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吊滇西抗日主战场遗址 孙 丹 年
前不久有部电视剧叫《滇西一九四四》。
2013年9月12—13日,我参观凭吊了滇西龙陵的抗日主战场遗址。 滇西龙陵县松山抗战遗址管理所的陈所长说:“《滇西一九四四》这部电视剧,只反映了龙陵抗战史实的十分之一。” 穿迷彩服者为松山抗战遗址管理所的陈所长
路边那棵被无数弹片击穿、削损得千疮百孔的小叶榕树,那满山满坑日军遗留的猫耳洞、单兵掩体、散兵掩体、盖沟式射击位、五连体堡垒、壕沟、暗堡、兵舍、补给车道……无不向我们昭示着、印证着当年中日战争滇西战场的激烈程度。 最为神奇的是抗战将士留下的、松山顶上两处由壕沟暗通地道、再填埋3吨炸药、将日军主堡工事炸飞的深坑…… 英勇无畏、惨烈悲壮的民族自卫战争,刀枪寒锋剑戟凌厉,飞机轰鸣大炮滥炸,日月昏晕河山失色,将士们沥血拼杀……一切都似乎发生在昨日。那似有若无、仿佛萦回盘绕在山巅上空的呼喊杀敌声,依旧令人魂魄震动。 仅仅松山主战场,日军被歼灭1280人,远征军牺牲7763人。整个龙陵县,歼灭日军13028人,远征军牺牲38935人。日军占领的沦陷时期,无辜百姓被杀害、死亡及失踪一万五千多人。 小小龙陵县,当时全县总人口不过六万,竟留下敌我、军民共计六万具尸骨……
滇缅公路龙陵段。最早由龙云提议修筑滇缅路,因为惠通桥修建在先,才设计了由此跨越怒江的线路。建筑计划经蒋委员长批准,由国民政府补助,云南地方负责修建事宜,龙陵百姓男女老幼齐努力,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8月,仅仅9个月就完成了。华盛顿的罗斯福总统不相信:这么快就完工啦?质量能保证吗?派詹森大使前来检查,检查结果为“合格”。当时的路面是沙子铺成的,边修建边通车,不断完善,后来铺上石块。现在主要是柏油路面,还留下一段砂石路面作为纪念。
这是滇缅公路龙陵段返工最多的一座桥。由于涧深、土质松软,修好了坍塌掉,再修好再坍塌,反复多次。当然现在是非常坚固的啦。
此统计图表来自龙陵抗战纪念馆
横跨怒江的惠通桥
惠通桥西头 惠通桥侧影
1942年5月5日,为阻止日军凌厉的东进攻势,守卫怒江惠通桥的少量中国军队,被迫用炸药炸毁了这座桥。 当天,日军先头部队由西向东抵达江边,见大桥被炸,便用橡皮艇渡江。鬼子划着橡皮艇,蝗虫一般,成串成串的,奋力渡过怒江。 怒江东岸的孩婆山
渡过江的鬼子蜂拥爬上东岸的孩婆山,已经登上了连接山顶的一处平台(图中山左边山梁的平坦处)。情况万分危急。如果西岸的鬼子源源不断涌来,如果鬼子的重武器也随之运送过江,那么,将是昆明不保,贵阳危急,重庆震动…… 千钧一发之际,国军宋希濂部的106团火速赶到,迅速占领制高点,将鬼子击溃。日军先头部队退下山去,败回怒江西岸。 两天之后,5月7日,飞虎队投弹炸毁了鬼子正在架设的浮桥,终使日军止步于怒江以西——此段说明文字来自昆明“飞虎队纪念馆”
战局化险为夷。大后方基地昆明保住了,抗战首都重庆安全了。 从此开始了中日两国军队的隔江对峙,时长两年多,直至1944年6月5日开始龙陵大反攻(滇西大反攻是从1944年5月开始的)。到11月3日完全收复龙陵县城,龙陵战役历时5个月,牺牲三万八千多人,歼灭鬼子一万三千多人。 尽管当时远征军兵力已占绝对优势,但由于鬼子的顽固和残暴,那也是何等惨烈的近半年的阵地争夺战。反攻开始时,远征军从怒江东岸的孩婆山往西岸的鹰蹲山(阴登山)发射炮弹,曾经在一天之内,发射了二千多发炮弹,几乎炸松了整个山头,到处是厚厚的浮土。然而日本人生性认真,他们修筑的工事无比坚固,到了70年后的今天,这些工事的轮廓依然清晰。炮火一停,他们便老鼠一般从掩体里钻出来,让远征军的攻坚战伤亡惨重。
怒江两岸山势,当年是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
部队过了江,展开激烈争夺。一个阵地一个阵地的攻克,一座山头一座山头的占领。冲锋与反冲锋,占领与反扑,再占领,再反扑,血腥拼杀,来往割据,长达5个月。其中仅仅松山战役就阵亡七千多中国将士。
小叶榕树身上的累累弹痕
1944年远征军将士挖掘的通往山顶的战壕 日军挖掘的暗堡遗迹,70年过去了,轮廓依然清晰 日军挖掘的猫耳洞遗迹,70年过去了,轮廓依然清晰 松山战役最后胜利靠的是智取。远征军在多次强攻失利后,想出一个办法,他们从山腰的道人坪子开始,向山顶挖掘数条长长的壕沟,快到山顶时再变挖壕沟为地道。地道直通日军主堡工事底下,中国将士能清晰地听见鬼子在头顶上的响动。 分两个位置,埋下3吨TNT炸药。点火,人员撤离,两声冲天轰响之后,日军主堡工事化为两个巨大的落坑,修筑工事所用的木材横七竖八成了废墟(见下面两张图)。
