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魅力》 --- 记半杯清茶社中秋茶叙 邓家齐 今年的中秋佳节,半杯清茶社迎来了一个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在线茶叙,由饮誉美国主流社会的华府“京剧之花”代表黄岫如女士为我们作了一个名为《京剧的魅力》的普及和推广中国国剧——京剧的讲座。
演讲中的黄岫如女士
前不久的6月26日,华府“京剧之花”在Gaithersburg High School剧场成功地举办了她们的2022年度演出。华府“京剧之花”成立于2013年,除了疫情的这两年,她们几乎每年都举办年度演出或专场演出。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过去的九年中,她们举办了超过一百五十场中英双语活动,包括演出、讲座、京剧旦角唱腔和基础身段课程、参加亚太文化月活动等等,把京剧这种程式化、写意型的独特的表演艺术介绍给数万名非华裔观众,并因此而获得美国政府的褒奖。 托起这朵灼灼盛开的“京剧之花”的是大华府地区的五位职场女性,她们是黄岫如、王梅、茹燕、谢晓贤和翁叙园。可贵的是她们都不是京剧专业演员,而是分别在文化教育、卫星通讯和世界银行等领域工作多年的京剧爱好者,她们都秉持着一个共同的信念:在海外美国的这一方水土中,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国剧——京剧介绍给更多的人和美国主流社会。 五朵京花:(左起)王梅、谢晓贤、翁叙园、黄岫如、茹燕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岫如出身书香世家,平时雅好诗词歌赋和西洋长笛。与“京剧之花”的其他几位同好专长于梅派(梅兰芳)不同,她专攻京剧张派(张君秋)青衣,曾先后受教于张逸娟、李天雄、沙淑英、秦雪玲、李淑媛、王诚沛等多位京剧名家和老师。岫如同时也是“京剧之花”的联合创始人和日常工作的总负责人。 9月10日的讲座准时在晚上7:30开始,首先由半杯清茶社牛璐明社长做开讲导言,接着由半杯清茶社前社长李冰主持讲座,近六十位听众饶有兴致的参加了这场盛会,岫如的讲座精彩纷呈,她远在国内湖北宜昌的93岁的父亲,也特意上网来观看女儿今晚的演讲。 岫如的讲座分为:为什么京剧被称为“国剧”、京剧的流派是怎么回事、中国京剧与西方歌剧的比较、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比较、京剧对美国华人的影响、京剧走入21世纪等几个专题。 讲座一开始,岫如在介绍华府京剧之花活动的过程中,贴出了五朵京花的戏装图,让观众“猜猜哪个是我?”一下子就把观众的情绪调动了起来。接着,她又通过介绍融入华人日常生活的京剧用语和传统京剧《四郎探母》中的“见娘”唱段,与现在广为关注的新冠疫情及台湾老兵当年思念亲人的往事联系起来,慢慢把讲座引入到专题。 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剧”?从元代以来,中国的地方戏剧有三百多种,为什么京剧被普遍认为是国剧呢?岫如从京剧的出生和发展讲起,她说京剧的诞生在十八世纪末,是与美国华盛顿总统和中国清朝乾隆皇帝在同一个时代,在徽班进京为乾隆庆贺八十大寿而产生。她风趣地对观众说:“我无需告诉你,你自己掐指一算就可以知道京剧诞生究竟有多久了”。徽班进京带来的戏剧,融合了典雅严格的昆曲和时称“花部”或“乱弹”的通俗多彩的地方戏曲,并结合徽剧、汉剧、中原梆子和西北秦腔磨合而成。留在京城期间,又与说唱艺术、武术杂耍等民间艺术相互交融,把它们吸收到京剧里,并随着商旅往来和戏班流动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也成为华人雅俗共享的乡音。岫如还说:“京剧从它诞生开始,就是站在巨人肩上,创新和融合伴随着京剧发展的整个历程”。 画家沈容圃所画的清同治、光绪年间京昆名伶图《同光十三绝》 接下来,岫如介绍了梅兰芳的京剧改革在京剧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梅兰芳在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时非常年轻,但却是一个极其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他对京剧表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包括剧目、音乐、唱工、舞美、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许多创新,创立了旦角挑班唱戏的“梅派”艺术,并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舞台形象。梅兰芳还在1919年起屡次出访,把京剧介绍到日本、美国和欧洲,京剧从此走向世界。 在整个二十世纪,京剧与西方文化的互动从来没有断过。岫如列举了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认为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传统京剧的程式化表演方式,与他所推崇的戏剧叙事理论效果不谋而合,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戏剧表演应该尽量贴近真实,而京剧的表演就是“说真就真,说假就假”等例子,以及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设计师伊夫·圣·罗兰把京剧服饰的因素融入到他的服装设计,并且为此专门开了一个博览会,二十世纪末,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魏莉莎不但自己学习和表演京剧,而且还教她的学生用英语来演唱京剧的往事,讲述了京剧与西方文化的关联。