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优秀华裔申“常春藤” 为何频遭不公? ) U" P; \) }/ \- D
) i0 K3 _4 x9 b据《印度快报》报道,日前,美国亚裔教育联盟向美国教育部民权办公室递交正式信函,要求办公室对华裔学生赵睿达的维权申诉进行客观公正的调查。& O3 f6 A3 v% _; p: |
2 u s. q5 h" E$ @9 G7 `
申诉书认为,由于种族原因,哥伦比亚大学和康乃尔大学不公正地拒绝了赵睿达的入学申请。赵睿达各方面表现杰出,却被常春藤名校拒之门外,甚至未取得进入美国排名前20名的大学的“通行证”。; ^( a2 h Z5 k2 R. q
2 g/ J, o* g: B7 @名校拒绝华裔优等生
+ P) U" x# T3 w8 P* r8 W5 o7 D' G" q; q
作为“抗议常春藤名校录取不公”的主角,被推上风口浪尖的赵睿达功课成绩十分亮眼。他平均绩点5.3,并在学业评估测验中取得高分。在高中,他担任学生组织的主席等职务,更多次代表高中参与世界级竞赛。优异的成绩使他成为全高中两名获得“国家优秀奖学金”的学生之一。
2 H- t" P- j- i5 [' `* ]4 g" \* y: u5 Y
事实上,赵睿达并不是第一个被美国名校拒之门外的华裔优等生。2014年,旧金山湾区华裔少年王孜立,向联邦教育部人权办公室投诉耶鲁、斯坦福和普林斯顿等名校在录取华裔学生时逆向歧视,同样引起轩然大波。王孜立有丰富的社会活动经历,也有着近乎完美的课业成绩:学业评估测验2230分、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满分。然而申请大学时,他被耶鲁、普林斯顿和斯坦福拒之门外,哈佛也只把他放在待定名单上。( o; J3 Z x6 w/ |" R
; M ? g* ?, e6 }; S6 P0 I$ }
诸如此类的常春藤“一校难求”的案例在美国华裔乃至整个亚裔学生中屡见不鲜。“莫须有”的拒绝理由令亚裔忍无可忍,起诉维权。2014年11月,非营利组织“大学生公平录取”(SFFA)向马萨诸塞州的联邦巡回法庭提起诉讼,指控哈佛大学的录取政策存在对亚裔的“种族歧视”。2015年5月,包括华裔在内的64个亚裔团体组成的联盟向美国教育部提出申诉,寻求联邦政府调查哈佛大学入学审核,并要求哈佛立即停止陋规、种族偏见或其他歧视手法。今年5月,该联盟再次对三所美国常春藤名校提起诉讼,要求审理耶鲁大学、布朗大学以及达特茅斯学院在招生过程中存在的歧视亚裔申请情况。( `! u$ o0 Z x5 |
- O) G* h& a' r& }
招录暗藏族裔“潜规则”: K: x5 _, l6 a% P5 Y
+ R3 i$ `+ i# O) G C* w5 Y: Z4 w' h华裔遭遇的“入学难”在美国推动教育公平的进程中并不是新鲜事。这与美国历史上犹太裔甚至白人受到的待遇如出一辙。
) J) S1 z2 z5 ]# k, T6 D, B/ t2 x+ x( ]+ I
20世纪20年代,许多常春藤名校曾通过“性格”、“活力”、“勇敢”及“领导力”等模糊的资格标准,来限制高分犹太学生录取人数,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才取消。2008年,得克萨斯大学在招生中因肤色未录取白人女孩费舍尔,被一路告到最高法院。最终判决却认为,大学在录取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种族因素的做法不违背宪法。
& \; q3 ~5 j! v: M" `$ t" }$ S! z; y7 U! H
在此背景下,美国亚裔教育联盟副主席欧阳了寒指出,优秀亚裔学生申学屡屡被拒反映了美国对亚裔考生存在着十分普遍和系统性的不公平。
6 l* H4 ^2 m. O$ {0 v& T2 C/ Q' D9 _# z
那么,这种不公平的根源又在哪里呢?《纽约时报》认为,这种不公源自美国名校招录中的“族裔配额”这一真实存在的“潜规则”,即把招生录取的名额按比例政策性地分配给不同族裔。
, i. h& F; }1 Q$ J, U3 Q# n0 U
: _& c- S, I) d# A据美国学者罗恩·温茨统计,从1990年到2011年,亚裔18至21岁的学生人数增长了一倍,并且高质量的亚裔申请者人数持续上升。但自21世纪以来,8所常春藤名校对亚裔学生的录取率一直保持在16%左右,形成了“竹子天花板”。0 @( c5 t j" O1 q1 X) g9 V% z
