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 K" c: b3 c& ^
( b1 {& v* K& T留学在外太多愁——愁吃愁穿愁绩点,愁钱愁家愁实习,许多意志坚强的小伙伴们都可以称得上是“百愁不侵”了。
$ r. J+ k; h) G9 _. X" K+ q可我要说的这件事,却是令无数蜗居在驻北美大农村办事处的小伙伴们内心崩溃吐血三升的症结。这事儿并不会每天搅的我们心神不宁,可每过一段时间,它总会找上门来让你不知所措。无数留学在外的男生们为此愁上加愁——那就是理发。
8 e6 |6 U# u0 J& U: _( \: n7 k& o( D6 U4 ]
“举剪销愁愁更愁”0 M2 m( P- y3 O4 _$ E! u6 H' W
/ E+ i5 l$ Q* `) _男生们一定懂得,一个适合自己、干净阳光的发型简直是比美图秀秀厉害百倍的“美貌神器”——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吴彦祖梁朝伟,光头出镜照样秒杀全场。
, {/ C, M* Q: H$ K发型的重要性实在是怎样夸张都不为过。
7 s' t2 K! \/ K; i- K9 l' @ 2 p! x0 T3 L: I3 }% J; z% ]6 K: ?
你看,同样是我们可爱又可怜的宝强哥,若是顶着一头金黄凌乱的“秀发”,便会浑身散发出杀马特气息,若是干练地整理一番,就会让人看着非常顺眼,夸奖一句“帅气”也不为过。
9 Z. X2 e |$ j5 R6 p0 i
& j, Y8 l9 U( j* _
1 L D1 n* q: G- W6 V2 O: a9 j7 C1 C
$ [. i6 B& E/ P' R: \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一切发型的基础都在于理发。
+ ?; L' c$ ~; N) l除非是绝大多数人都hold不住的光头或长发,只要介于两者之间,你总会每隔一两个月就遇到难题——我又该理发了!
6 T7 [' b! b7 w" K/ e+ _; W6 I" X7 x2 ?无论你平时会用发胶发蜡自己打理,还是像绝大多数忙得焦头烂额的留学生一样浑然天成全看造化,你都不会希望以一个鬓角乱飞、刘海乱飘、一头鸡毛的尴尬形象出现在男神女神教授同学面前。 ! D' R: B/ v1 _& n
那么理发的环节,便是将这些一两个月积攒的杂乱清理、重新展现好形象的唯一途径!
G5 X& P9 L1 e" Q, @; i ( \8 K0 ]) f) P5 N4 ]
+ [/ l2 H# X: O; }对于男生们来说,既然理发有了如此决定性的意义,也就更平添了许多人每到理发时的担忧——毕竟,一剪下去,稍有瑕疵,接下来的一两个月便注定形象尽毁。
3 n q$ q# d4 j; Y% j我想,无数男同胞们哪怕在国内读中学时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满怀期待地走入一家装饰堂皇、高级感爆棚的理发店,想通过短短的半小时完成形象改造、步入男神行列,结果理发师一撂剪、一吹头,睁眼一看,全部完蛋!
) Y# ]4 Z: R- q最常见的可能便是我自创名字为“短发困扰”的难题了——朋友圈里每过一段时间就会传来哀嚎:我只是让理发师“剪短”一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介于“寸头”和“较长发”间的中间态是无数步入理发店男生的噩梦。包括自己、包括身边的人,总是在类似的“理发大事故”后互相调侃讽刺,因为,事故后的形象损失实在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 {6 ^- r* n y8 q T. X/ g
于是国内的很多小伙伴苦尽甘来,找到了自己固定的理发店和理发师。对他们而言,若是想改变形象,交流起来可以顺畅许多;若是想要维持旧态,甚至无需废话便能得到完美结果。8 S6 l) m& W4 V1 B7 H
# c/ E, D& U# A
这时候问题便来了:学校深处北美大农村的男同胞们,我们的理发大业如何解决?
