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教全世界更懂得什么叫「流行病」,那么2021年给世人上的一堂课就是:什么叫「通膨」。 自从1980年代时任联准会(Fed)主席伏克尔(Paul Volcker)藉大举提高利率驯伏通膨以来,过去40年间,美国物价升幅一直平静且控制良好。这也说明,2021年通膨劲扬是不是「暂时」现象的议题,引起激烈的辩论。 彭博资讯专栏作家欧瑟士(John Authers)11日撰文指出,时至年终时刻,美国通膨年增率升到令人咋舌的6.8%,是1982年来最高,连原先频频表示通膨只是「暂时性」的Fed也改口承认,通膨居高不下,不只是疫情造成的短暂副作用。至此,从年头争到年尾的这场辩论,基本上已经结束。 结论是:通膨不只是短暂现象。但一直到过去几个月,也就是春季过后,高通膨才演变成普遍、持久的趋势。而这个趋势既非纯是疫情造成,也不是政策失误导致无可避免的结果。 为什么未能早早确定呢?因为这波通膨的成因错综复杂,在一些互相重叠的因素合力驱动下,才造成通膨变得愈来愈根深柢固。他指出以下三个因素: 一,货币政策的延迟效应。疫情期间推出的刺激措施,隔了几个月之后,效果才真正显现出来,从美国股市大涨可见一斑。如果消费者手头现金更充裕,自然愿意出更高价。在年初时,美国人银行存款升到历史纪录水准,一旦疫情顾虑随接种疫苗而减退,他们就开始大买特买。 二,通膨初期迹象激起热议,进而助长通膨预期。一旦预期未来通膨将持续走高,许多消费者可能提前采购,劳工则放胆向雇主要求调高工资,进一步为物价涨势推波助澜。 三,通膨证明并非「暂时」,因为疫情也非「暂时」。春季中国大陆疫情再起,接着夏季变种病毒Delta又掀一波感染潮,一再扰乱全球供应链,也造成供应紧绷迟迟未解,在货品供不应求下,为分配有限的供应量,涨价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