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名校中国学生录取率下降 更看重“思维能力”
$ o. s: H. v/ }, ^8 ]: O1 V3 r' t# K N" [ s, a; r% T- A& ?
据美国媒体报道,尽管中国留美学子数量近年呈大幅度上升的状态,但从在4月公布的各种美国名校录取数据中不难发现,这些名校对来自中国的学生的录取数量却是在下降的。
9 P2 O1 I% m& N* ?& z5 K6 @3 R" o+ c) X7 x* |
在4月初,《哈佛杂志》(Harvard Magazine)披露哈佛大学2020届本科生亚裔录取率创下了新高,对亚太裔学生的录取率达到22.1%。然而,在随后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录取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地来自美国高中,在中国大陆地区提前录取仅两人,且均为外籍。其它的美国名校中,普林斯顿大学提前录取的中国学生也为两人,都在美国高中读书;耶鲁大学提前录取的中国学生为六人,其中一名为外籍。* T& h7 T5 O( q/ P
& ^; m9 E% W8 v, y5 Q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终身教授陈志武近日也撰文讨论对来自中国的学生越来越不受美国名校喜爱的忧虑。他在文章中写道,一位同为华裔的美国名牌大学金融教授称该校的博士研究生今后可能不再招收中国学生了,因为过去多年的中国学生,开始学习成绩都好、做博士论文研究时也还行,但等到毕业上学术市场找教职岗位时,都表现不好,没办法找到一流大学教职。所以,他们不想再培养中国学生了。& t/ N. k/ x0 Y" `6 h- y. d9 N) z- K
, s2 U. W7 Q# z
陈志武还表示,即使是耶鲁和其它大学,也讨论过同样的问题。虽然这些名校没有决定完全停招中国学生,但从那以后,就有意识地少招或者偶尔不招。他总结道,聪明勤奋的中国学生之所以让美国名校失望,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包括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方式,另一方面是儒家文化,尤其是中国人推崇的“顺从听话”和孝道文化上,这些文化烙印,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无法丢掉。/ M3 P, o- P4 `- I8 m4 J+ R7 r; I
W. g6 Q1 n- T0 g- z不过,一些留美学子并不赞同陈志武的总结,他们认为来美比较后,中国学生其实并不比美国大学教育制度下的学生勤奋。一名去美国读研究生院的学生用非常具体的亲身事例写了一篇“美国人远比我们想象的勤奋”的帖子来说明这个观点,这篇帖子得到不少留学生的认同和网友的热议。
! U2 }0 W- S- U% X6 }2 q+ M
# k: p4 r4 O. Q在帖子中,这名研究生表示美国大学老师讲课速度快,一个月的时间就将一本近1000页的书讲了快一半,他需要拿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消化,甚至会熬夜到凌晨5点。他修的3门课每门课看书的时间要30个小时,写作业的时间要10个小时,一周学习要120小时,一周7天每天24小时总共是168小时,因此完全没有休息时间。而在他认为自己拿这3门已经吃不消的时候,却发现他所上的研究生课程只有3至4个是研究生,剩下的十几个都是本科生。这些美国学生为了将来更好地学习,在本科阶段就主动选研究生的课程,而且他们要学至少4至5门课。美国学生各个很刻苦,似乎永远看不见他们玩。
7 l6 E+ J' J0 @( l% ?! K6 x9 k1 F& V; s, b/ Z; V. w
《纽约时报》教育观察专栏有文章曾总结到,美国教育强调的是“高端思维能力”,如问题的解决和决策、创新、批判性思维、分析、评估等。写“美国人远比我们想象的勤奋”帖子的留学生也认为,美国人相信理论一定会指导实践的,他们如果发现理论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一定是理论不够完整和完善,所以他们会用更复杂的数学去完善理论,这就是为什么学美国的东西感觉那么难,因为他们要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被迫把理论改造得很复杂,实践也证明这样复杂的理论确实可以解决问题。8 R; _3 ?' t1 c% P! f
) x( w7 ^' M" x& T6 `7 @% V, n
美国名校所需要的正是“高端思维能力”的勤奋学生,而对他们来说,勤奋并不是中国学生专有的特点,而中国学生也并没有展示出他们所要求的能力。
+ N4 b& T. k% |" w* M- P! h$ g. d
4 b( T- u2 Q; K& K6 R; X; ]9 V7 u' i: b" H* e7 \% u3 l+ m$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