「祕籍」。首先便是經「讀萬卷書」得底蘊,所以讀書是她「一生最看重的事」、鍥而不捨,向社會索書桌,加之謙卑勤奮、感恩、誠信,方處處得「伯樂」所識,也才成就她人生的一段段佳話。以心交人、以誠待人、以信服人,而且「說大人,則藐之」、不畏權勢,堅守良知,寧願將自己置於危險境地,不連累更不傷害採訪對象,「將保護自己的(採訪)對象放在第一位」,「寧要朋友,不要金錢地位、不被收買」……靠這樣的「獨家祕方」,去獲取具有轟動效應的「獨家消息」,當然往往手到擒來。 曾慧燕的演講激起聽衆很多共鳴,互動極爲熱烈。在人們的提問中,有的希望得知她平生採訪的對象的特點與人生變化,有的關心於怎樣才能讓寫作更好地爲歷史佐證,有的關心她在無網年代如何核實素材,還有的則關切着文化代溝與異國文化衝突的問題,更有人針對採訪中的技巧提問。曾慧燕均一一予以侃侃作答。不止一位會後連嘆「真長見識!」、「果然厲害!」、「學到了好多馬上可以運用的知識!」 此次許多與會者由遠途驅車而來,最遠的當爲來自費城的曾慧燕的好友。散會後多人圍上去或接着提問,或迫不及待要與「燕姐」合影留念,人們久久沒有散去。 (陳小青) |
此次許多與會者由遠途驅車而來,最遠的當爲來自費城的曾慧燕的好友。散會後多人圍上去或接着提問,或迫不及待要與「燕姐」合影留念,人們久久沒有散去。
(陳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