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佯于古典音乐的绿洲 --记半杯清茶社西方古典音乐欣赏讲座 (文 二水,图 正心) 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春风和畅,鲜花盛开的初春。四月九日,半杯清茶社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西方古典音乐欣赏讲座。五十多位音乐爱好者参加了这次讲座。 此次音乐欣赏讲座的主讲人陈一川先生是半杯清茶社的老社员、老朋友。他祖籍海南琼山,抗战中期生于湖南,长于四川,台大历史系毕业后,转修哲学。陈先生学识渊博浩瀚,学贯中西,博古悉今,浩读经籍,对历史、哲学、宗教、美学、艺术,及自然科学都有深湛的研究和深厚的透视,人称“移动的百科全书”。先生暇时喜爱聆听中国传统音乐及西方古典音乐,并孜孜以求, 究音乐之后的历史背景故事,及哲学美学意蕴,造诣颇深。演讲策划协助人程岗先生,笔名丘霖,平素喜爱古典音乐,经年玩味,得其精妙。他们两位从浩瀚的西方古典音乐海洋中,筛选出代表西方古典音乐的六首精品乐曲,将其最精彩的声色妙谛呈现给听众。 陈先生首先从自己如何喜欢上音乐,并同其结缘的经历谈起。先生年幼时闻少房东吹笛抚琴,乐声悠扬,接触音乐之美,得以启蒙。电影音乐《秋水伊人》之优美旋律,触动了少年心灵深处, 伤感落泪;成长时期,恰逢台湾盗版音乐风起,大量西方古典音乐因此进入台湾,受其影响,涉游古典音乐海洋,陶醉于其中,深感其美,因此与音乐结下一世情缘。 谈起音乐之美, 陈先生溯源到中国古乐“霓裳羽衣舞”和“春江花月夜”两大名曲, 他引用庄子之言,“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介绍了中国乐曲悠久而深远的美学历史,及其对人性情的陶冶和对自然的影响。继而陈先生引入西方音乐欣赏,他倡导大家欣赏音乐时,无论是欣赏东方或西方音乐,应将心胸打开,将其美和智慧的能量尽收心底。 接下来,一川先生就六首西方古典音乐代表作,对每首乐曲的历史背景,创作时的境界,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做了介绍。他首先介绍的是俄国十九世纪中叶著名作曲家鲍罗廷的一首为人所熟识的管弦乐作品《在中亚细亚的草原上》。鲍罗廷是十九世紀末俄国主要的民族音乐作曲家。“在中亚细亚的草原上”这首乐章以交响詩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广袤的俄国大地奇异的草原景象。一川先生由此引思中俄两国相像的沧桑历史,人们经历的苦难,无法言喻的沉重,相似的辽阔草原,以及音乐带来的人性感受和人道主义呼唤。 陈先生接下来介绍了贝多芬的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第一乐章,和莫扎特的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陈先生形象地用被后人誉为诗仙和诗圣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为喻,将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两位旷世奇才称誉为西方音乐史上的乐仙和乐圣。他认为贝多芬的乐章所表现出来的静穆庄严之美,与古希腊建筑和雕像所呈现的美感理境和谐一致。谈到近代西洋音乐之父巴赫的咏叹调Arioso,陈先生称之用优美抒情的音乐,来超脱狭义宗教的束缚,表现人性之美,和自然与人类伟大的和谐交响。 接下来陈先生介绍了捷克民族乐学派大师,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作曲家远离家乡,饱含于心中的思乡之情,在这首描写田园湖光山色,忧郁而抒缓的曲目间缓缓流淌,令在场的游子们幻入“风甚清,雨甚凉,乡愁阵阵来”的思乡梦境之中。 讲座最后的选曲是芬兰伟大作曲家西贝柳斯的不朽作品“芬兰颂”。西贝柳斯被称为芬兰的国魂,由于西贝柳斯这首旷世之作的激励所及,芬兰得以从帝俄的铁蹄下解放独立。这首“芬兰颂”,是芬兰人民反抗俄罗斯帝国的爱国激情之曲。此曲用宁静祥和的旋律,着墨勾勒了一幅山川美丽、草原起伏、江河辽阔的山水画,成为跨越国界,唱响自由的普世之歌. 陈先生长达100多分钟的讲座,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表达音乐背后的哲思玄理,以及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美的内涵。优美的音乐加上诗一般的幻像,使听众们“濡染于幻美梦境之中,沉潜于奇想大海之内”。演讲结束后,陈先生还与听众进行了互动,一一解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如东西方文化的哲学比较,以及其对音乐发展的影响等。意犹未尽的与会人士同陈先生切磋交流座谈会感想,以及各自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久久不愿散去。 人皆有追求崇高,向往至善的心愿,而陈先生充满哲思的演讲,在同一时间点燃了与会听众的这股强烈的心愿。在美丽的春天,徜佯于古典音乐的绿洲,古典音乐之美,在人们热情洋溢的心灵中展现了她独有的魅力和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