松山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地道爆破之一,在原址展出70年前的原始照片
地道爆破之二,在原址展出爆破后的原始照片,中国军人正在查看爆破现场
松山战役,是真正意义上中国军队的第一场反击战,松山战役是滇西大战的主战场,收复松山之后,日军大势已去,成为瓮中之鳖,只剩苟延残喘了。 松山文管所的陈所长提出新观点: 松山,是真正意义上中国军队收复的第一片国土; 龙陵,是真正意义上中国军队收复的第一座县城。
上图为龙陵县城内日军修建的地堡。当年一共有四座地堡,完整保留了这一座。 龙陵战役中,在这座地堡前牺牲了数百名将士,尸骸枕籍。最后采用美式火箭筒,才消灭掉负隅顽抗的鬼子。
龙陵县城内的抗战纪念广场。现在,每到傍晚,各民族乐曲在这里欢乐地响起,各族群众在此聚集,载歌载舞,用和平安宁的生活,告慰长眠在龙陵的抗战将士。
龙陵抗战遗址遗迹群,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罪行展览”。这是全中国,也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座在原址复原陈列的慰安妇制度罪行展览馆。
这里还保留着侵华日军五十六师团司令部旧址
全世界唯一的一座原址复原陈列的日军慰安妇制度罪行展览馆标示牌
这个展览馆向人们展示的是“制度”,一种极其丑陋、极端罪恶的“制度”。慰安妇是受害者,值得同情,“慰安妇制度”作为反人类罪行的警示,应该引起反思。
龙陵县董家沟慰安所遗址大门 慰安所规章制度,这是从日文翻译的。入场者必须登记并支付费用,然后得到入场券及避孕套一只。入场价格为普通军士每人每次2日元,军官5日元。凭入场券进入指定的房间,时间为30分钟。慰安妇得到入场券,可以换取当时日军发行的“钞票”。 规章下面的一排名字,是为了给日本兵以心理安慰,将各国妇女统统取为日本名字。房间布置也一概依照日本风俗,设置移动门、榻榻米。
供日军军官使用的铁皮“鸳鸯浴缸”,原件
以上两件用品专供军官使用,一般士兵不享有这两个待遇。
每个士兵限时半小时。所以慰安妇往往不穿衣服,不停地“接客”,穿衣服反而麻烦。
照片上坐着的,就是后来怀孕8个月、挺着大肚子的韩国妇女朴永心。2004年,82岁的朴永心回到龙陵慰安所遗址,痛哭失声。
日军使用的避孕套,购买“慰安券”时发给。
“慰安券”交给慰安妇,可以换日本占领时期使用的“钞票”。有个慰安妇逃跑了,随身带了一大袋用“慰安券”换来的“钞票”。此时日本投降,“钞票”随之作废。
“慰安妇制度罪行展览馆”的讲解员小邱(右)
龙陵县政协文史委何德尊主任,在龙陵抗战纪念馆里。 近几年由何主任主持,每年出版一本《龙陵抗战文史资料》,功德无量。 贵州教育出版社的梁茂林编辑提出一个观点:抗日战争中,日寇侵略步伐被中国军队抗击而止步的地点,应该是云南怒江的惠通桥。这里是发生恶战、反复争夺、中国军队及盟军拼尽全力阻挡、日寇拼尽全力而未能渡江的地点。 以前认为:日寇止步的地方是贵州独山县的深河桥。梁茂林说:深河桥是日寇主动撤退的,当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全面溃败,强弩之末,已无心西进,所以在贵州深河桥并未发生恶战。云南的惠通桥是真正经过惨烈血拼,才阻止日寇凶焰的。 对南中国抗击日寇使之止步的认识应该更正过来,“北起卢沟桥,南止惠通桥”。 在龙陵参战的远征军,有四个半师的将士全部为贵州籍。贵州籍将士特别能拼命,特别能吃苦,为滇西抗战大反攻作出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梁茂林多次到云南、到全国各地采访征集幸存的抗战老兵史料,结集为与齐赤军合著的《贵州草鞋兵》一书,出版后大受欢迎,已修订再版两次。梁茂林为了征集、订正抗战老兵史料呕心沥血。他熟悉很多抗战将士的生平故事,历数某位将士在某次战役中作出某种贡献,最后牺牲在某处。
贵州独山深河桥,1944年12月3日,日军“豫湘桂战役”结束于此 松山战役中,陆军第八军第一百零三师抗战阵亡将士之墓 梁茂林(右)、何德尊(中)与作者
2013年9月刚刚落成的远征军雕塑群,一个兵种排列为一个方阵。数十名幸存老兵(其中最年长者114岁)以各自原型塑为一个方阵。还有盟军(外国人)、女战士和娃娃兵方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