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的詩韻,甜美悅耳的天籟
華府詩友社一月五日邀陳丕楠談《劇院幽靈》的「譯配」
[華府詩友社]將於一月五日(星期日)下午一點半至三點半,邀請陳丕楠先生談音樂劇《劇院幽靈》(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譯配;三點半至四點半則由王顏鑄教授繼續介紹他的[學詩入門軟件]。當天演講地點是蓋城[華府華僑文教服務中心](901 Wind River Lane Gaithersburg, MD 20878; 電話:301-869-8585),歡迎各界文藝愛好人士報名參加。
英國著名作曲家安德魯‧勞艾德‧韋伯(1948- ) 的音樂劇《劇院幽靈》(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以甜美的旋律、華麗的服裝、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享譽世界。自1986年首演起,此音樂劇已在數十個國家巡回演出。自1988年一月於美國百老匯上演至今,場場爆滿,並於2012年二月創下了一萬場演出的世界紀錄。我們可以斷言:它將成為音樂劇中永恆的佳作!
陳丕楠先生少年時熱愛音樂,玩過數種樂器;但青壯年階段因忙於生計,無瑕兼顧文藝愛好。後來由於偶然的原因,需要他將音樂劇《劇院幽靈》的十來首主要歌曲譯成中文。此一翻譯工作使他加深了對劇情的理解,而那美麗動人的音樂更讓他越聽越沉迷其中。陳先生於是以高度的興趣和熱情,將全劇以典雅的格調譯成中文,包括將劇中九首主要歌曲的英文唱詞譯成可配唱、有詩韻的中文唱詞,此即所謂「譯配」。
由於中、英兩種語言的淵源和文化傳統迥異,語句詞序相悖,譯配的工作難關重重。例如:音節數匹配、開口閉口音和中文四聲音調的考量、譯文唱詞如何與原文對應唱詞所配音樂的高低、強弱、長短吻合,以達到原創的表達意境,又不留下「西化中文」的痕跡………等等。陳丕楠亦遵循譯配的規矩,請科班聲樂行家從演員歌唱舒適的要求,斟酌梳理了全部譯配的唱詞。貫穿音樂劇的其餘唱詞雖未譯配,但也視原文體裁,或譯成詩歌體,或譯成音節數相等的語句。
陳丕楠並將於一月五日的講座中,分析說明他對該劇隱含的主題思想的認識--一台美輪美奐的歌舞佳作,真如其創作者所言:僅是演繹一場三角戀愛進退兩難困境的悲劇嗎?歡迎大家一起來欣賞這場兼具了華美音樂和中英詩韻的展示會,品味中西合璧的詩韻,聆聽甜美悅耳的天籟歌聲,並且親口用中文跟唱《劇院幽靈》中的兩首歌曲。
陳丕楠於1956年出生於上海,少年經歷文革,14歲隨母下放蘇北農村。1977年恢復高考,入江蘇省揚州師范學院英語專業學習。畢業後到農場中學執教,後調至某中美合資企業擔任口筆譯。1992年來美學習財務。現任某私企財務和行政主任。近年業餘愛好嘗試英詩中譯,目前正準備出版其譯配作品《劇院幽靈》(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有意參與[華府詩友社]一月五日講座者,請以電話或 email 聯絡:
林秀蘭(301-662-0876,e-mail: lin_wu@yahoo.com)
夏曙芳(301-916-6179,e-mail: hsiashufang39@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