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美合作所与太平洋战争》
孙丹年著《中美合作所与太平洋战争》一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全书25·5万字,共五章。 第一章,中美合作所是为了共同抗日而组建。以珍珠港事件为背景叙述和分析中美合作所建立的原因,与美国海军部合作的经过,与太平洋战争的关系; 第二章,中美合作所收集传递对日作战情报的活动。着重从气象情报、军事情报阐述中美合作所在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配合美国空军消灭日本间谍电台的事实等; 第三章,中美合作所训练了十万武装抗日游击部队。对中美合作所的各个训练班依开办顺序(包括在国外的训练班、以及与忠义救国军、海盗的合作)作了尽可能详尽的介绍; 第四章,中美合作所的其他抗日活动。在沿海水道布设水雷,设立海岸监视哨、救助跳伞飞行员等; 第五章,重新认识梅乐斯,不仅介绍梅乐斯的抗日活动,还正面评介他尊重中国主权、忠于战争使命的品质,以及和史迪威等美军高级将领的合作与友谊。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对太平洋战争、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发挥过重要作用。珍珠港事件第二天,中国不失时机地提出“组建联合国组织”的提议,得到反法西斯国家一致赞同,中国列名“四大强国”之一。中国开始了同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合作,“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就是中美之间全方位展开的多项合作项目之一。 抗战时期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是中美两国联合抗日的情报机构、训练机构,分别由中美两国的最高当局(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由中国国民政府军委会下属的军统局、美国海军部联合组建,1943年4月15日正式成立,总部位于重庆西北郊歌乐山下,抗战胜利后撤消。 它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贡献至少包括: 1、为太平洋战争搜集、传递大量气象情报 2、搜集、侦听、破译、传递大量重要军事情报 3、训练抗日武装部队进行敌后破坏活动 4、协助美国空军作战 5、参与从日寇手中收复东南沿海地区的多项军事行动 它是中美两国为了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而共同设立的一个从事军事情报交流和武装人员训练的机构,由国民党军统局和美国海军部合作建立,总部设在重庆,但其活动区域遍及遍及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内蒙的广大区域。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存在的前后三年多时段里,正是三年多太平洋战争残酷进行的时期,美军正在攻克一个又一个太平洋岛屿,为早日挺进日本本土而浴血奋战。为迎接盟军登陆中国东南沿海作准备,是梅乐斯来华最主要的任务。以此为背景,中美合作所的作用,尽管我们不可能确切掌握它的每一个细节,但它确实显示出收集传递军事情报、气象情报的重要性。 侦译、搜集、传递对日作战情报,大致的状况为:中美合作所总部侦译于帷幄之内,它的各个分支机构及特工人员活动于千里之外,而美海军舰队则取胜于太平洋之中。 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人对亚洲气象情报的掌握落后于日本人。北半球东部的气象活动,通常都是从亚洲大陆开始发生,即一般所称“西北利亚寒流”。寒流从西北向东南推进,影响到南太平洋。珍珠港事件之前,太平洋上的气象预报一直是日本人领先的,中美合作所建立后情况发生逆转。 美国海军部要求中美合作所为太平洋舰队提供来自中国北部和西部的气象预报;提供关于日军的调动意向和作战活动的情报;提供在中国沿海港口通道以及海峡中敌方布置的水雷情况。这就需要在中国东南沿海、北方和西北地区派出侦察监视人员、建立气象站和情报站、训练专门人才、架设无线电台、装备通信设施。 它在全中国建立有156个气象站,掌握着中国沿海及内陆、东南亚乃至部分太平洋地区的气象资料;它的电讯总台拥有十余部中程发报机,还有两部三千瓦远程发报机,在各地有分支电台80余个,海岸监视哨数十个;与旧金山、珍珠港、关岛、菲律宾等地的美国海军基地电台有联系,与正在太平洋中活动的美军舰队有直接联系;与美国战略情报局的外设电台有联系;在东南亚许多国家以至全世界各个角落设有情报联络点,几乎所有被日军占领的地区,如安南(越南)、暹罗(泰国)、缅甸、巴黎、婆罗洲、台湾、菲律宾,都有情报传送到重庆总部;在华东、华南设有20多个工作站;与驻亚洲、澳洲的盟军各指挥部,如麦克阿瑟将军领导的东南亚指挥部、美军驻澳大利亚海军总部、美军中国指挥部、美海军潜艇部队等,都建立有广泛联系;与志愿援华空军飞虎队、与其他盟国海军、空军也有联系。 