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9-22 15: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私立大学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读过两年半,加上社区大学半年,应该有三年的经验。我太太是UC BERKELEY的本科。这两所学校的情况我比较了解。大学本科的课程,每个教授都有助教,助教有的是研究生,也有的是本科生。教授只负责上课,助教负责习题解答,批改作业和考试卷。本科生同教授之间除了上课时间,几乎没有其它机会接触。课外时间主要是同助教接触。这是比较普遍的情况。另外,教授同学生的交流状况也取决于上课的学生人数。如果是大课,大部分学生连提问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提同教授交谈了。如果是小课,比如只有几个人或十几个人的课,同教授交流机会就比较多,有些教授还鼓励学生课后到办公室里去问问题。但这也取决于教授的时间,有些教授在科研上很忙,很不容易约上他们。在美国同教授见面大凡要约时间。当然,如果学生来找时教授正好有空,一般都不会拒绝你。大部分的教授很容易讲上话,对学生很友好。
学生同助教之间很容易交流。一般助教都要开习题课,专门解答学生问题。美国的习题课不是课,而是助教答疑时间,如果学生少,可以一对一,如果多,可以用上课的形式一并解答。因为助教的本职工作就是帮助学生,他们都很乐意同学生们交流,而且因为他们大多是研究生或本科生(当然本身要非常优秀负责才会被教授选中),同学生们交流起来没有代沟。
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也有区别,我太太在公立学校,有很多出名的教授给她上课,但她几乎没有机会同教授们讲话,毕业时估计没有几个教授记得住她的名字。我在私立学校,一般大课也就是几十人,物理系又是小系,小课一般在十人左右,几乎每个教授我都同他们有交流,毕业时大家都还记得我,甚至有些文科教授主动说要给我写报研究生的推荐信,让我受宠若惊。我在读本科时,因为要打工挣钱养活自己,在学校里并不活跃,能被教授们记住名字,全然是因为在课堂上喜欢提问。
本科学生同教授接触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机会,就是做研究助理。做研究助理就会同教授之间有非常频密的交流。如果学生自己勤奋好学,就有机会得到教授的偏爱。当然,给教授当助理的机会有一些竞争性,但也不难,因为大多数美国本地出生的学生不会珍惜这样的机会。他们更喜欢在PARTIE中度过大学时光。我因为缺钱,成绩也不错,在学校找到实验室助理的工作,也给物理系主任做过助教,所以比较幸运地同我的物理系教授们有比较密切的联系。
讲到美国本地学生,我的观察是他们同教授的交流很少,但同学之间交流很多。美国学生在社会活动上比国内学校活跃和主动很多。学生们无需学校组织,完全靠自己组织活动。除了学生会,还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传统会社、宗教组织等,上课时的学习小组也主要是自己组织。领导能力(LEADERSHIP)是学生进入社会或考研时在履历表上需要突出的重要项目。另外,美国的大学本科主要是为学生们未来进入社会做准备,而学校的校友网络对学生们未来生活的影响会比教授的推荐更重要,所以学生们相互之间的交流(NETWORKING)也就比同教授的交流重要得多。教授的关系只有在考研时才派得上用场--写推荐信,好的推荐信对学生们进入理想的研究院至关重要。
谈到学校的传统、文化等的延续,我的观察是美国大学的文化和传统是在大学的综合环境中得到延续的。大学所奉行的文化价值观会在大学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学校领导的讲话、校刊、大型活动等,但主要还是通过在课堂上教授的教学风格以及学生的社团活动中发扬和延续下去的。
至于硬件设备,我觉得不那么重要。本科时我没有电子邮件,读研时有了电子邮件,同教授的交流并没有因此增加。上课积极参与,课后参加助教的习题解答,考试取得好成绩令教授留下印象,有机会的话争取当助教或实验助理的机会,还是同教授加强交流的主要手段。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NETWORKING, NETWORKING, NETWORKING!这句用于哈佛商学院学生的话,应该可以适用于美国所有的大学。
这是我十几年前的经验,现在怎么样不敢说,我想差不多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