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林浩湖易经书画作品随笔 林浩湖 个人简介: 林浩湖 号:皓空居士 ;现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经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林浩湖工作室导师,清华美术学院名家创作专项课题高研班林浩湖工作室导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曾经担任文化部青联委员兼美术组副秘书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艺术评论》教育中心副主任, 北京当代书画研究会理事等职。 1: 他是一位开创了史无前例的画风的画家,其”龙卷风系列水墨艺术”融入了意象,抽象,想象, 以及立体构成等艺术表现手法.被媒体称之为”画家之中的绿色环保使者”。他是90年代实践水墨的先行者。 2 : 他是致力于中国易经文化与书画实践的开拓者。 3: 他在2008年被国家9个部门评为”世纪中华英才”。 4: 他在2009年被<<中国书画>>媒体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青年画家之一”。 5: 他在2013年度国内国画拍卖排行榜居前69位的当代国画家。 大千梵音 林浩湖作品欣赏 林浩湖作品欣赏 文:张涛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经文化研究院院长 林浩湖作品欣赏 林浩湖作品欣赏 林浩湖作品欣赏 《易经》的文化功能可以说:"致广大而尽精微"、"百姓日用而不知"。按《易经.系辞》讲:"易与天地准,故能弥伦天地之道。"它所涉略的范围无所不包。唯独在书画领域中较少提及,有的也是泛谈阴阳,刚柔之用;而未能触及易经本体精神给书画领域带来的影响。我们熟悉的清代四僧之一石涛,他所著的《一画论》可谓较为广博的提及易经与书画关系的著述,但是观其画作却很难让人能够把易经文化与书画有机结合的来作观想。林浩湖先生近些年致力于易经文化与书画创作(简称易经书画).他对易经书画的体相与体用有独到的建树。他对画面的要求首先对形势的安排很考究;对山势气脉内在的形气的梳理与刻画与当今画家有明显不同。他把易经风水的理气与山水画的气韵生动做了不同的见解与规划。比如;他提倡"以神造形"与理气派提出"龙脉贵有神,形有势(势在易经中解释为"力")要得势",山脉有力,自然传神.他说绘画不深刻关照"气韵"终难有成;而风水家不懂气韵可谓谋财害命。《风水宝殿》:"夫气形乎地中,其气也因地之势而行,其聚也因势而止。"林浩湖先生将其贯穿于山水画创作中,作为理论依据所以他画作传神的阐释山水画内在的精神。这与"画山是山,画水是水"的作品又不同。清代王原祁讲"龙脉为画中气势之源头,有斜有正,有深有碎,有断有续,有隐有现,谓之体也;若知有龙脉而不辨开合必至抅牵失势。"林浩湖先生画作讲究大阴大阳,强调山石阳刚之气与云水的柔美,既是大开大合,又体现内在的神韵。 林浩湖作品欣赏 林浩湖作品欣赏 东方红 林浩湖作品欣赏 山水画题材的创作往往体现一位画家的整体水平。林浩湖先生的有些作品就只表现山谷和云,不涉及水瀑,又很贴切易经风水精神,这画画领域可以说不按常规。"山为筋骨,水为血脉,云烟为气韵;"可是他山水画中透露出的祥瑞之气,这在专家手里本来不易表现。一来容易被画理、画论所局限,一个是容易被经营位置所局限。理气派对风水有一段阐释;"山谷以藏风为贵,只要穴场藏聚,乘得生气.发达极快,何必拘泥有山无水..."而且山水画图式中"龙大脉小""太祖、少祖、明堂、朝案罗列清晰"不难做到,林浩湖先生还钻研五行之山在山水画中的创作.可以说这在画史上也是少见的。从而弥补了山水画类别的空白。是的,山水得气则生, "气韵生动"与风水学中的"藏风聚气"在他画作中几乎是体用兼备,理法自然了。虚实相生这是中国画内在的化生与画境高妙的体现。林浩湖先生对山水画的贡献不单是借虚衬实,他充分发挥了以刚柔见虚实,他提出了实处不离虚,如同黑中不离白,黑白的运行是相互作用的;古代名作无不在无画处求画意,通过万有的"无"来体现"有"的价值。易经中也常讲时空转换的智慧。他的山水画依托虚实来体现易经风水文化的价值。清代笪重光《画筌》云:"虚实相生,于无画处皆成妙境。"又讲:"今人用心在有笔墨处,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倘能于笔墨不到处观古人用心,庶几拟议神明..."林浩湖先生作品《东方红》、《南梁革命根据地》、《延安颂》、《太行迎旭》等巨幅作品另人观后有种"真气内充,劲健含化"的感觉.山水画要得神首要是精于"计白当黑",从空无或虚白处生境,这对艺术家讲是"胸罗万象,感而会通".《易经》讲:"感而遂通天下之志,成其典要";在兵书讲:"形胜.";佛家讲:"一切唯心造";道家讲:"羽化而成仙";是古人对天地人三才的一种妙觉,其融会贯通后生命境界升华的呈现,犹如道家的"逍遥游"、佛家的"大自在"、儒家的"圆融通达"、画家的"造化于胸,随机而化" … 解读品味林浩湖先生画作,以其外观则画外有画,以神造形,山水雄强雅致,气韵生动.观其内在则笔墨氤氲,气韵藏于笔墨之中,阴阳得体,悉备自然.无不体现出《易经》的文化内涵。《易经》文化与书画的熔合在当下的文化热潮中丰富了时代潮流,给民族文化增添一道风景线。作品交流热线:陈先生 18701608696 责编: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