C4 i+ `& d' h9 t& G
5 H6 P7 V, K% P" S9 W4 [. r
' Q; ^0 K+ C& `+ c1 k“踏破铁鞋无剪处”
: a5 r- T% x! V# o- h) s
: t! w, c& w/ i对于绝大多数人口在十万以下、中国留学生也相对较少的小城市,拥有一家同城的华人理发店可真是遥不可及的奢求了(当然,华人理发店也不见得靠谱)。 7 z/ Y; I9 v6 D! g' B% I
那么,想要不舟车劳顿还能方便地解决理发问题,我们便只剩下了三种选择:当地理发店、同学帮忙或自己动手。而这三种方式,往往被大家交替尝试,然后全部成为了梦魇—— 3 X5 ~+ |$ L) N* h/ w* x! ~4 G
当地理发店,往往在我们入学之前就被学长学姐们提醒过“慎重尝试”。 1 u' h0 a+ K; f6 x# c- z/ x1 {
但一些嫌麻烦、对店中黑哥哥白哥哥的技术还抱有一些幻想的同学们总还是愿意尝试一下。北美农村小城的理发店一般不多,在学校附近学生经常活动的区域可能也就两三家。店面不大,装潢相似,干净利落,在门口经常会有牌子明码标价,小地方正常的洗剪吹价格一般在15到20刀左右——似乎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呢。 + } f9 H4 q9 R* ?. f
* e6 E" D) x2 n
1 L: n6 i7 H2 ?3 U+ ?$ l
可是黑哥哥白哥哥理发技术的真相是什么呢?笔者清楚地记得刚刚入学的时候向学长询问理发事宜,一提到市中心的那家理发店,学长立刻变成了若有所思而略带崩溃的脸: . c: z; V; ^7 ?) u/ f1 Q
“我就去过一次,以后再也不去了。那里的黑哥哥上来就问我,1到5,要什么数字?我一问才知道这指的是头发的长度,都明码规定好了!他们有五种厚度的推子’垫’,直接工业化作业。” 9 n& J0 @! e7 M- b
“wait! 怎么可能整个头的头发都是一个长度呢?” 2 p: M/ y! ?. w4 N' k4 n2 e
“基本是这样的……”学长的眼角飘过若隐若现的泪珠。他还补充道,很多美国理发师是不会剪亚洲人刘海的,经常摆出一副爱莫能助的表情表示,刘海,你还是自己处理吧。 " q. _1 S, j- \2 j- @
% F; `. w+ w! I0 F; l3 K% Y' i
! N8 H5 u Z; [
于是就有了我的两个好友结伴去当地理发店的悲惨故事——两个人身高不同、脑袋形状不同、气质不同、理发前发型不同——但是从理发店走出来的他们,竟然顶着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脑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是寸头也更不是柔顺长发,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愣”,还有那略显凌乱的刘海在风中无力飘摇。也许,两人只是不小心点了一样的数字。我摇摇头,在心底放弃了美国人当地的理发店!
) {# l; e2 b4 C2 d0 @) M有了如此多惨痛的教训,许多男同胞们转而抱紧了身边“理发师”同学们的大腿,我也一样。
" ~' F) F5 }1 u" f- L. H我们总是对身边会理发的朋友抱有很美好的想象——他们大多有一个很高级的理发套装,里面不仅有黑哥哥必备的各种厚度推子“垫”,更有国内理发店必备的打薄剪等等,让人不由得心生满满的信任。 $ s( H% _- J& R: j) Y+ J
但有时候,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 ^! X# ^% y' L8 A, J% \
( A/ R/ E7 m9 L朋友间的理发,即使是很有经验者,也会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笔者,便自以为躲过了美国理发店的初一,却只可惜还是没躲过善良好友的十五。 * G" ~! O- j7 B& O& Z
