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竹文化 发展竹产业 共圆中国梦 ——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青神对外宣传材料 《华府网》特约记者成都报道 东坡初恋地·国际竹艺城——青神,一座现代化的滨江宜居城市,以其青山绿水的生态品质、内通外畅的区位优势、特色发展的县域经济和艺甲天下的竹编文化艺术,熠熠闪耀在岷江之滨。 一、青神概况 青神,位于川西平原西南边缘,因古蜀王蚕丛氏“着青衣教民农桑,民皆神之”而得名,建政于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全县幅员面积386.8平方公里,辖3乡7镇,总人口20万人。青神人杰地灵,物宝天华,是苏东坡求学初恋之地。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穿境而过,全面建成岷江中游首个梯级汉阳航电,成都艺术职业学院青神校区建成开校。拥有江湾神木园、国际竹艺城两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享有“全国机械产业集群百强县”“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特色竹乡”“中国椪柑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等殊誉。青神竹编与蜀绣齐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县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大力弘扬“小而不卑、难而不惧、奋斗不息、创新不已”的青神精神,奋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5年,GDP完成64.94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82亿元,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7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81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42元,增长10.8%;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 二、青神林产业发展概况 青神竹资源十分丰富,农家房前屋后,沟边山坡遍布慈竹、斑竹等几十种竹子。青神县围绕“小县大林业,小资源大产业”的工作目标,坚持“强竹编、升林纸、做旅游、优基地、促全面”的工作思路,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扎实有效推进现代林业产业建设,成功跻身全省林业产业强县,被中国竹产业协会、国家林业局国际竹藤中心授予“中国特色竹乡”称号。截止目前,全县林业总产值达40亿元(其中一产5.2亿元,二产25.6亿元,三产9.2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收入2062元;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6.1%,现代林业产业基地30.3万亩。全县规模以上林产企业13家。竹基地达18.5万亩,新植高产高效雷竹2万亩。竹产业总产值16亿元,竹产业从业人数3.5万人,农民人均从竹产业收入1500元以上。培育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个。 三、青神竹编发展概况 中国竹编在青神!青神竹编历史悠久、艺术精湛、名甲天下。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青神被评为中国竹编艺术之乡。2012年,《青神竹编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省政府批复,规划打造面积约8.6平方公里(核心区2.8平方公里),以竹编文化为核心的国际竹编文化产业园。近年来,成立青神县竹编产业园区管委会和竹编产业重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专项推进竹编产业发展。通过政府投入、引进社会资本投资等,共计投入11.32亿元打造国际竹艺城。截止目前,国际竹艺城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国际竹艺博览馆、中国首家竹林湿地、中国竹编第一村、竹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园等集文化体验、观光休闲、产业聚集等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今年9月创建成功)。 (一)历史悠久的艺术瑰宝。从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竹编簸箕养蚕,到战国李冰父子治水时期,青神人民用竹编篓网石筑堤保坎;从宋代苏东坡王弗相恋的“东坡宫扇”,到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的青神竹制灯笼;从80年代广泛运用于生活的竹编制品,到今天精美绝仑的平面竹编艺术珍品,青神竹编的发展史就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史。如今,青神竹编已经发展成为集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竹编套绘三大类3000种的庞大产品体系。特别是用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丝编出的《清明上河图》《中国百帝图》等平面竹编艺术珍品堪称一绝;《长城图》荣获国际竹藤组织举办的竹产业博览会金奖;《幽远熊猫图》、《鹊华秋色图》获 “全国林业博览会金奖”;《苦乐清凉》获2013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隐形观音》、《福禄图》获得“第五届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八仙图》获得“第五届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波拿教授称其为“竹编史上的奇迹,艺术中的艺术”。2008年,“青神竹编”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走进北京奥运会,2010年出展上海世博会。中国竹艺城成为国际竹藤组织网络培训中心在中国的唯一培训基地。 (二)创新发展的致富产业。一根竹子只能卖10元左右,但青神的竹编艺人加工成竹丝,再编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一幅作品便能卖到1万元、十几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不少农民靠竹编“编”出了小洋楼、“编”出了小轿车、“编”出了新农村的幸福生活。目前,青神形成了竹编、竹浆造纸、竹木加工等六大业态,拥有云华竹旅、美联家居、西龙纸业等规模以上竹业龙头企业,竹编产品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各大城市,远销欧、美、澳以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竹编及相关产业总产值占县域GDP的8.6%,竹编产品直接销售收入突破2.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8亿元。 按照市委加快推进竹编产业“双百工程”( 竹编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从业人员达100万人)的要求,青神县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按照“抓二促三带一”的模式抓实竹产业发展。一产发展上,每年实行“万亩栽竹”计划,竹基地面积已达18.5万亩,西龙生科已拥有万亩工业原料林竹基地;调整竹种结构,带动农民大量种植高效经济竹,农民人均在竹产业上增收达400元。二产发展上,牢牢抓住环龙新材料、云华竹旅等龙头公司引领作用,打造完整竹产业链。实施生物质竹纤维材料生产线及配套技改项目,生产高附加值本色竹纤维材料,实现年产5万吨竹本色生活用纸成品纸产能。精心打造竹产业创业创新孵化园,共入驻企业16家。目前,全县已有竹制品企业和手工作坊100余家。三产发展上,促进以“竹”为主的文创、养身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竹生态旅游,打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构建岷江旅游经济带。市、县分别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青神竹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扶持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鼓励和扶持竹编产业发展。 为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青神县着力紧紧抓住市场拓展和研发创新“微笑曲线”的两端,强化招商引资、产业工人培训、企业培育孵化、线上线下销售、校企业合作研发等,带动产业发展和百姓增收致富。与成都艺术职业学院联手组建青神竹编艺术研发中心,与浙江安吉江南竹子研究院成立竹制品研发中心,与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学院合作成立竹艺创业创新实践基地,加强竹系列产品研发。目前已形成集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混合竹编为一体品种齐备的业态。2012年以来,成功申报17项产品专利,自主研发产品130余种。积极引导竹编企业拓展市场、占领市场。云华竹旅开发《坤包》系列进军欧洲市场;竹福竹艺茶具系列与“爱玛士”成功合作,入围中国“百佳十强”旅游商品遴选活动;美联家居成为宜家指定供应商。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平台,全县现有竹制品网店200多个,网上销售额近2000万元;县竹制品电子商务营运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建立O2O营销模式,组建专门运营团队,实现全平台营销。 (三)传承与发扬的文化遗产。《青神竹编加工技术规范》区域性地方标准申报为省级标准,“青神竹编”成功申报原产地证明商标和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级版权示范园区,标志着青神竹编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国际、国内艺术范例。目前,青神县正着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一文化遗产不断得到传承与发扬。连续4年实施竹产业技术工人“千人培训”,已完成人才培训10323人次。完成国际竹藤组织和国际竹藤中心委托培训29期1500余人。积极创建青神县妇女竹编居家灵活就业基地和残疾人手工业培训基地,不断开展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培训。拥有1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5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3名市级民间艺术大师,拥有国际竹藤中心颁证的竹编高级工艺美术师109人。积极开展县级竹编技能等级认定,128人取得初级职业资格,99人取得中级职业资格。完成“中国竹编制品出口基地”共建工作,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和省级湿地公园。青神竹艺众创空间成功申报省级科技服务平台项目。 当前,青神县将以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为契机,以“弘扬竹文化、发展竹产业、共圆中国梦”为目标,加快推进竹编产业“双百”工程,带动产业发展和百姓增收致富。让青神竹编真正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一块瑰宝! (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四川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