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寻“魏晋风度”
——记半杯清茶社九月讲座
半杯清茶社在九月十四日下午假北维州Patrick Henry Library,请半杯社员杨永河博士演讲“散谈魏晋风度”。在这次讲座中,杨永河重点谈了魏晋风度的历史背景,表现形式,以及魏晋文学。最后,他和与会者一起讨论了魏晋的哲人文士给中国知识分子留下的遗产,和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我们的意义。
杨永河指出,在政治上,魏晋是一个混乱的时期。一方面,它结束了汉朝的大一统,另一方面,又开启了此后南北朝更长久的分裂和动荡。在思想上,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思想和学术领域禁锢的很厉害,而反抗这种束缚的暗流亦在涌动。当政治的大一统分崩离析后,便出现了对自由的追求。适逢佛学传入,与老庄学说,易经思想等中国原有的学术思想相互影响,使魏晋成为一个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时代。
魏晋风度有很多表现形式,如饮酒,服药,清谈,纵情山水等。具体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但总的风格就是有个性,不是千人一面。当时的风流人物各有丰采。魏晋人关心的是如何解脱苦难,实现人生价值的。如汤用彤先生所说:“魏晋人生观之新型,其期望在超世之理想,其追求者为玄远之绝对,而遗资生之相对。从哲理上来说,所在意欲探求玄远之世界,脱离尘世之苦海,探得生存之奥秘。”《世说新语》收集了很多汉末以来的名士,冲破礼法,率性而为,任诞狂放的故事。他们的行动有着鲜明的个性追求。儒家讲克己复礼,魏晋名士偏不克己。支配他们言谈举止的,不是传统儒家的一些死板的政治和道德说教,而是自己的生命意志。
说到文学,杨永河认为,中国先秦的文学,流传下来的,只是《诗经》和《楚辞》。秦汉大一统,秦太短,没留下什么;汉朝的文学,像样的就是汉赋,华而不实,文学价值不高。到了东汉末年,特别是魏晋时期,文学才又开始了一个觉醒的时期,人才辈出,蔚为大观。说觉醒,是因为这时的文学有了鲜明的个性,文学不是“载道”的工具,而是抒情的,唯美的,和艺术的表达形式。杨永河具体介绍了曹氏父子,阮籍,嵇康,和陶渊明。曹氏父子代表建安风骨;阮籍嵇康晚一点,是正始名士;陶渊明最晚,是晋宋之交的人物。他特别欣赏曹操的四言诗,着意点评了《短歌行》,《龟虽寿》和《观沧海》三首,认为其精美堪比诗经。而在魏晋名士中,他认为最值得崇尚的是陶渊明。陶渊明为我们树立了最美好最贴近的理想人格。他的人格一如他的诗歌:天真,自然,朴素,不加雕琢,辉耀着永恒的美的光芒。
我们在准备筹办这个讲座时,曾经考虑到题目有些专,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感兴趣。 但是,有四十多位听众聆听讲座并热烈地讨论了“魏晋风度”。其中许多听众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和思想深度。大家认为,我们缅怀魏晋时代的知识分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中国又到了历史的转型时期。魏晋文人的人格修养,审美追求,和对人生的态度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与会者特别谈到1949年的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转型。尽管“无产阶级专政”,群众运动的滔天大浪容不得知识分子中出现魏晋“名士”式的人物,但毕竟还有熊十力,梁漱溟,聂绀弩等展现出傲人的风骨。这正是眼下我们的祖国所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所翘首期待的。(之微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