犹记得那个冬天,看到一位全校闻名的“理发师”哥们来给我的室友理发,一梳一推,很是流畅。从旁观者角度看来,我室友本来也比较干练的发型被打理的更为井井有条。于是乎,我摸摸自己两个月没剪的长发,向那“理发师”哥们诚挚求助,哥们欣然应允,于下周前来救我于水深火热。 ) E" \% u( B4 y% q" E$ z7 i
刚下剪子时,我还和他谈笑风生,聊起那哥们以前在新加坡读高中时帮全班同学理发、还做过一些奇怪的发型设计。我心中暗想,这次真是要成了!——直到他叉叉几剪过后,皱皱眉头说:“哎呀,你这种头发比较长的其实我不太会剪呀。”什……什么?“我就看看争取给你凑合剪吧!”什……什么!!我的内心从未感到如此焦灼,朋友的好意我心领了并心存莫大感激,但剪发途中哥们的许多踌躇、忙乱已经让我逐渐放弃了希望。 7 w/ k/ \. L4 r* Q3 Y
最终,哥们好歹是成功地把我的头发剪短、打薄到了“一个多月不用再理发“的程度,可是效果实在是不敢恭维。后发际线并不很齐,头顶“旋儿”的部位各种乱疵,刘海也有些凌乱——更不用说因为环境恶劣而掉了我一椅子一浴巾的头发渣了。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我顶着这个头发和自己“不在意形象”的理念成功幸存下来,但却不断的和椅子缝中、浴巾上的头发渣作斗争,以及,拿着自己的破剪子不断地修理着鬓角和刘海。
w2 i! _, i. r. B. o6 B# v当然,我这位哥们还真算得上是相当专业的了,至少还知道“打薄”。
& l- ~( E7 K3 Q2 s) V v) Y F 7 I. K4 {9 Q7 j7 d
: A5 \7 n$ F3 g$ |5 M; b
还有很多的“理发师”朋友可能没那么“高超”的技艺。他们更适用的,可能是许多已经对发型放弃希望的同胞们。大一刚开学的时候有个女生特别热心、主动提出给圈子中很多男生理发,大家自然也“投怀送抱”。结果便是,我身边出现了好几个“两鬓被推平,头顶留锅盖”的男性朋友——他们一般都对自己的发型比较满意,毕竟在找那个女生帮忙之前就没抱多少期待,而这种奇怪的“扁平莫西干”,也是那个女生用小推子所能达到的极限了。可是,我想他们仍然会在安静的傍晚,看到自己头发斜后部被推出的一个个明显不整齐的坑,默默对镜流泪吧。
; J4 W0 l4 V. E$ X . V! ], J+ m$ Y: A; v* m
3 D Z9 M% i" i8 r; L! c. Y
似乎“求人不如求己”变成了最后一棵救命稻草。
% M- V0 a# ^8 w: K7 H对于“自己理发”这种方式,无需多言,每个敢于尝试的人一定是折翼的天使,也真的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了。
3 s2 D Y# A1 f$ _$ @! [* b7 o6 N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感恩节假期刻骨铭心的一幕——一个好朋友端来巨大的蓝色垃圾桶,套好塑料袋,拿着借来的(很可能是来自上文女生的)简陋小推子,以蹲坑状将脑袋探在垃圾桶上方,在没有镜子、没有围脖挡发渣的艰苦条件下,一推一推地把自己的头发象铲雪一样铲到垃圾桶里,而在头上留下有如铲雪车杰作的一条条印痕。 0 ` g/ s7 E+ H& M
不一会儿,他会再掏出手机自拍、或询问我们,把那些印痕尽全力地同样铲干净。那把小推子无力的吱吱声和每一次用力在头皮上划过的刷刷声,让在旁边吃着饭的我不禁深深感慨命运对留学男同胞的不公。 $ k- d( X0 }2 e$ |# B! Q5 u
“理完啦!”那朋友很激动地给我们展示他的新“发型”——真是标准的不能再标准的寸头了,薄薄的一层覆在脑袋上,显得倒很是整齐——我们为他的勇气感到欣喜,但这已经超出“理发”的范畴而成为真正的“铲发”了!
