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近十年来,中国民间NGO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野草文化”即为其一。何磊,NGO组织“野草文化”创始人。这位出生在四川绵阳,退伍回乡的年轻人,先后从事过报刊发行和广告、记者等职业,并由此开启了对中国环境关注的热情。2005年他发起成立绿色社区网,两年后又发起成立“野草文化”。本期专栏,让我们来关注何磊与“野草”的故事。
一株“野草”的坚持
本文摘自《社会创业家》杂志 / 编辑 爱心志愿者
在官方和明星公益机构占据主流话语的当下,也许我们的视线应该更多地投向这些顽强求生的“野草”,呵护它们茁壮成长,因为它们中蕴藏着这个行业未来的诸多可能性。
何磊和他创办的成都高新区野草生态社区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野草)今年十周岁了。
野草的力量
跟红十字会或者壹基金这样的官办和明星公益机构比起来,野草显得朴实无华,甚至有些过于平淡。没啥名气,没什么资源,只是在一个地方做些具体而微小的事情,然而何磊和他的伙伴们一坚持就是十年。
事实上,野草呈现的才是中国公益行业真正的底色。它代表着这个行业的主体——草根NGO组织。何磊和野草的经历也反映了这个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不断探索,不断受挫,经常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机构存活下去。
汶川大地震后,生态旱厕项目让野草名噪一时,但在灾区的后续利用情况却差强人意;随后野草推行的城乡联动1+1计划未达预期,这意味着转型失败;2009年底,野草陷入资金困境,机构专职成员减缩至3人,处于崩离的边缘等等。
怎么挺过这一个个坎? “因为我们取了个好名字,叫野草。”他呵呵一笑。
对于这十年来驱使自己的原动力,何磊的回答令人感动:“有一天你会清晰地感知到你与这个世界是一体的,与所有的生命形式紧密相连。生命的本质并无不同。当你洞见到这一切后,一个巨大的行动自然就会产生。我们通常称之为”爱”的行动,那里有慈爱、悲悯、勇敢与美。”
无为而治
一家机构发展了十年后,按理说应该越来越“高调”了,然而野草却与之“背道而驰”。野草的官网和博客早停了,微博的更新定格在2014年六月份,何磊个人的微博则从2013年九月份就停止了更新,而且野草和何磊都没有开通微信。
何磊说自己并非刻意为之,但其背后折射的是他个人对于草根NGO的运营哲学——无为而治。
无为不是不作为,强调的是用出世的心态去入世做公益。“凭我自己个人的力量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事实上是很清楚的。但我可以尽我所能地在这条路上做好我所选择的事,完成自己的生命期待”,何磊曾说道。
问题的复杂与艰巨性决定了,如果一开始就抱定要彻底解决问题,那么环保往往是一场难以看见胜利的战争,因此“作为个体,必须要具备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的心态”,也就是抱有一颗平常心,让“成长的脚印一个个迈进”。
也因此,何磊反对公益行业里的精英主义和救世主情节。在他看来,想要救世的人总是会活在过去或活在未来,而不会活在当下。
在何磊的公益思考中,他始终强调“我”的概念,即个体从事公益事业的动力应该来源于其内心的价值认同。他主张每个公益人都需要先回到一个个体的角度“活在当下”,并“见我心”,先承认人性的“私”再追求妥协后的“公”,“这才是一种健康的公益思想”。
十年公益生涯,何磊最大的感悟是,了解“自我”的真相是最大的“公益”,“一开始是觉得‘我’发现了社会问题,要去改变社会;没有意识到‘我’就是社会的一部分,这些问题与‘我’有关。后来慢慢认识到,‘我’对社会比较无知,尤其是对‘我’无知。”当这样无为的“我”多了以后,何磊说道:“就会成为一股很大的力量”。
让环保生活化
何磊还将这种“我”的概念推及到了公益活动中的每一位参与者,“公益背后的朴实道理是,首先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出发,一切为了‘我’的需要,让公益活在心里”。何磊说道:“源于生活的公益才有未来。现实中我们把公益做成了一个符号、一个形式、一个概念。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现实需求。”
野草近两年主推的“城市农夫”计划便是在践行这一理念——让菜园、花园和池塘进入学校、养老院和小区。而何磊平时也会将“厨余垃圾”进行堆肥,用来种植蔬菜和花卉。
“我们希望‘城市农夫’计划可以成为城市人在地与自然连接的载体,唤起人们对城市生活方式不可持续性的反思。”何磊说道:“最终推动城市家庭在地实践环境友好,自给自足,邻里分享和城乡共生合作的生活方式”。
何磊进一步阐明了该计划背后的逻辑:“说到底,外部世界的面貌因个体生活方式所致,生活方式则来自于人的价值观念。当前环境的危机勾画出的是人类集体的危机。但这显然无法通过政府、公司、或者哪个组织来做到,需要的是个体自觉的转变和在地的行动。”
环保生活化背后的潜台词是一个“人人公益”的时代。只有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后,公益才能真正具备持续性的力量;只有当人人践行公益,让公益如野草般覆满大地,才能有力地支撑这个社会进步。
谈及野草的未来,何磊依然坚持自己无为的理念:“我希望野草越做越小,越做越少,到最后证明野草什么也做不了。”他用来自勉的榜样是日本的福冈正信,“几十年来他实践不耕田、不除草、不用农药、不用化肥的自然农法种植水稻,只为证明人在自然面前是无用的。”
他和她
妻子无条件地支持何磊从事环保事业,问及原因时,何磊笑言:“刚关心环境问题的人,最喜欢在身边的人那唠叨,我也不例外。她比较智慧,支持我去‘唠叨’别人。”
野草最初是“凑钱上班”,此后薪资也长期偏低,问及此是否给家庭的经济条件带来挑战时。何磊表示,收入的确一直不多,但对家庭的影响不算大,“大家都有心理准备,在基础生存需求上,我们会尽量提前考虑开销,在经济上做一些平衡。当然,妻子经济上比较独立,我只需要努力养活自己就好,这一点我比同仁们幸运”。
家人对何磊从事公益一事,用他母亲的话说:“不晓得一天在忙啥子,这娃儿只适合‘自己耍自己’”。
注:野草文化(成都高新区野草社区发展中心)于2004年成立,现注册于成都市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全称为“成都高新区野草生态社区发展中心”,是关注、传播、推动自然生活方式的环保公益机构,他们的定位是自然生活实践的分享者,服务对象为城市社区居民、学校、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游客。
后记:
一年一度的美国联邦政府员工联合慈善捐款(CFC)即将开始,如果您有意支持爱心基金会的助学和健康教育等项目,爱心基金会的2015年CFC指定捐款号码是10769,请继续支持我们为最需要的人提供服务,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您的心意。
爱心基金会衷心感谢来自美、中爱心人士与志愿者的无私捐助和奉献支持。爱心基金会享有美国联邦政府501(c)(3)免税待遇,如您有意支持中国农村的爱心助学和健康教育,中美文化交流和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等,爱心基金会将全力助您达成心愿。
如欲了解爱心基金会,请浏览爱心网页: www.aixinfund.org
如欲联系爱心基金会,可Email: aixinfund@gmail.com
或Tel: (202)-321-8558, (301)-309-9421, or (301)-762-5345,
您的善款支票可寄往: AiXin Foundation, Inc.,
13621Valley Oak Circle,
Rockville, MD 208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