她说:“无论国籍、无论肤色、无论性别,二十世纪中国之外的许多人都对京剧表示了极大的兴趣”。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本色、古典的京剧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岫如最后总结说道:“京剧之所以成为国剧,简单来说因为它是一个集大成的戏剧形式,它既在华人圈里雅俗共享、代代相传,又能够作为中国戏剧的名片,为不同族裔和不同国籍的人所认可”。她还向观众提出了第二个互动问题,让观众猜猜法国歌剧《卡门》、意大利歌剧《茶花女》、百老汇音乐剧《歌剧魅影》、中国京剧《四郎探母》哪一个首演更早? 京剧的“流派”是怎么回事?岫如从京剧是程式化的戏曲表演方式这一基础出发,介绍了京剧的行当和它们的流派。 京剧是一种唱、念、做、打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有许多行当,也要求演员有很多技能。行当是指戏剧中的角色。京剧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几类,每一个行当里也不少分支。旦行里就分有青衣、花衫、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彩旦几类。岫如在讲座中详细讲述了旦行里各个分支的特点及其表演。 接着,岫如在讲座中从京剧程式化表演的角度展开了对京剧的审美原则和表演特色的介绍。她说:京剧的审美原则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息息相关,一脉相承。京剧讲究意境,讲究中正平和,以唯美为最高原则,为此生活上的许多东西在京剧中都被程式化的表现出来。演员表演的一哭一笑一醉一死,都用唯美的程式化动作表现出来。京剧简约的舞台布置表现了它的写意性。京剧舞台上的道具摆设十分简单,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只有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它在给予演员极大的表现空间的同时也给予观众极大的想象空间。京剧观众自始至终都同演员一起互动,通过演员的表演和桌椅的布置和颜色,了解故事是发生在宫廷、寺庙、或者穷人家里。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点到为止,留有余地。京剧的虚拟性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示,京剧表演中经常以鞭代马,通过演员表演的趟马动作使观众想象演员的御马过程,这与西洋歌剧中的实景表演有很大的差别。中国人含蓄的性格特点也在京剧程式化的动作子午相中表示出来。京剧写意的戏剧观,虚拟的美学特征,使有限的舞台环境能表现无限的生活时空,观众也在和演员表演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戏剧在完全逼真的条件下无法表现的内容。岫如用京剧经典剧目《三岔口·摸黑对打》视频选段向观众展示了灯火通明,却伸手不见五指的京剧虚拟化表演的实例。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岫如向观众介绍了京剧戏服和妆容里的“达芬奇密码”。 服装穿着对中国人来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它代表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红楼梦》“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一节中贾母带领各位太太进宫朝贺时需要“按品大妆”。京剧在这样的一种文化环境里产生和发展,自然就会用这样的设计语言和相应的服饰来表现不同的人物。京剧里演员一出场,观众通过他的扮装就知道他的身份。其中水袖也是京剧表演的一种重要手段。 京剧服装分为披、褶子、蟒、靠、衣(包括大坎肩、宫装、云肩,官衣)等五大类。京剧中无论何人,不论角色大小,要穿何种衣服,都有着特别的规定。“宁穿破,不穿错”是京剧穿衣的重要原则。 脸谱是京剧净行使用的化妆,大约有好几百种变化。脸谱色彩特别强调红、白、黑三种颜色,红色表现正直忠诚,黑色表现正直憨厚,白色则大都表现奸佞狡猾。生、旦面部化妆叫“俊扮”,旦角的化妆过程比较复杂,要经过勒头、贴片子、戴软头面等几个过程。岫如播放了京剧《穆桂英挂帅》两幕之间演员换穿戏服的视频,向观众展示演员从文场穿的“披”转换为武场“靠”的紧凑的化妆美的过程。
京剧的脸谱 “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为做到京剧唯美的最高原则,演员需要把京剧的所有元素都结合起来,上场一要准,二要美,三要有韵味。观众欣赏的是京剧的角,看角一看“扮相”,二品“上场一步走,台口一张嘴,转身一下场”,三听“三分唱、七分念”,这些技术,演员都要有。观众大都对剧目已经熟悉,他们要看的是同一个演员不同时候的演出,或者是不同演员对同一个剧目的表演。因此,优秀的京剧演员为了吸引观众,需要开创出适合自己发挥的、极具个性特色的唱腔和表演风格。只有与同行区别开来,才能赢得更多的观众。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创新能力,有后学者和追随者,有固定的观众群,有代表剧目,这样的演员才能被业者和观众公认为一个“流派”。 京剧流派举例 在介绍中国京剧与西方歌剧的有哪些不同的专题里,岫如简单的分别用两幅中西不同风格的人物画和风景画进行对比,展示了京剧舞台上的“简”和歌剧舞台上的“繁”。中国京剧舞台演绎以虚拟和写意为核心,舞台上只需要极其少量的道具,而欧洲歌剧舞台使用大量的写实性道具和布景,追求舞台效果的繁华、绚丽和逼真。欧洲歌剧的写实性反映了他们喜爱逼真的艺术以及清晰、雄伟的舞台效果的思想。