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田芊在清华大学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60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今天我们纪念这个胜利,不能忘记千千万万群起抗争、不屈不挠的中国各族人民,尤其不能忘记千百万洒热血、为国捐躯的爱国英雄儿女,同样不能忘记那些与日本侵略者展开顽强斗争的清华人。清华人秉承爱国奉献精神,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的崇高精神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共辉。 为挽救国家、民族生死危亡,清华人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积极投身到这场伟大的斗争中。“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清华就成立教职工会对日委员会,师生们立即开展各种抗日活动,赶制防毒面具、缝制棉衣,支援前线战士;后来,许多教师为了抗战的需要积极进行科研,包括在西南联大,清华专门建立特种研究所;例如周培源,毅然放弃当时最热门的相对论研究,转向湍流——空气动力学研究;有些人对此不解,他说:相对论不能直接为抗战服务,科学家应是爱国的,我要为国家需要而研究。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掀起了要求停止内战、抗日救亡的强大群众运动,清华蒋南翔等许多人参与并组织了“一二·九”运动。还有众多的清华人,满怀一腔热血投笔从戎,参加到包括东北抗日联军、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战的军队中。1937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武汉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号召青年“到军队去”、“到乡村去”、“到被敌人占领了的地方去”。在长沙临时大学掀起了从军高潮,大约有295人参加抗战。其中,熊向晖(1936年考入清华中文系,共产党员),就是那时参军的。后来在西南联大期间,学生又有834人参军,实际数字尚不止这些。他们浴血奋战,其中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下面分别介绍其中几位清华英烈:张甲洲1932年4月告别清华,奔赴日军占领的黑龙江省巴彦县,组织抗日游击队。这支队伍后来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下设三个团,张甲洲任师长。张甲洲1933年受中共满洲省委派遣,到下江开辟敌占区秘密工作,成为中共满洲省委三江地区地下党负责人。在1937年8月,他奉令撤离富锦去抗日部队时,半路遭到敌人阻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1岁。抱着“读书救国”的宏愿,1935年考入清华电机系后转学外语系,共产党员。1937年春她奔赴太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了薄一波领导的“牺牲救国同盟会”,发起成立“青年抗敌救亡先锋队”。当时被誉为“山西三大妇女领袖”之一。由于她长期勤奋工作终积劳成疾,1939年10月6日病逝,年仅22岁。她不愧为清华女中豪杰。1924年入学清华国学研究院,受业于梁启超,他是教授、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和目录学家。1942年他发起组织战地服务团奔赴前线,在7月8日一次战斗中被日军包围,他拼尽其全力与敌搏斗,最后壮烈牺牲,时年37岁。2002年3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为姚名达烈士题词——“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他是清华教师的光荣。1934年考入清华地学系,共产党员。1938年春参加新四军,先在一支队与陈毅并肩战斗,后任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与军民同甘共苦,叶挺称他为:新四军交际家。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捕,后被关在江西上饶集中营,严刑拷打宁死不屈,任狱中党支部副书记;他曾写信:几年来从事抗战无愧于心。1942年4月23日他在被押解去福建途中被特务杀害(先下毒没死又用绳勒死),年仅28岁。1934年考入清华物理系,共产党员。他参加和组织了“一二·九”运动,并成为北平学生运动骨干,后来曾先后担任中共鄂中特委书记、区委代书记、新四军第五师鄂皖兵团政委及鄂豫边区行署副主席、党团书记等职务。由于连年敌后艰苦斗争积劳成疾但仍抱病工作,1944年在随军转移中3月7日因肺病加重高烧去世,年仅29岁。1932年考入清华土木工程系,共产党员。1937年毕业后愤于日寇暴行投身抗日,先参加 “青年抗敌义勇军团”,为宣传处长、政治部主任,后义勇军改编加入八路军129师,他为青年纵队二团政治处主任;后到地方工作,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曾任河北武邑县第一位民主政府县长、冀南第五专署专员。1942年5月他在反扫荡中牺牲在太行山下,年仅31岁。