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驰诗海、心系苍生 —- 许翼云教授谈杜甫讲座侧记 风行 秋,驱散了夏日的躁热,送来了惬意的凉爽。华府诗友社顺应天意,于9月12号晚上八点推出了许翼云教授的诗词系列讲座第四讲 - 诗圣杜甫。它为诗友们送来了诗风,丰富了秋的内涵。近四十位听众在季节转换中,感受着诗圣不变的情怀。 许教授沿袭了他系列讲座的风格,不拘泥于一诗一词,而是把作者的代表作和其生平结合起来讲授。虽然更加费力费时,但許教授乐于苦了自己恵及诗友。杜甫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是其理想主义时期。他出身望族,又值开元盛世。二十岁前读书,此后“壮游”十余年。虽然科举不第,但他从壮游中扩展了视野和心胸,从而创作出《望岳》这样的代表作。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示了诗人浪漫主义的情怀和不凡的抱负。其后十年,是杜甫的现实主义时期。由于奸相当道,科举作废。虽然后来凭借敬献《三大礼赋》而得到唐玄宗赏识,也仅谋取右卫率府兵曹的小官。他渴望建功立业,但屡不得志。因此困守长安十载,体会到了民间的痛苦,也深刻认识到了社会的黑暗。四十五岁以后,是杜甫的悲愤主义时期,安禄山反叛后,玄宗入蜀,杜甫投奔肃宗,官拜左拾遗。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失官。投奔严武处,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正是在此阶段颠簸流离的生活中,他目睹了民间疾苦,产生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创作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因而被誉为“诗史”。徐教授强调指出,杜甫与李白有很大的不同。李白虽然被称为诗仙,浪漫飘逸,但不食人间烟火。而杜甫的诗反映了人民疾苦和社会变革,极接地气,故而被称为诗圣。 杜甫诗艺精湛,诗风多样。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都是传颂千古的名篇。许教授指出,杜甫喜用律诗,《唐诗三百首》中,他的律诗最多。律诗可谓诗中的天花板,不仅要合仄押韵,而且颔联和颈联都要对仗。而杜甫却能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出神入化,若不经意,都会忘了读的是律诗。杜甫律诗的特征是前四句多用作背景的铺叙,后四句多为主题的发挥。八句分担起承转合,读起来既曲折又完整,如同一幅画或一出戏。由于杜甫的诗绝大部分、尤其是著名的佳作是在第三期创作的,因此,许教授着重介绍了杜甫在此期的十余首代表作。 讲授中,许教授充分发挥自己经历丰富的优势,并用它把杜甫的诗句赋予现实意义,使其更易理解和产生共鸣。在谈到《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他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自己逃难时的凄凉感受和思家的绵绵情怀。因此,听众不再局限于仅是欣赏诗句的优美和想像力的丰富,而是在眼前浮现出一队队衣衫褴褛的零乱人群在田野和山间逃难的画面。在谈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他回忆起当年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自己正是“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返家路上,心情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完全相同。听众也就自然地跟随许教授的思路,从杜甫的诗中穿越到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热烈场面。《三吏》中“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入木三分的刻画,《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阔大,《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浓情,《客至》中“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真挚而深厚友情,《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古今独步,《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咏叹,经过许教授的讲述,都别有一番意境和神韵。 在互动阶段,周干事对杜甫追随肃宗的时间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也有听众请问许教授,杜甫的诗作里哪首最好。许教授笑而答道,很难选择,因为杜甫的佳作实在是太多了。讲座虽然在一小时后结束了,但许教授不顾93岁的高龄、不辞辛劳地为大家传播诗词知识的举动,令所有听众深深地感动。许教授的无私奉献,不正像他讲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一样,展示了自己心系苍生的博大胸怀吗!大家都殷切希望许教授健康长寿,期待着他的下一个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