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青翠竹,天籁之音
北京竹乐团哈维郡“竹吟之夜”音乐会演出成功
九月二十七日,享誉世界的北京竹乐团在马里兰州哈维郡(Howard County)著名的Centennial高中成功举办了首场访美演出“竹吟之夜”,与当地的文艺团体一起,携手奉献给广大观众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歌舞晚会。
北京竹乐团作为世界上第一支竹乐器乐团,此次在哈维演出,为观众们展示了大量的竹乐器,其种类之多,样式之新奇,无一不令人惊叹。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场上时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许多到场的观众发出同样的感慨,觉得这是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惊喜和听觉震撼。
竹子是世界上第二大植物资源,以其生长期短而备受人喜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竹国,竹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无所不在。鲜嫩的竹笋又被称为“玉兰片”,吃饭用的竹筷,睡觉用的竹席,书桌上的笔筒,精致的竹椅竹凳。。。。人们爱竹,不只因为其实用,在中国文化中,竹子代表高洁的品质和刚直不阿的性格。竹和松,梅一起,号称“岁寒三友”。郑板桥在《竹石》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难怪苏轼要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用竹子做的乐器,大家或许并不陌生,牛背上牧童的长笛悠悠扬扬地吹了几千年,桃花岛主的玉箫奏出的“碧海潮生曲”令多少人心神荡漾。可是整台晚会用的乐器全部是用竹子做成的,葫芦丝,竹胡琴,竹板琴,巨龙鼓,吹拉弹打用的全是竹子,这样的乐团,恐怕知道的人不多。团长王巍先生介绍说:“经过近二十年的挖掘和研制,我们的乐器高、中、低声部齐全,吹、打、弹、拉齐备,品种已达30余种,音区已经超过一般钢琴的音域。部分更是乐团独家发明研制出来,其中多项获得了国家专利,而乐器研发仍在持续。”一些乐器外观造型独特,演奏方法新奇,音色优美动听,如自然界发出的声音一般清澈浪漫,被观众亲切地形容为“天籁之音”。
晚上八点整,身着传统旗袍的大家熟悉的主持人黄燕轻盈大方地走上舞台,宣布晚会正式开始。音乐会组织者张斌博士简短致词并介绍了嘉宾,接着作为主持人之一的北京竹乐团团长王巍先生正式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由乐团陈崴作曲并指挥的“竹翠京城”一开场就把观众带到了一片幽静清新的竹林中,葱郁繁茂,高耸入云,鸟鸣啁啾,空灵婉转,好不舒心惬意!眼里细细观赏各种奇形怪状的乐器,耳里享受美妙动听的仙乐,时而如细语呢喃,时而激昂跌宕,一天的疲劳都忘得一干二净!
王巍团长热情地给观众们介绍各种乐器的特点,每位演奏家的专长。原来舞台上巨大的竹板琴分高音和低音两种,那种长得象火箭炮一样很有气势的叫拍筒琴,要花很大力气才能打出声音来。有一种长得很奇特的乐器叫“安格隆”,靠左右摇晃来发出声音,一套八个,需要八个人默契配合,才能奏出悦耳的音乐。王巍团长愿意提供现场指导,希望到场的小朋友合作。虽然初到美国的王巍已经感受到了当地华侨团体的热情,但还是出乎他的意料,简直一呼百应,他话刚落地,呼啦啦上去了二三十个孩子。虽然有幸练习安格隆的只有寥寥八个小朋友,但是孩子们的求知欲是多么令人感动啊!聆听民族音乐,传扬中国文化,是北京竹乐团此次不远万里来到华府参加美国亚洲文化节的宗旨。当我们的艺术家们看到这么多纯真好奇的目光,他们再苦再累也值得了。中国的竹文化何须担心后继无人?