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毕业赴美留学,后考入诺维琪军校学习骑兵。回国后,1942年任中国远征军新编38师少将副师长,师长就是清华同学孙立人,率军入缅作战。在进入缅甸誓师会上,齐学启勉励官兵:“男儿生兮不成名,死当葬尸蛮夷域中”。他们率军于4月中旬,取得入缅远征的第一次大捷——仁安羌大捷;以一个团9000余兵力抗击并击败日军两个联队1万余人,解救英缅军7000余人。齐学启后在转运伤病员途中不幸遭遇日寇,身负重伤后被俘,囚于仰光。南京汪伪政权派人劝降,威逼利诱,不为所动。1945年3月他被变节者刺杀而死,时年43岁。 1915年考入清华,后赴美留学入普渡大学土木系,在弗吉尼亚军校求学。参加中国远征军指挥部队与日寇多次激战,后来1943年冬天,为打通中印公路,孙立人率军挺进“死亡地带”进行反攻,解放了仰光、光复缅甸全境。他前后几年内共歼灭数万日军,成为抗战中歼敌最多的将领。 1916年考入清华学校高等科,1920年毕业后留美,获国际公法哲学博士学位。1927年回母校任政治学、国际公法教授。1930年出任中国驻伦敦总领事及驻欧洲特派员。抗战爆发后,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中国驻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宣传抗日、募集捐款。1942年1月日军攻陷马尼拉,要求中国马尼拉总领事馆承认汪精卫伪政府,遭到严辞拒绝。敌人恼羞成怒,将杨光泩等8名外交官逮捕,在狱中遭严刑折磨,仍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4月17日,杨光泩等8人被秘密杀害,他时年42岁。 1928年考入清华土木工程系。他毕业时,正值“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在民族生死危亡关头,沈崇诲认为,“此时再不奋起,更待何时!”1933年,他又考入杭州笕桥航空学校,入轰炸科学习,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1937年在“淞沪之战”中,8月19日凌晨,我军与日军在上海的空中激战,我军炸弹投光后发现仍有敌舰出现,这时沈崇诲驾驶904号轰炸机,对准一艘最大的敌舰“出云号”直冲下去,他与敌舰同归于尽,为国英勇捐躯,时年仅26岁。 1931年考入清华物理系,因是高材生1935年毕业留校,兼任叶企孙先生秘书。抗战爆发,他放弃留学机会、推迟结婚,毅然投笔从戎。1938年4月,经叶企孙等人介绍,到冀中吕正操部队参加抗日,任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他研制成功高级烈性黄色炸药,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冀中根据地输送大批医药、器械、电台元件等各种军需物资,有力地支援前线部队抗日。后于1939年牺牲,年仅26岁。 1919年到清华学校当工友。1938年初春,他经叶企孙介绍走上革命道路,在天津为冀中抗日游击队制造炸药、购买武器。8月赴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部队,与熊大缜等一起,研制和生产手榴弹、地雷等武器。1942年,他在敌人扫荡中被俘,坚贞不屈于5月8日被敌人杀害,时年46岁。他是清华职工的骄傲。 在这里,仅介绍了在抗战第一线牺牲的一部分清华英烈,所有的清华英烈个个英勇壮烈,另外我们还有很多清华人在抗战各个战线上都做出了贡献与牺牲。他们的光辉事迹令人深深感动、敬佩,这使我们想起章名涛先生的话:学为人,首先是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最后,还想再提到两位清华人,就是在抗战胜利后,为严惩日本战争罪犯设立的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代表中国参加这场历史大审判的两位清华人。向哲濬,1917年毕业于清华学校,被任命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首席检察官。梅汝璈,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大法官。从1946年5月至1948年12月,在长达两年半的东京审判中,他们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经艰苦努力,与其他国家的法官和检察官共同合作,终于将东条英机、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等7名犯下累累罪行、欠下无数血债的甲级战犯送上了绞刑架,为中国人民以及亚太地区人民伸张了正义。 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无法介绍更多的清华人。今天我们深深地缅怀这些抗战历史丰碑上的清华人,以及所有那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奋斗的清华人,他们都是清华的代表、清华的骄傲。这些清华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他们将永远铭刻在中华历史的丰碑上,永远记载在清华的史册上,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来源:清华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