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捕捉—回味 百年歷史車輪 —李又寧教授「從五四新文化談到當前移民文學」 (上圖)左起:華府詩友社社長亓冰峯,李又寧教授,華府作協會長陳小青,華府書友會會長李爽,華府書友會前會長張純瑛 在這個春夏交替的季節,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二零一九年五月十八日,在馬州洛城雙溪圖書館會議室,為了紀念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新文化運動和滾滾的文學革命新潮流「五四」運動一百周年,華府三個文化社團:華府華文作家協會、華府書友會和華府詩友社聯合主辦了紀念「五四」百年的演講會。華府人文名士 和不少文學愛好者紛紛趕來,踴躍參加,共襄盛舉,會議室座無虛席。 華府華文作家協會陳小青會長在主持中,代表聽眾熱情歡迎專程從紐約遠道而來的李又寧教授,「經過一年的籌備工作,很榮幸邀請到國際知名華美歷史硏究學者, 硏究女權、胡適專家,著有相關專著的李又寧教授。她是弘揚中華文化的楷模,她將以《從五四新文化談到當前移民文學》 為題發表精彩演講。」 詩友社丌冰峰社長向大家介紹了李教授。他指出,李教授在學術界和華僑界的知名度都很高;她畢業於台灣大學歷史系,後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是傑出的歷史學家,現任美國紐約聖若望大學亞洲研究所終身職正教授暨所長,以及《國際胡適研究會》創辦人暨會長等等數職;數十年投入有關華美移民方面的研究,出版很多相關雜誌等;她對胡適的研究也十分深入,有自己獨到的簡介與論述乃至論述;所以今日的演講她是最難得的也是最爲合適的佳賓。 溫故知新 高瞻遠矚 在講演中,李教授首先回顧了引發1919年劃時代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大背景,把聽眾帶到19世紀中葉。『五四』新文化運動,在中華文化史上是個重要里程碑。1919 年前後在中國大陸展開的多種多樣的改革思想及活動,批判禮教制度文化,歌頌民主自由思想,建立新式學校,宣傳廢除婦女纏足,提倡傳播白話文 。她認爲,要想振興中國,只有通過教育、必須從青年開始,要改變青年人的頭腦思想,送學生到美國留學。而新的教育制度注重學生個性解放、發展個人興趣,從而為中國培養出一批新青年。 以此爲基礎,李教授談到了中華民族移民的歷史與發展。從早期移民讀書甚少、以求生存爲動機,「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大量移民到加州開礦、修鐵路、種田撈魚、開餐館和洗衣店等史實,直講到20世紀華人在修建公路,機場和發展工程,飛機和太空研究等方面為美國做出的巨大貢獻;針對已進入21世紀電腦和人工智能高科技時代的今天,她相信更多的華人將成為在美尖端行業的驕子。 李教授在美國留學和居住了半個多世紀,根據以上對華美移民多年的硏究心得,她闡發出另一個一直未被深入探討的新的課題:紀念『五四』運動百年,不僅要研究它在本國的活動及影響,也要研究對他國的影響,如胡適及中國新文化對美國的影響和貢獻。換言之,李教授希望藉着『五四』百年這個節慶日來提示大家:新文化運動固然受了美國的影響,然而它也影響了美國、對美國作出了多種的貢獻;並以五四新文化運動領導人之一胡適在美生活為例,進行了詳細解說與論證;面對當今普遍讀書甚至留學移民的現狀,她導出了一個將視野大大擴展了的新觀念「留美」。中國本土的留美人士,以及在美國留居的留美人員和移民都將涵蓋在這同一個範疇之下。 李又寧教授由此提及她在2017 年創辦的《留美》《Studying in America & Living in America》雙語半年刊, 指出這正是建立上述新的觀念基礎之上。「我這次就是來徵稿的!」她大聲呼籲着:我的口號就是「捕捉行進中的歷史」;記錄現實、記錄每天生活中的一切,就是在記錄歷史;「我筆寫我心,情真意切就是好文學」,「接地氣,寫出你們自己在美國、在華盛頓特區生活的文章、寫出自己的感覺和心情,就是留給當代和後世最寶貴的東西。」 