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美华裔二代爱恨交织学中文 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w% F; I5 s& @1 ~7 i$ r7 V! Z( }
H5 d+ ^# @8 H/ O) |0 ]* @
近年来,随着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外交流的扩大,移居北美的华人数量
! A: c- f: ?- g* I3 t" t激增,中文教育的心理期待、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也逐步提升。$ s* A- R) l* T9 d: R( a+ E* D
* Q" v2 i! F- }$ z" j! N( }! k4 }- a每到周末,下面一幕就会发生在众多的北美华人家庭中。12点45分,妈妈在楼下大声叫5 j, Z$ f2 X% o! H( F4 A
道:“准备去中文学校了。”“知道了”,七岁的Larry不耐烦地回答,眼里仍盯着计; k H* c, A+ L0 `: V
算机荧屏,继续玩着游戏。15分钟后,妈妈看着没有声息,只好冲上二楼,命令着:“
' @5 }. a+ n! ~$ I% M5 X# q m' L马上关机,不然我们就要迟到了。”望着妈妈一脸严肃,Larry只好乖乖地关机,背上
- r$ e& w2 ~% R# ]2 b书包去中文学校。
; h: F, `/ x8 d
, d, X+ u: [) {. Z. D近年来,随着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外交流的扩大,移居北美的华人数量激增,中0 @% @4 A( a( `/ T! B
文教育的心理期待、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也逐步提升。中文学校如雨后春笋,一到周末
* f; U$ D6 k( C6 R# z$ E1 _,华人父母连劝带哄,把小孩送到附近的中文学校,希望他们能学习到一点中文,使他
, V7 n' N! W7 p- z们心中认同的“中华文化”能够承传下去。
n9 ]/ f/ m% s' |4 \+ U; u T0 L
北美主流社会日益关注和理解中文教育。随着民权运动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反对种族
! R3 Z$ n2 i3 c$ J4 P歧视和奉行多元文化,已成为时代主流。中文学校与华文教育在美国教育系统中的地位
$ t3 c" `# M' k日渐提升。SAT中文考试,AP中文课程的设置,及众多高中、大学开设中文课程,都有( c% z" d/ s5 p# y" d" [2 O/ U. O
助于中文学校与中文教育的发展。而且,中文学校发展到各中产级级的小区,教育对象$ D2 \) m1 `' F' v
也日渐多元化。
+ g! c5 J. v& L0 Z8 F
4 x8 q9 r- s, ]6 G, [5 @2 M+ Z由于掌握双语可增强判断能力,更易找到工作,不少美国家庭也送子女来中文学校学习
0 R9 G9 c0 o3 Y) N5 h3 j# ]。这就需要中文学校的管理、师资、教材及教程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中文教育' m5 `& V8 r7 X7 e5 n
也面对一个现实问题,是否一定要强求华二代从小开始,中学大学开始学有所成的大有$ E0 p, C9 V8 h3 R/ h
人在。因此,学中文,没有起跑线,不用赶,有兴趣才能学得好。
+ T: g8 b7 I+ ?' I
; i$ [4 }. f) w* P% y5 J8 t中文教材 离开现实太远: I! H* Q/ v6 Z2 l. |1 f
5 }# l5 S; t; z) u+ n1 h' [
美国中文教育和中文学校开始于1880年代排华和种族隔离时期。第一所中文学校成立于
7 \- @( M' z& [2 Q0 ]' \1884年旧金山唐人街。随后美国几个较大的唐人街,如纽约、芝加哥等,都开设中文学
5 H1 O: k! c# |; q+ y2 s1 O/ L校。当时,华人后代被排斥于公立学校之外,无法进入主流社会。他们的教育、成长和
1 R1 }+ f/ A' R! ?, S$ y就业仅限于华人小区,中文学校成了华人后代接受教育的唯一渠道,故中文教育和中文9 W; C1 L% f& A
学校就显得极其重要。它不仅是保留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场所,更是华二代接受教育与学
0 r$ D- l4 l" w, g3 G- Q: C习生存技能的途径。* e; h; q+ f/ J% ?3 ?/ s+ U& x, o
( y" D( @' z6 v5 ]" q& A
到了1960年代,随着种族隔离的废除和民权运动的兴起,华人后代可以和其他族裔孩子* H2 u" }9 |: _* D' M
一般,进入当地公立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于是,家长希望他们能接受美国主流文化,走
; K6 ` n! _9 v. V ?5 o/ m出唐人街,融入主流社会。在这种心理和机制下,中文教育与中文学校一度衰减。
% U5 p `" J$ [
+ z. o3 k; d! O0 i+ `3 u% w6 Z198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移民政策的修改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大批华人新移民涌入美国
3 o! r" B2 V/ S4 J) B+ z; @。这批新移民大多在本国受过良好的教育,在美国也大多拥有稳定、体面的工作。他们
/ p# P& V$ I8 q8 B- u; Z1 g坚信中文的价值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性,认为向后代传递母语和中华文化是自己的使命和
. a5 @- j! q6 `* W责任。在他们的热情与义务奉献之下,美国各地的中文学校纷纷成立,不仅再局限于唐0 J; x& q$ }0 K
人街,而是遍布于大学城、郊区和华人聚居地。1 o5 t( [& p" B1 E1 V. l% U
) u/ p* R5 I7 I& C B
然而,华人父母的热情奉献似乎并没有获得华人后代的积极相应,更多的只是服从和困, e& y! x, K, J8 m6 }. ?