搜索大后方日本间谍的电台并予以消灭,是中美合作所建立后首先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重庆国民政府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 1944年9月,当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准备进行美日之间生死较量的莱特湾海军大决战时,中美合作所每天进行四次气象预报广播,还为太平洋舰队每天加送一张“听装(即筒装)气象图”、一张“分区图”、一份关于中国沿海的海外五百哩气象预测。到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开始,中美合作所已经能够满足太平洋舰队的要求,对台湾上空的气象提出一项特殊作业的预测,协助配合预定由海陆军发动的联合攻击。此后就经常供应舰队的各种特殊需要。因此,美国海军气象台主任奥维尔上校曾不断的表扬鼓励中美合作所,尽可能供给所需仪器设备。 当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哈尔西上将准备发动一次攻势时,他命令梅乐斯立即报告印度支那水域中的日本舰船目标。梅乐斯用密码急令他布置在越南、缅甸、印度等各港口、各灯塔、各海关以及所有的有关人员,赶紧将目标报来。很快便集中了日军控制下各港口内停泊的全部舰船的名单。甚至细化到各舰船的大小、速度、货运的情况。哈尔西上将根据丰富的情报,于1945年1月11日派出舰载飞机进行攻击,大获成功,包括击沉了一艘巡洋舰和十一艘其他舰只。 它还尽量供应陈纳德飞虎队所需气象情报,包括每次预定要出击经过的地区的一幅气象图。1944年底,第20轰炸大队的李梅将军,甚至要求中美合作所提供“东京上空的气象”。 中美所第六厅主管的“无线电拦截”,包括拦截敌方的往来通信并加以分析。美国海军对这项工作高度关注,他们将中美合作所广泛分布的收听哨比喻为一个个钥匙孔,通过这些钥匙孔,可以打开日本军队一直通到东京的无线电讯往来。 中美合作所的情报人员,活跃在沦陷区内,收集气象情报,监视沿海日军舰队的活动,为美军舰队、驻在亚洲各国境内的盟军单位供应气象情报和敌情情报,肃清间谍。 中美所海岸监视哨的设置,北起上海的长江口,南至汕头,海岸线全长700余哩。此外还包括越南的海防、西贡和新加坡。重庆美军在这一方面所用的情报,有百分之九十都来自中美合作所。 中美合作所设立了一个空军作战情报组,他们所受的特殊训练在于搜集任何涉及日方空军战术的情报。他们随时赶往前线,协同空军作战。 中美合作所训练的游击队战果辉煌。自1944年4月到8月的五个月之间,中美合作所的七个游击纵队、长江突击队、忠义救国军等,勇敢出击,一共消灭日方汽船一艘、舢板30条、卡车11辆、机车头一辆、火车车厢23辆。仅9月份,破坏桥梁30座、汽船29艘、仓库6座、油库军火库3处、卡车10辆、机车头10辆(包括半毁的)、火车货运及客运车厢53辆(包括部分毁坏的)。 到1944年的11月,在东南沿海敌人后方,中美合作所训练的游击部队战果统计不断增长,他们报告说,每周平均有作战行动20至40次,累计已经歼灭日军七千余人。到了1945年2月,报告中说累计已经歼灭日军一万多人,还有击毁、击伤船舰车辆、俘获敌方仓库物资、破坏交通线等等行动。 梅乐斯要求中美合作所的成员将每一颗子弹都用在日本人身上。当地(东南地区)日军对游击部队十分害怕,称他们为“短枪”(使用较为短小的美制卡宾枪)。除非是以十对一的绝对优势,单个日军一般不敢与游击队交锋。 驻华美军高级将领,无论是史迪威、陈纳德、梅乐斯还是魏德迈,无论他们具有怎样的个人观点,无论他们具有怎样的个人禀赋和特点,他们都共同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忠于战争使命,恪尽军人职守,忠勇无畏,奋不顾身,充满独创性和牺牲精神。他们都具有极其强烈的共同愿望,那就是早日战胜日本侵略者,赢得这场战争。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中美合作所总部由重庆逐渐移往上海,12月美方人员陆续分批回国。1946年1月底,中美合作所宣告结束。1946年10月,中美合作所的最后一个美国人离开中国。 由于中美合作所主任戴笠、副主任梅乐斯顽固的反共立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美合作所训练的特务部队立即转入内战,中美合作所遗留的武器也由军统局接管用于镇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民主运动。 抗战胜利后,在中美合作所结束、美国人全部回国的同时,由中美合作所训练的军统10万武装部队,与另外两支队伍共同改编为“交通警察总队”,他们程度不同地参与了随后爆发的内战。 多年以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相关史料仍有待披露,它在成立、发展、结束的过程中究竟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这个问题牵扯着一段波诡云谲的战争历史。虽然资料十分有限,但对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不啻为一个有益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