李教授強調: 19世紀後半葉以來,華生留學美國,對祖國的貢獻很多,例如: 自強運動、洋務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1924年的教育改革。1943年美國廢除「排華法案」,華裔知識人和勞工可以依法成為美國永久居民或歸化公民,可以上學上班,雖然種族歧視和限制仍然處處存在。二次大戰後,美國國力大增、國勢大強,大規模的建設工程有待啟動,創新性的科學研究計畫需要人才參與。華美知識人盡力參與,成為美國工程界的中堅。例如:在美國波音飛機公司早期發展的過程中,曾聘請王助擔任首位航空工程師。 1980年代後,美國的高科技勞動力與平價餐飲行業引入大批中國大陸的移民群,21世紀美國私立高校的生力軍是靠大陸的年輕留學生。前者還為美國新增了兩個州—溫州與福州。若沒有這許多華人移民,美國恐怕沒有現在的榮景。中國留學生每年交給美國各大學的學費約140億美元,若少了這些留美學生,不知有多少美國大學要關門了。 1949年後,華文報業及文學在海外的發展,也不是百年前新文化運動者所能預期的。中國大陸及台灣都有意識型態的問題。相對而言,美國有較大的空間可供媒體和文學的發展。李教授強調:華美人應珍惜所擁有的空間,去發展文化及精神的資源,肯定自己的存在和價值,不要沉湎於「鄉愁」、「憶往」,用心去寫週遭的人與事。 追尋歷史 創造未來 李教授最後總結到,『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成果,一般人沒有想到;從晚清到現在,中華民族吃了無數的苦,有講不盡的痛,但終究活過來了,而且活得還很好,這就說明了這個民族的潛力無限;不爭一日之長,但求萬年同存,世界最深沈的東西是平安共享和心安理得;中華文字能傳達這種信念,中華文字能傳達這種平安中的喜樂。 她還提到: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危機的時代,思想一定要有一個「定神針」、這個「針」就存在於中國儒家和道家古典人生哲學裡面;「每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危機,我相信人類有智慧,在危機中生存,尋找到更好的機會」。 她進一步強調說,無論在任何環境中,都必須肯定自我存在的價值、肯定生活和工作的價值。「我們希望把我們的心中長存的和平思想與世界分享,留給世界對自然和人類廣泛的喜愛」。 兩個小時,自己舉著話筒,八十多歲的李教授神彩奕奕,她滔滔不絕、深入淺出地分享了其多年研究成果。 講座帶着大家一同走過『五四』百年,從移民角度,看新的視野、新的概念,感受新文化運動在海外同樣掀起的波瀾。談話中還不時流露風趣幽默,把觀眾逗得哈哈大笑,不得不令人敬佩,觀眾報以熱情的掌聲。 追尋、捕捉和回味了一百年歷史車輪走過的印跡,李教授的演講引起了聽眾廣泛興趣,在書友會李爽會長主持的互動活動中,聽衆爭相發言,從胡適對新文化的看法、到美國目前對華人的態度,甚至第二代第三代華人與中華文化的關係等等,都有提問,會場氣氛熱烈。李教授從容不迫一一回答,不僅以自己深廣的知識來闡述自己的看法,同時也以現實的狀況打開大家的視野,更讓聽眾清楚地意識應當從歷史的深度、廣度和寬度,去思考身邊、眼前和未來的時代、事件和人物。並放出一個強烈的信息:下一個百年, 等著我們去創造譜寫! 此次是華府三大文化社團首次合作,並有前書友會會長、現華府音樂沙龍負責人張純瑛從中牽線與操持。韓秀、陳詠智、亓冰峰等李教授的老朋友、老同學、老同事多年后重逢,相見甚歡;他們與龔則韞等華府知名作家此次紛紛從不同地方趕來共襄盛舉,令此次活動色彩倍增。三社共同推行這一重要的紀念活動本身已是一個創舉;在這一特殊的日子請到李又寧教授這樣重量級的演講嘉賓,無疑更爲華府文化生活的史卷增添了濃濃的一筆。 (上圖)會後部分與會者合影。前排左4為李又寧教授 (上圖)部分演講會場 (撰稿人:高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