惑。上文提及的Larry是一个听话的孩子。父母为他准备的课外活动,如弹琴、棒球等
* u$ T2 ]% u2 B) j7 K! u,虽然不太愿意,但并不反对,唯独对学习中文固执地抵触。每个周末去中文学校都是) \, ]' W. R7 h" H
一种角力。妈妈不断地灌输学习中文的好处,如结识新朋友、了解中国文化等。但
3 E; V/ T% t5 ^/ a) i9 }: ]Larry总是沉默地抵抗,妈妈恩威并施,勉勉强强持续了一年。
& [# b% {/ d8 V- e1 g( }: f6 W
比Larry大七岁的姐姐Laris也上中文学校,由于是讲中文的外公外婆带大,没有像弟弟
5 H% }- P$ h1 ? {# @4 T那么强烈反抗,但对上中文学校也提不起兴趣。她说,中文课本脱离现实生活,学来的6 D. @' n; h" ^9 o" C' n! i$ A- _
生词日常用不上,过后也记不住。她在中学里学西班牙文,参加州考,得了满分。她说/ D. k( s7 j2 L2 a0 H
,老师用的西班牙语教材很实用,学到的东西马上就可以用。而中文教材中学以致用的- d* D; R+ y1 y; {& i% L
东西太少。同时,她说家里讲广东话,中文学校学的是普通话。刚开始上课时,老师讲7 U6 p% ?* q# M6 S/ Z
的话她一句都听不懂,几年下来,只是大致能听懂,但说还是个问题,因为中文学校强! a9 Y) s5 s; h$ w0 J3 c
调的是识字和写作文,并不着重对话。她不再上中文学校,而是打算上高中时选修AP中! z3 n! P3 V: q
文课。$ f0 l& A' \8 q9 x t
2 v- p* F* s1 c
活学活用 妈妈教中文有成
! i+ `7 h9 P4 k2 A/ F$ O0 m' W" ~
1 i9 h% |4 u* Z9 i( B) T茱莉亚张居住在法拉盛,毕业于国际贸易大学的她现在是全职妈妈。茱莉亚提供了另一 D: s8 F5 L. [9 A! N
种经验。中文是女儿最喜欢的课,向往古代生活,喜欢写毛笔字,喜欢古代服装,觉得$ K; @# a Y2 U; Q, s' H# p8 x
很美。她觉得古人的生活很有情调,比如茶道,还喜欢中国画。“我没有刻意教导她,* M' O1 O- n2 v
我还怕她太沉浸这样的文化后,和美国本土文化不能融合”。
; e2 o6 ], o% Y$ x
7 B$ s# [5 L( o她说,培养孩子学习要从兴趣开始,在家庭提供中文教育。她说,因为她们课太满,都4 S- R3 P; I3 a# g" T; K5 q
没时间再专门上中文学校,只能平时见缝插针地教半小时。“我其实不是专业的教法,0 N6 v; P( ]' f: B. T' p
只是买套国内的教材,配套习题教参,在家教她认字而已。女儿九岁,断断续续学中文
, z( g$ U' B7 c- }+ }' k三年,每周一两个小时,我在家教她学汉字,平时在家讲中文,一周阅读一小时中文书
9 z/ R" u& N' Z! r0 U" H+ F: @。她七岁时回国,被送去童学馆,专门背弟子规,学习古代礼仪和书法,可能对她有影) W7 r1 Y7 a( D: z
响。”茱莉亚总结了一些中文教育的心得: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中文听说环境,在家说
# S: l4 E* H" V# D中文的习惯从零岁开始。上学前班之前主要在家学习,四岁以前全说中文,此后上华人- N# Q& k% ]: G. k' o4 `
开办的幼儿园,她能自然过渡。上小学后进入全英文的环境,在家只说中文,在七岁以0 e3 y7 ?8 C: S! O+ e
前她们的中文理解力超过英文。
5 v( v8 U6 W1 b9 K/ x- g2 z2 Y0 [% {; o3 Y0 r4 |1 @8 O3 y
茱莉亚经常带孩子回国,几乎每年回去两个月,让孩子有机会上国内的课。“比如,女
; o( R( G8 b* U儿四岁回国,在国内的幼儿园待了六个月;六岁参加童学馆夏令营;八岁在国内的少年5 {, W+ `9 C$ ]& k p, Y! N) i6 c
宫学习中文、机器人课和陶艺课”。因为中文很流利,她们在课上跟中国小朋友互动得
