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寛:努力不懈屢登高峯的藝術家 靳杰强 一九八一年在維州亞歴山大舊鎮的一個小型展覽裡,我第一次看到沈寛的雕塑作品。這個《林中異物》的主體是一截塗上紅和黑兩段顔色的樹幹,緊貼其上是一根雕刻成鶴嘴形狀的木條,好像有隻水鳥在休息,又像鳥在破壞了的環境下無可奈何地喘氣。它是那麼簡單,而給我的印象是很深刻的。過了幾天我到一家鏡框公司為我的畫裝框,那位職員見我是中國人,便介紹他的中國同事給我認識。他便是年青的沈寛先生。我們自此便成了好朋友。 一九八四年沈寛在維州亞歴山大舊鎮的 Founders Park 展出一個近五十呎長近十三呎高的木雕塑。這件《脊髓三》則是用多根八时寬的木條屈成弧形後再接合而成的。而它漆上紅色,從地面連綿不斷向上騰升,像一根紅絲帶在葱緑的公園裡浮空起舞。予人輕盈流暢,清逸飛揚的快感。 當時沈寛艱苦奮鬥,除了日間在鏡框店裡工作外,夜間又在兩間大學裡兼職教授藝術,另一方面更不斷參加展覽,推出新作。到一九八八年,他才受馬利蘭大學之聘,成為全職教授。有了安定的工作,他更全心致力創作,不斷舉辦新展覽。作品風格從打磨光滑的木柱,到刻有嶙峋肌理的片狀木雕,從夾入書籍截面的結構,到長出草苗和堆起木屑的裝置,將藝術語言推向新領域。除了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等美國大城市外,他又在挪威、法國、澳大利亞、智利、波利維亞和中國等任駐院藝術家。每次都融入當地的環境和物料創作新雕塑,每次都是一個新高峯。 二零一五年他受金三角華府商業改善區雨園計劃 (Rain Garden by Golden Triangle 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 Washington DC) 之邀,在西北第十九和 L 街交會處創作雕塑。他用幾千塊長方木塊構成四個十幾呎高,瓶子形狀的雕塑,分置於十字路口的四個角落。造形由單式至複式,從對稱到不規則的有機形體,互相呼應,組成視覺變奏曲。這組雕塑廣受大衆喜愛。一年後展期完結,本應由另一位藝術家接手,但那個主辦單位再也找不到像沈寛這樣高水準的方案了。沈寛這組雕塑便被購置下來,永久樹立在那金三角中。這組雕塑正是名符其實的,後無來者的傑作。 去年他在美利堅大學卡岑美術館 (Katzen Art Museum, American University) 舉辦個展。展中題名為《逃離》(Escape) 的作品最引人注目。這個六十多呎長十四多呎高的巨型雕塑跨着廣塲一行鑲嵌在地上的射燈直綫排列,遠看像一座山嶺,難以踰越。沈氏特地將美國和墨西哥之間的國界作為山脊起伏的圖像,象徵這條人為的界限引至兩國人民不少痛苦的經驗。雕塑的裡面是一條長廊,像一條逃走的隧道,但由於地下燈列的照明和弧狀木條的結構,這條長廊又像莊嚴的教堂。這件雕塑深得史密遜博物館一位策展人欣賞,當下便預約了於二零一九年在華府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前廣場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展出。這又是沈寛創作上的一個高峯。 美京華人活動中心美京藝廊將於十月二十日至十一月十日舉辦一個沈寬的個展。這個題為《沈寛的藝術》的展覽將包括沈氏的雕塑和繪畫等三十多件作品。開幕茶會則訂於十月二十日(星期六)下午二時至四時,沈寬將於十月二十七日(星期六)下午二時談沈寛雕塑藝術的製作過程。敬請各界人士光臨觀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