1 j% B. s5 `4 }% {1 {可是,摸摸自己的头发,唉,我又该去哪儿剪呢?" ^ b7 p( `) V* o, }+ c/ j
& {) _. f+ W' B
0 e. a" z6 W0 ? ]7 S5 g
0 X8 D6 ]6 @& ]6 @! g8 t
“一头乱发任平生”
, ^; q7 \, @) [# |8 W& d0 N; ?# f0 {3 p& C5 O3 r
对于“怎样在北美满意而成功地理发”,可能因每个人发型风格不同、对自己发型的重视程度不同而不同。更重要的,因读书所在地的不同,其结果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答案。 , X- P N0 u/ ]2 K6 [0 a' K
我现在最常用的解决方法,便是抓紧每个能假期出游的机会,到大城市的唐人街把头发理了——旧金山、芝加哥和多伦多,我都在唐人街理过头发。虽说仍有许多瑕疵,但也实属常见,毕竟是华人更容易交流并更了解亚洲人适合的发型。 3 A) S" z3 t3 |: Q% C, }! d
6 Z3 L! p* a6 v* s. M4 [* E; b在北美城市唐人街理发的体验也是很神奇的。
9 b) ^3 _6 ~; i7 s一般来说,这边的华人理发师要么是因为朋友、亲戚在这边而跑过来“打工”,谈不上经验丰富。但他们的心态很有趣,一方面看不上国内的理发师,觉得自己出了国就是更厉害、更专业的理发师了(很多时候事实正相反);另一方面,在听我讲述美国理发师神奇的理发方式时又施以讽刺,感觉自己的存在非常重要,是当地所有华人的“大腿”。
E& R8 `7 c# q! [/ G在这种心态的促使下,很多时候他们理发也并不是很认真,质量欠佳——价格也并不便宜,常常比黑哥哥白哥哥的店还贵不少。 ! A( Y7 w& C+ c
' l' y1 ]! I% z- V7 Z9 p7 j 另一种,很多时候是年龄比较大的叔叔阿姨,他们可能并不是以理发为主业,但来到北美有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了这样的刚性需求,于是便会开一些比较简单的理发店——这些店并没有华丽的装饰、高级的氛围,但总体上会让人感觉很亲切。叔叔阿姨也谈不上“专业”,但能尽量帮你达到你想要的效果。对于发型设计上没有要求,只想“保持原样,并维持正常”的男同胞们,我想他们会是很合适的选择。笔者出国后最好的一次理发经历便是在多伦多唐人街一家很小的理发店里由广东老阿姨搞定的。
# o2 E# C8 L+ b+ C: {7 a I( F I当然,“唐人街理发”只是大城市学生的特权和大农村学生少有的良机,更多的时候,农村同胞们还是要在上文的三种方式里权衡利弊、考虑得失,做出选择——或者,更极端的方式,选择“不理发”。 ! D0 y! l0 R! j7 g6 |: w- c% X
* A$ \! R8 J! U8 A4 V/ p
2 Q( O j8 f1 Z4 _
笔者的大一第一学期就是这么度过的。在出国前一天奋不顾身地理成圆寸,并在接下来四个月的漫长学期里,从小伙伴们感叹“你圆寸真逗”,到长成正常长度终能自信见人、自拍,到鬓角刘海逐渐长乱开始自己动手修理,再到最后成了一头又厚又长的头发每晚被折磨的无法入睡。终于,在回国后第一天,笔者狂奔到了熟悉的理发店。出于这样的个人经验,在此还是要警告各位读者: 4 B; R* J! O2 ~' E' L
不理发真的很难受,没有选择的时候,还是请做出最“不坏”的选择!
l/ L. T0 p( o" e* X谈了这么多关于留学男同胞理发的趣事与惨剧,我想,其实这些因为头发产生的纠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件好事,代表着我们对自己形象的重视——不仅是为了“美颜”,更是为了给人展现干净利落的一面。
4 L' E( x. c8 N7 r( I. [不论是自己剪,还是让朋友帮剪,不管最终剪成了什么傻样子,理发总是每个男生逃不掉的重要活动。心态最是关键——保持一种对自己形象和卫生负责的态度,发型具体怎样,可能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 S6 w( L# Y' e( T0 n" M* |: z$ L因此,不管是被黑哥哥推成愣头,被朋友剪成坑头,还是自己剃了个猪头,也许都没什么纠结的。
( f" A5 j0 ?, }) U- `5 [7 q把自信的自己展现给别人,便是最好的“发型”。
5 i: }/ \7 o) N# W0 u
! j H- o2 ~2 P3 \/ [) J% P5 l n6 W7 D# h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