# g+ K0 L! E& x# {3 g- d+ q+ I很好,增加了她们对中国的感性认识和亲和度。
3 ?! s6 I7 F2 ~# n0 j0 M: `6 b2 Q- Z' D, L. _0 v _# w
程度不一 华裔子弟不易教
* d% g/ x2 B' x/ o1 u
! n V" U0 `, q* |8 N" y) D华盛顿大学语言学博士、纽约市立大学俞约翰教授和日本樱花美林大学语言学专家、孔
' ^8 P8 U& C; t0 ~" C子学院院长杨教授都觉得,要办好华文教育,首先是否要清楚地了解各种华文教育的区& h/ G/ i) J: f. \) ?
别。他们认为,华文教育可分为三块:中华地区孩子学中文,即作为国语的语文教育;2 f' F6 e: n5 g7 \; v2 x9 h
洋人学生学汉语,即对外汉语教育;海外华裔子弟学汉语。“我觉得最难搞的就是华裔
. _- }2 l; i' s& a( W% t4 L: f子弟。”早年毕业于复旦中文系的俞教授说:“洋人学生和国内的孩子都知道从哪里开
; M7 Z7 u- h8 U4 }( x0 k始教,只有海外华裔子弟不知从何开始。太难不行,太容易他们又都知道。有的是发音3 u p8 J v6 @4 j. s" g
一塌糊涂,有的是无法读书,有的是不会画字,有的是只会方言,有的是流利但是幼稚( E! U* d% \. O S, ?
的儿童风格。”
1 E# t M( U, e3 F. k
2 Z9 a8 p' _, D# e杨教授进一步分析:现在对外汉语教学有许多比较深入的研究,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教材
( t8 ?# Y {' f0 k% R,有许多大学参与,包括不少专家也都参与其中。而海外华文教学,主要还是以中小学) R! ]7 L# n9 ~# b8 ?; S0 m
教师为主在主导和负责,参与其中的大学极少。/ e3 u0 R) X1 V8 ~2 W5 P
2 y) L @: C0 p) H4 \3 B) `) U# V
中文教育要成功,当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哪里去吸引华人二代呢?汉语教学到底是4 }* `' t- s$ P- J$ m9 F0 N
文化教学还是语言教学,是把语言作为一把钥匙,先摸清这把钥匙本身的科学规律,才
. G t$ O8 [4 @% s3 ~( @. _进入中国文化的大门,还是相反,用中国文化把学生引进门,直接登堂入室,展示文化
: T8 n+ t, G1 T. l琳琅满目之宝,在此过程中展开中文教学?4 v; B' j" O- `1 L C
4 m$ D1 y6 p7 d8 L$ U4 C
几个问题 值得人们思考
+ d( @) s( E9 ~) h2 X, U4 A) _7 |1 r5 u9 m
华二代自小受到鼓励和压力,学习中文,但效果并不理想,孩子长大后能够使用汉语的
$ ]: m' s& a" V; c不多。现在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是:华人二代究竟几岁开始学习?如何才能使得他们! [: S. u3 i2 A1 K6 d$ V
对中文感兴趣?华二代在汉语上到达怎么的目标?我们现在的中文学校的教材是否存在
, s) a* c# j; V, Q/ \问题?这是北美华人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综上考察和分析,作者提出几点粗浅
# F3 g, ?; L1 g P+ U2 P的思考。, C# w. p; Q# B9 a% s8 e: R4 M
: x3 F" i& x+ g+ K1 e+ @% l5 G
北美的中文学校大部分是由华人移民和在海外工作、学习的华人家长自发创办的。大多( j- `, e8 |5 C/ X6 `0 Y9 {7 S7 ^
教是周末学校。教师和工作人员多由华人家长和华人小区的志愿者组成。从课程教学上
& W7 \- F6 g9 r看,大多采用由大陆和台湾编写的中文课本,并附以书法、舞蹈、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
