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又寧教授華府之行 —陳小青—
2019年5月18日春光明媚,華府華人文化生活迎來了一位重量級人物,這就是旅居美國紐約的國際知名華美歷史研究學者李又寧教授。接受華府三大文化社團
— 華府書友會、華府詩友社、華府作協的聯合邀請,這位已80開外的著名女學者,在助手沈弘毅教授的陪同下,長途跋涉,爲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來到華府,做了題爲《從五四新文化談到當前移民文學》的成功演講。會場上座無虛席,會後還有人向李教授連連請教。另有多年未見的老朋友、老同事、老同學,從四面八方趕來看望了她, 然而李又寧此行並非只是爲了演講。年紀漸高出行不便,必然會經過反覆思考與百般猶豫。然而最終她不是謝絕,反而是應承了邀請、但目的卻不想如此單一。從她既定的使命出發,她不想浪費此次遠行,無論增添多少艱辛,前後仍安排了至少三項重要活動:演講、看望王冀先生、看望老同學黃培的夫人;並且還有第四項計劃:瞭解一下今天華府華人的文化生活,她認真地解釋說:“不能完全靠書面的資料(來做研究),應當儘可能現場瞭解,這才是做歷史(研究)的特點”。 她給自己定的歷史使命,就是收集歷史資料、記錄華人留美歷史;而她對歷史的理解,是“現在就是歷史”;她給自己定的口號,是“追捕行進中的歷史”,這是她人生的目標、精神追求的目的地。正是本着這樣的信念,在她來華府的兩天裏,受三個社團之託而奉命陪伴左右的華府作協正副會長,眼看着她是怎樣不吃不喝,在美國首府擁擠不堪的街道上一路奔波。 現為美中政策基金會主席、在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部任職40多年的王冀先生,與李又寧既是老同學、更是老同行。李又寧堅信,美國漢學的成長得助於好的圖書館、檔案館;而建立好的圖書館、檔案館則得利於傑出的領導人才,王冀先生便正是這樣的人才,他犧牲了許多個人的利益,奉獻在發展圖書館的精力遠高於個人學術研究之上。李又寧此次前去拜訪他,不僅因爲尊重他,尤其是出於她從未懈怠的使命:收集歷史資料,因爲在美已長達70年之久的王冀,本身在許多方面已經代表着歷史;其次便是希求支持,她也明確請求王冀先生支持華府作協有關記錄華府華人文化史的工作。而王冀先生得知是李又寧來訪,甚是重視,撥冗接待了她。兩人一起回憶當年、敘述這些年各自的生活與工作、各自的種種成就與收獲。王冀先生滔滔不絕,對當年的她記憶尤深,對她的才學和奉獻精神贊不絕口,一再說明,此次他是專門安排時間來特殊接待了李又寧。二人相談甚歡。 李又寧第二位重點拜訪的是她臺大歷史系老學長黃培的夫人。黃培先生於今年初不幸辭世。出於關懷與惦念,李又寧剛剛離開首都華盛頓王冀的場所,便要求陪同人員直接驅車幾十英里,前去登門拜訪黃培的夫人。關心到位、促膝長談之後,奔波一整天滴水未沾她於當晚還招待了黃培的夫人。 前來華府的第一天如此辛勞,夜間趕回旅店後,疲憊的李又寧本應準備第二天的演講,然而她卻自添了新的操勞項目:她把要求華府作協負責人送到眼前的華府作協十幾本年刊以及其他許多厚厚的書籍連夜全部翻過,第二天早上已經對怎樣支持華府作協的工作做出了明確決定。這是她計劃外的新項目,更是華府作協的意外大收穫。華府作協這兩年也在爲記載華人文化史而努力,她一旦瞭解詳情便立即慷慨解囊,爲華府作協撰寫《華府人物文集》當場捐款,並立即與作協負責人詳談了日後的合作項目。華府作協正副會長歡欣鼓舞士氣大增,她也爲在華府竟得到了人生目標的呼應而非常欣慰與舒心,雙方難免一拍即合。她反覆強調了關於記史的詳細理念:不要只是回顧來美之前的往事或經歷,要記下來美後的生活、記下在美華人的歷史;想記下華人的歷史就應當尤其記錄當下;這種記錄要鮮活、要接地氣、要有正能量、要持之以恆……
在該日的演講之前、之中、之後,她一再強調要大家給《留美》等雜誌投稿。即使來華府最後一日他們前往長途汽車站的途中,她也仍諄諄叮囑,告訴華府作協負責人怎樣來更好地利用她可以提供的出版社的資源。 三社相請,長途而來,成功演講,李教授卻連最起碼的車馬費也不肯收、反而捐助了華府作協;而且堅持自費外住,不肯要求任何人的照顧、不肯打擾任何個人。當她離開華府返回紐約的時候,卻連聲致謝此次請她前來的華府三社,“這次收穫豐富,我很愉快!”連連說道:“幸虧沒有只來一天,一天不成!”“現在我此行的目的全都達到了,我很高興!” 此次陪同她之後,華府作協負責人得出的結論是:李又寧教授任什麼都可以不管不顧,唯有一樣永遠也放不下,那就是“尋找歷史中的藍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