燉書而療(一):《煮字為藥》讀後感 金大俠
華府作協讀書會今天(11/5/2017)聚會討論徐國能的《煮字為藥》。
日期:11/5(日)早上十點 地點:Ingleside at King Farm[註一] 出席者:龔則韞、胡一霞、梁旭華、陳小青、劉映梅、印鐵林、金慶松
七位與會者先後發表精彩想法、多元觀點,或長或短,我就簡述一二。則韞讚揚作者的文學情懷,文化底蘊,文章舖陳的情境,以及書中佳句隨處可見;一霞、旭華認為深度不夠(受限於報紙專欄文章的篇幅及讀者群),宜將專欄文章稍加補充,以成為較完整的一本書;身為老師的旭華強調,學校的語文教材宜多元化,更須適合學生的程度;鐵林提到,文章要打動讀者,內容很重要,要以大我為主軸,才容易引起廣泛讀者的共鳴;小青對全書篇篇有共鳴,認為作者的思想豐富、文筆流暢,人文素養高、知識層面廣又強,更難得的是,廣卻不炫耀,強也不會咄咄逼人;映梅沒有買此書,謙稱是來旁聽的(好文友永遠歡迎來旁聽J),她問到,為什麼唸科學的則韞、及唸工程的鐵林、慶松會對文史這麼有興趣、寫作功力這麼深厚?慶松立即回應:「龔、印兩人是家學淵源,我是學人家的。」
當然,本篇只是我個人的讀後感,重點放在與寫作有關的心情心得,畢竟我們是華府華文作家協會嘛。 —————————————————————————————————
〈世說.新語〉一文(第20頁),開頭就是「張愛玲說教書很難,又要做戲,又要做人。」中間加了句點的文章標題連著第一句名作家的名言,立即吸引了讀者的眼球,並順勢帶到現代學生慣用的語彙(新語),預告文章的核心。好的文章,破題、首句切入,都值得細思。《煮字為藥》一書中有55篇文章,每篇文章的標題都有獨具特色,或詩情畫意、或古色古香、或引人深思、或精簡直白,我的這篇讀後感取名為〈燉書而療〉,深受《煮字為藥》的影響呀。
〈文化的魚龍秋江〉提到作者很喜歡一句:「汲古潤今」(第26頁)。汲古潤今、引西滋中是靈感來源、是創作形式。寫作者得在古今中外間上天下地、尋尋覓覓、聯想跨界、獨樹一幟。
〈文化是寫作的沃土〉一文中,含蓄地直批教育部長杜正勝,並說「文言文不是頑固的封建教條或死板的之乎者也,它包含了江上的清風廟堂的憂國,有永恆的喟嘆與高貴的追求在其中。」(第37頁)為文言文伸張正義,令人撃掌。文化,文化,文言文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
〈上一代的讀書人〉的結尾有味道、富意境。「秋風漸近,燈影依稀。我們這一代的讀書人⋯⋯又成就了什麼?⋯⋯『故國遙瞻雲遮月,人生真似浪淘沙』,上一代的讀書人的身影,也許就在那雲月那浪沙中了。」(第40頁)「故國遙瞻雲遮月,人生真似浪淘沙」出自一封未完的信、一首即與的詩,徐國能在另一本書《第九味》中寫成「故國遙瞻雲蔽日,人生真似浪淘沙」,雲遮月、或雲蔽日,「人生真似浪淘沙」改為「人生回眸浪淘沙」或「人生回顧浪淘沙」,似乎更好。 〈遇見100%的作文老師〉是一篇好文章(第41頁),題目就引人好奇,迂迴遞展前行,引人一路到結尾才亮出答案,也是一種文章佈局。技術層面的指導,例如,修辭手段、作品導讀、及實作修改,不少作文老師都做得到,「能引導學生認識天地萬物的真情至美,並給予學生浩然的胸襟與洞悉人世的睿智」的作文老師,才是100%的作文老師,這,世間難遇呀。作者在隨後的文章〈超越闈場裡的狀元夢〉(第177頁)中也提到類似的表述,「教會學生體會生命、培養美感、融入情意與沉思真理,然後才是語文的表達。」⋯⋯但,大俠愚見以為,教學需要循序漸進,需要評量學生的資質稟賦,能因材施教的老師才是100%的老師吧!
《2017年11月5日於華府》 [註一]:謝謝本會會員方映荷為作協讀書會找來的場地,免費的場地,免費的咖啡,寧靜優美的討論環境,與會者喜歡又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