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文教学是一个特殊领域 ----专访马立平博士 俊杰 由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主办,海外华文示范学校--希望中文学校和哈维中文学校承办,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乔治梅森大学孔子学院、乔治华盛顿大学孔子学院和大华府教师学会协办的“2016大华府中文教育研讨会”,将于四月十六日在马里兰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邀请了著名海外中文教育专家,加州斯坦福中文学校校长马立平博士作题为“探索周末中文学校继承语教学之路——回顾与展望”的主旨演讲。 马立平以一名仅仅受过中学教育的乡村民办教师,考取华东师大教育学研究生,一路赴美在斯坦福大学念完博士学位。她的博士论文《小学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教学--中美教师对基础数学的理解》出版后,一举成为美国数学教育界难得的畅销书,并且先后被翻译成朝鲜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和中文出版。她以数学教育专家的身份接受美国联邦教育部长提名,入选美国总统数学决策顾问团。她创办了斯坦福周末中文学校,编撰了全美中文学校颇受欢迎的中文教材,并且坚持在其创办的中文学校执教至今。 在演讲之前的4月3日,记者采访了马立平老师。她认为,汉语作为海外华裔继承语的教学是一个非常“年轻”,且受众较少的领域,然而它又和每一个就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灵成长密切相关。教海外学生学习中文,最要紧的是------- 了解祖先伟大的文化 马立平说,海外的华裔子女是中国人的后代,他们要在海外社会上立足,作为“少数族裔”,这些孩子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会有不同程度的困惑。有时感觉挺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其它族裔。 通过学习中文,了解祖先伟大的文化,了解自己的身世,知道我们的祖先并不比别人差,祖先很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而骄傲,这样就能帮助他们挺直腰杆,堂堂正正地立足于美国社会。 我们的老师不是为教中文而教中文,而是让这些孩子在美国更好地成长,也就是说中文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灵成长密切。这些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世,也就容易理解他们的父母,了解父母的苦心,为什么父母逼着我们学习中文?这是帮助他们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文化。 马立平回顾说,刚来美国的时候,由于中美交流的少,美国对中国的评论比较负面,现在交流频繁,中国国力强大了,美国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负面的评价就少多了。好些美国人也学习中文了,这是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所致。 海外中文教学是一个特殊的领域 马立平说,我们老师在海外教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与中国大陆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海外中文教学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在中国教语文与在美国教中文不一样,教美国孩子也与教中国孩子不一样,现在中国出来的老师像孔子学院的老师,他们的水平很高,但是他们大多是教美国人中文,他们与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马立平博士重点强调,我们老师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她认为这里的中国孩子在中华文化学习上可能会比国内的孩子们学得更深。可是,以她自己20多年的努力,也没有办法做到让我们的学生掌握到国内孩子所掌握的那么多的词汇。 对高年级学生逐渐减少这个问题如何看待?马立平觉得,客观原因是学生课程多了,但是在我们学校高年级学生数量并不减少,与我们那里的中国人比较多有关系。这个问题是多方面的,要研究了。 说起教材问题,马立平说,现在的教材正在重新整合,像过去十年级编写了中华文化巡礼课本,最近因为要适应AP考试就重新整合了。八年级的论语和“桂花雨”等都是学生们喜欢的作品,去年我们自己学校根据新教材教了一年,今年秋天应该是比较成熟了,可以推出广泛使用,让我们的教材适应更多的老师讲授。 对中文教学,马立平说,直到现在感觉还是在摸索,在大方向上感觉还是比较对的,到底怎样做更好,她不觉得这个问题已经解决,还在摸索过程中。也就是说,中文教学的方向对了,路还很不平。 建立微信群的目的是便于探讨教学,主要是多沟通。群里有好多好老师。这些老师都在海外教学特殊性方面进行摸索。有的领悟快一点,无论什么教材,都需要老师们领悟。 马立平认为,老师只要用心教学,还是能够教好的,关键的一点是不能把在中国教语文的方式方法原封不动地拿到这里来。 家长的作用很重要 对学生学习中文与家庭家长的关系,马立平说,学生学习的中文内容,好多家长都没有学过,他们都愿意来跟学生一起学习。有的家长中文水平比较高,他们的孩子中文学习会好一些。家庭的语境对学生同样重要,如果有可能,家长要多带孩子回中国。她形象地将海外中文教育比喻为画圆,学校、老师、教材、家长共同画一个圆,缺一不可,完全靠教材靠学校是不够的。 我们目前使用教材的共同特点是,低年级是文字带文化,高年级是文化带文字。家长们也应该了解这些,最好也能够参与进来。通过这些有一点深度的中国文化教育,能够使家长和学生相互受益,那我们当老师的就满欣慰了。 马老师觉得,常见的中文教学与孩子在美国主流社会的学习和生活相距甚远。她认为这一点也许能从一个角度解释为什么我们看到这么多在美国学习中文不成功的例子。怎样与主流文化连接、怎样使中文学习成为孩子平时生活的延伸和补充,而不是悖逆或累赘,这可能是海外中文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海外中文教学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领域,不同的教材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但殊途同归。我们共同的方向就是要教育学生传承中华文化,这也是全体海外华人共同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