艺术家们演奏的不仅有独具风情的小调,还有家喻户晓的民歌,更有享誉世界的名曲。乐团给大家带来了清香雅致的中国民歌《茉莉花》;也演奏了深受中老年朋友喜爱的印尼民歌《哎哟,妈妈》;八位美丽的女演奏家们合奏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之声》插曲《哆来咪》;一首气势磅礴场面壮阔的非洲乐曲《大象》也赢得了观众们经久不息的掌声。最受小朋友喜爱的莫过于由王婷和马瑞女士带来的音乐小品《快乐的竹板琴》了,表现得是两个人都争着要弹琴互相捣乱的事, 两位演奏家幽默滑稽的表演,把小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大家一边欣赏她们风趣夸张的表演,一边感受如行云流水般清澈的音乐。口笛据说是世界上最小的乐器,在晚会上也亮相了,龙莲女士带给大家一曲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把苗岭宁静安详美丽的早晨如一卷清新的水墨山水画徐徐呈现在观众眼前。看了最小的笛子还不够,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笛子,据说是刚刚制造出来的,笛身长达五米,由三位女演员抬出来的,演出结束由两位男演员抬回去,真是大开眼界啊!
看到这儿,不由让人想起著名音乐家刘文金的评价:“北京竹乐团是一支极为奇特的与大自然相依共存的绿色乐团。她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融会着鲜明的现代人文意识和开拓创新的艺术理念。”
本地的文艺团体也纷纷登台献艺来支持这场“竹吟之夜”音乐会。凌歌中国舞蹈社的小朋友带来了活泼可爱妙趣横生的儿童舞蹈《年年有余》,一群欢快的小鱼儿和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男孩儿在一起快乐地嬉戏。舞蹈社还带来了热情洋溢的《花裙子飘起来》, 一条条漫天飞舞绚丽无比的彩裙,宛如一只只翩翩飞舞的彩蝶,在春天的阳光下无忧无虑的美丽着,正如同这无忧无虑的童年。冰菲芭蕾舞学校带来了专业水准的芭蕾舞《花节》和《花之圆舞曲》,据说都曾在比赛中昂扬夺冠,她们轻盈曼妙的舞姿,优雅自信的舞步,仿佛把观众带到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由闫桂芳老师指导的哥城中文学校的小朋友们带来了民族舞《大阪城的姑娘》,热烈的节奏,欢快的舞步,红彤彤的裙子,把新疆姑娘粗犷奔放的豪情体现得一览无遗。同样由闫老师指导的哈维中文学校少儿舞蹈团的孩子们却别出心裁,带来了一个哀婉凄美的舞蹈《烟花易冷》,“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城郊牧笛声落在那座野村,缘份落地生根是我们”,长袖翩翩,婷婷袅袅,欲言又止,欲说还休,好一份无奈的伤感,真想不到这些孩子们能通过舞蹈表达这么深刻的主题。在大华府地区享有盛誉、由王平老师指导的哈维妈妈舞蹈团也不甘落后,倾情奉献了清新脱俗的《茉莉情》,她们都是一群爱美追求美的妈妈们,她们自信的舞步和灿烂的笑容体现了哈维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这些妈妈舞蹈团相媲美的,是傅国毅、张国威等八人组的男声小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清一色纯白的造型,玉树临风,吸引了不少眼球。本次音乐会的组织者张斌博士和师冬梅女士也高歌一曲《高原蓝》,张斌的声音浑厚沉着,师冬梅则嘹亮清脆,音域宽广,很自然把大家带到高原那纯净的天空下。本地著名歌手陈春也献唱了英文歌曲《Never Had A Dream Came True》,获得观众好评。中国驻美大使馆参赞兼副总领事张毅先生和孟舫领事到场与当地侨胞一起全程观看了当晚的音乐晚会,并在演出结束后与演员、工作人员一起合影留念。
短短两个小时的演出很快就结束了,可是观众们似乎还意犹未尽。小孩子们围着这些奇特的乐器好奇地看着;大人们则向演奏家们请教关于葫芦丝的问题;演员们忘记了辛苦,认真地回答、示范;与此同时,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们则已经开始清理场地了。由于乐器奇特,这次晚会对于运输、装卸、场地、音响等等的要求相当高,音乐会筹备小组克服了种种预想不到的困难,在没有专业剧场的情况下,在短短的时间内,争取到了最大的观众群,取得了尽可能好的演出效果,足见组织者和志愿者团队的辛劳。
很多观众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观赏竹乐器演出,演出很有创造性,水准也很高,竹乐器音乐很柔美,也能向人们传达绿色环保理念,具有非常好的文化与社会价值。(李志凌 供稿;田国庆、伍智强摄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