而中国京剧所表现的是一种高度的简约,予以观众无限想象的空间,这是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民族性和价值观与西方不同的体现。 在演员歌唱方法方面,岫如认为京剧和歌剧不能简单的进行比较,它们之间的音乐体系是不同的。西洋歌剧分为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女低音等几个音区声部,讲究咽、喉、胸等共鸣腔的运用。而中国京剧没有声部之说,声部是以角色生、旦、净、丑的行当来决定,以各自特定的音色来行腔,老生唱本嗓,小生唱本嗓加小嗓,青衣唱小嗓。在咬吐字技巧上,西洋歌剧强调咬字准确,吐字清晰,总的原则是以腔行字,腔领字行。中国京剧唱法强调以“字”领腔。总的原则是要“好听”:字要正,腔要圆,有人物。 岫如在介绍京剧的“唱”时还说,唱戏时,掌握了旋律仅仅是第一步,还需要唱好。演唱时要强而不爆,弱而不虚。唱词里的每一个字都要“讲究”,不能“将就”。演唱时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她还说,一首流行歌里的节奏可能从头到尾都一样,但同一段京剧唱段里,则可能含有丰富的板式。 岫如还介绍了京剧中二黄、西皮、反二黄等唱腔和其中的原板、慢板、散板、快板、导板、回龙等唱腔板式的变化,以及它们伴奏乐器的定弦。 在西方歌剧中,音乐旋律由专门的作曲家创作,一旦成型就不再有变化,但京剧的唱段却往往由“角儿”和琴师依据曲牌共同创作,需要经过不断打磨才能成型,而且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表演风格。 在伴奏乐队方面,西洋歌剧是用整支交响乐队进行伴奏,而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文场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京胡,武场主要以打击乐器,配合演员的身段和表演进行伴奏。京剧伴奏中琴师需要有现场随机应变的能力来配合演员的唱。而鼓师则是整个乐队的“指挥”。 岫如还以京剧《四郎探母·见娘》视频唱段向观众展示了京剧唱腔的音乐魅力。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岫如向观众介绍了被称为“古代汉语活化石”的京剧念白。京剧念白不同于日常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音乐性的舞台语言。京剧念白主要分为“京白”和“韵白”。京白是北京话经过初步加工而成,它的节奏快慢、声调起伏较为夸张。京剧的花旦、丑角都念京白。京剧韵白使用的不是北京话,而是“中州韵”,听起来和北京话很不一样,它是经过进一步加工的舞台语言,节奏、声调更为夸张,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京剧老生、青衣、花脸、小生、老旦等都念韵白。念白能够简洁明确地表达角色的思想内容。 岫如还向观众介绍了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现代京剧改革问题。她说有一段时间把现代戏说成是“样板戏”就不好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京剧有过一个繁荣期,有许多名家在改革的浪潮中做了很多方面的尝试,比如在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里用西洋乐队的表现方法来加强舞台的效果,在“趟马”的表演中有不少创新,在唱腔中把各种曲牌融合在一起,使音乐达到了表现戏剧主题的效果等等。岫如还说:“如果抛开它的政治思想和塑造人物高、大、全这样的表现方式不说,许多京剧名家对那个年代能够有这样的精品留下来,还是感到欣慰的。但如果只有这几出戏,没有传统戏剧,没有其他的电影、电视剧等艺术方法,我们的生活会显得多么的枯燥”。 岫如最后谈到京剧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京剧遇到的挑战与机遇。其中谈到京剧的海外票房红火的原因,她说一是中国人到海外之后,很想有机会跟自己的原生文化有所接触,而京剧就是这种原生文化的代表。二是由于许多京剧名家到海外定居,让像京剧之花这样的京剧爱好者在审美方面有很多长进。许多老人因为参加了票房,不但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还可以让下一代能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传承下去。三是美国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京剧之花的活动得到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主流社会之所以会欣赏京剧文化,那是因为他们认同京剧之花所秉持的这样一个理念:不管你们来自何处,说什么语言,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是人类最底层的可以沟通的东西。 在随后的互动时间里,岫如还回答了听众的许多问题。 岫如两个多小时精彩的演讲,带给不那么懂京剧的半杯朋友们一个丰富的文化盛宴,大家增长了许多知识,也为华府京剧之花的几位朋友能够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不断努力,为普及推广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京剧作出重要的贡献而感到由衷的钦佩和感谢。 附件:1. 黄岫如9月10日在半杯清茶社线上茶叙《京剧的魅力》视频录像。 2.
黄岫如在京剧之花2022年度公演中演出的京剧《望江亭》实况录像。 3. 华府京剧之花的网页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