9 O: d: M4 @! ~5 p' p+ _
事实上,除加利福尼亚州等少数几个州外,这种高校招录中的“族裔配额”在美国法律中是被默许的。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平权法案,美国为保护少数族裔机会均等和族裔平衡,将教育资源的天平向少数族裔倾斜。然而,时至如今,这一平权法案却成了华裔学生追求教育平等的阻碍。王耀明在旧金山湾区从事了20年教育工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华裔作为在美国历史上遭受过不公的少数族裔,现在反而受阻于平权法案,这与法案设立的初衷是否一致令人怀疑。3 ~; j2 {% d J% f; ^4 {8 ]
3 e) v; l- r5 ?% S9 g1996年加州通过209法案,要求所有的公立大学和政府机构入学和招聘时,不得考虑申请者的族裔、年龄等因素。在这一法案的保护下,加州名校严格地唯才录取,其亚裔学生从约20%一直增长到约40%。这从反面证明了在法律默许之下,常春藤名校通过淡化亚裔考生优异成绩的“硬标准”,而操纵极不透明的“软标准”,限制招收亚裔学生。
# e4 B. y" B4 p2 i/ Z6 |; j: b
4 p9 w; I5 c: A1 Q" R( `美国亚裔教育联盟主席赵宇空认为,美国这种以族裔为依据进行大学录取的平权法,实质上是以亚裔、白人、低收入非裔和西裔为代价照顾了非裔和西裔的中、高产阶层;是不愿意花大力气来真正解决落后社区教育质量差这一问题而实行的表面功夫,治标不治本。$ i, n$ T8 @# p" j: f. u
+ e h: v. |' f7 _+ _* R法制变革是根本出路
2 ?6 _" ^5 Q3 p% j: {+ {! a+ q/ ]2 z5 F
在美国,有许多名校申请服务机构在为华裔学生提供升学建议,教授名校的申请技巧。对此,王耀明认为,规范有益的升学指导是必要的,但对解决教育不公问题并没有帮助。
# T' w, z! Q1 Y6 t4 d
6 c8 m0 y8 v! e- n& G“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技巧性的申请指导只会加剧亚裔内部的不良竞争。”他说:“应该鼓励遭遇不公的华裔学生勇敢站出来,争取自己的教育公平权益。这并非为了‘爬藤’,而是为了让美国听到被称作‘模范少数族裔’亚裔的呼声”。
2 l+ }% {) A$ C% }$ V
0 @$ }/ G. c: S, g; u从今年常春藤名校的本科录取结果看,多数常春藤名校录取率创下新低,但亚裔生录取比率却有所上升,美国高中录取华人学生比率也有所增加。这一突破与华裔等亚裔团体的努力争取是分不开的。
- R$ ~6 }( S; H. s; _/ z1 }3 b# o( j* x
4 q$ W$ I. H$ J, k% @9 K# w“保护华裔学生的教育权益,广大华裔参政是最重要的努力。”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教授李斧说,只有华裔的政治声音大了,才能影响教育和其他各项政策;华裔还要加强与其他族裔的团结,才能使努力更有效。1 x; {1 c! S3 J* m; C9 J
* k% |4 H9 C2 i3 z r0 {但要改变华裔学生在教育上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美国硅谷华人协会创始人陈志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本上还是要通过法律和制度的变革来解决。
0 n' ~ p% H7 z. y
' e& g; [+ A" _$ I最新消息显示,AB1726亚裔细分法案已经作出重大修改,完全去除了遭到华裔为主的团体激烈反对的部分,即针对亚裔、亚太裔在高等教育入学方面的“细分”。这一可喜进展激励着华裔在积极争取教育平等权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同时也预示着这条路任重道远。6 B1 D2 ], ^4 c9 S- k1 ~2 P4 \
' j+ Z; N* _0 n% G9 g: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