& o! P; ^6 G1 O9 I: o1 y( E# \课程。据大陆侨办近期出版的蓝皮书,目前美国大约有中文学校约500多家。虽然这几
: r" v U2 ]6 H. _年中文学校随着中美两国政策的有意引导而生机勃勃,迅速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的挑; y8 R! s' j- P7 o5 i& _
战。. K8 ]+ G0 \$ \+ I# f
$ K; H* f7 h, I
首先是大多数中文学校成立时间不长,规模小,且教师、学生的流动性极大。中文学校* R% x/ ^9 R+ J" u& P* M( V& }7 Q
多是华人小区的产物,是华人家长自发组织的,工作人员依赖于志愿服务,经费源于学
$ f. G! r2 W N3 `! P% y* {费和捐款,场地租借于当地学校、教堂、小区中心,一旦主要工作人员随本身工作的变
, D7 y7 z% x- ]& y& {& d迁而离开,中文学校也会相对出现危机,造成学校的不稳定性。其次是中文教育资源的8 ^; Q+ G! ~! ?7 t5 M. | V
分散。虽然现在中文学校遍地开花,但学校之间却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地域、方言
9 D" P: M4 B8 _/ D7 j、职业、信仰、阶层等诸多分歧,使得中文学校难以组合,具有真正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X6 c3 u! D7 Q$ t
。其三是中文学校缺乏本土化教材,绝大部分的中文学校仍在使用大陆或台湾提供的课& F! Y; z; V7 a
本,教材内容枯燥,与当地生活脱节。学生学起来乏味,加上师资不足,水平不高,学. Z- [# V6 z8 B- [1 E0 | W. e T8 b
校管理和教学水平都差强人意。& [7 l7 S$ ]1 j+ o2 O
8 p7 R9 A! o7 L: C5 ^* Y同时,由于是周末办学,教学时间少,大多是每周三四个小时,虽有不少热心人,但大6 G$ v0 s5 L% s; U* ]5 J
多数家长是牺牲周末宝贵时间接送小孩,小孩则是牺牲周末玩耍时间来学中文,加上学# {* k3 }& L0 N" F/ U
生的语言背景不一,起点差异极大,讲粤语的听不懂普通话,台湾拼音与大陆拼音并不
9 t* M/ v0 v+ Y- U相通。比久而久之,大人疲倦,小孩抵触。不少人就自然放弃了。
% r" Z( a3 g! ]; S$ A* ]6 g4 c- m+ h: q2 \: @: h! C
作者认为,华人经济不断在当地发展壮大,华人小区也随着新移民的激增而扩张。不少1 o" r3 O* \8 r4 b8 T; G6 [5 c' b8 m3 B
华人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步入中产阶级,生活稳定富足。美加的文化政策鼓励文化多元,; j9 x$ \" _3 R4 `$ o
学习中文,中文成为SAT的专题考试项目,设置AP中文课程。不少中学大学开设中文课. k7 N. Z5 ]+ U0 N8 j2 P% X
,等等,都促使华人父母们有能力有动力送孩子学习中文。7 T( \. `2 I- H6 P" V% v
# [$ u% q8 S E4 X
中文学校的发展,在当下的政策、环境、气氛下,如引导得体,其教育功能将会扩展并
: H: v$ n( O2 K' K: @0 M可成为当地小区不可忽视的力量。对华人发展及融入当地社会,都会有所裨益。中文学% c; A+ h' Q; l" ?
校应尽全力编写出符合当地社会、生活的教材,学习内容与形式多样化和迎合当地华二
5 U& b# {* m' @* N: Z, l! k5 |' W4 |代的兴趣需求,并与公立学校的课程相链接,符合正规教系统有关要求,以求得中文学6 v1 m; v9 x, {* X# \& Q6 T
校及中文教育在北美的扎根、成长。4 i$ Q5 N+ W, {' g2 Y( e
- K+ \) ]( g. k2 Z- K0 }3 [3 [# V7 \0 E& z [8 |)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