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中国古代微型小说百家》(节选)《白话中国古代微型小说百家》是我最近脱稿的一本微型小说集,书中的百篇小说均是从中国古代百家小说集中精选并予以编译,今节选五篇与文友们共同探讨。 酉阳杂俎:盗墓 公元222年,彝陵之战,火烧连营,刘备的大军几乎全军覆灭,不得不退至白帝城,转年四月郁闷而死。当时正值酷夏,川地盛热,从白帝城到成都路途遥遥,行路艰难,尸体如果防腐数月再下葬是不可能的,聪明的诸葛亮当然心知肚明,所以就在白帝城附近悄悄地安葬了先帝。陈寿的《三国志》记载:“五月梓宫自永安还成都,秋八月葬惠陵”,其实所谓的成都的惠陵只不过是衣冠坟而已。 唐朝时,有几个盗墓贼探得刘备的陵墓就在白帝城附近的彭山莲花坝上,于是他们挖墓而入,一件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在墓室里,发现有两个人正坐在灯下,一边饮酒,一边下围棋。盗墓贼惊恐万分,慌忙拜倒谢罪。只见刘备横眉冷对,一言不发,一副不怒自威的帝王相,令盗贼们个个胆寒。刘备边的那人说:“既然你们来了,虽说是不速之客但也是客人,就喝点酒吧!”没有一个盗贼敢前往。那人说:“请你们喝就喝吧,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这时,左右站着的十余名侍卫们怒目圆睁,杀气腾腾,早已扬眉剑出鞘了。于是,盗墓贼们只好硬着头皮每人喝了一杯酒。 那人又说:“孔夫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们虽然算不上朋友,但毕竟是远道而来的,总不能叫你们空手而归吧。”于是,那人下令侍卫给每个盗贼一条玉带。那人说:“此地不可久留,你们赶快走吧。”那伙盗贼诚惶诚恐地退至陵墓外,他们刚一走出墓门,陵墓就合闭如初。他们惊讶地“啊”了一声。突然,每个人的嘴巴好像被胶粘住似的,再也张不开了,而手上的玉带也都全变成了毒蛇,吓得他们赶紧甩掉,没命似地狂跑。 回到了村里,这几个盗贼回想起墓中的情景,对刘备倒是印象很深,另外那个人却谁也想不起来始终是模模糊糊的。是诸葛亮?是关云长?还是马良?谁也说不清。这伙盗贼因为嘴巴张不开,不能吃也不能喝,后来全都渴死饿死了。 灵鬼志:知音 晋朝著名文人兼音乐家嵇康有一次出远门,住在一个叫“月华”的偏僻的亭子里。有人说,这个亭子很怪异,常有过客莫名其妙地身亡。嵇康一向潇洒旷达,他毫不在意地说:“我连人都不怕,还会怕鬼?” 有一天夜间,已是一更时分了,万籁俱寂,嵇康仍在亭中弹《广陵散》,突然空中传来了叫好的声音。 嵇康抚琴而问:“是谁在此听琴?” 那声音回答说:“身是故人,幽没于此。闻君弹琴,故来听耳。” 嵇康问:“你倒说说,此曲好在何处?” 那声音回答说:“此曲源于《聂政刺韩王曲》,曲风慷慨激昂,是具有戈矛杀伐气氛的乐曲。在这更深夜静之时,弹此曲显得杀伐之气太重,如果能弹《醉渔唱晚》或《平沙落雁》倒是更适宜些。” 嵇康说:“想不到你虽为鬼魂,倒也懂行。” 那声音回答说:“人与鬼不过形体有异,其实内心是相通的,人与鬼也可结为知音的。” 嵇康说:“此说倒是别开生面,我只知道人与人有知音。当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难道人与鬼也能成为这样的知音吗?” 那声音回答说:“怎么不可能?人与鬼当然可以是知音。你的嵇氏四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曲子我都是熟悉的,在阴间也有许多好歌名曲。” 嵇康颇感兴趣,说:“是嘛,这太有趣了,你倒说来听听。” 那声音说:“我所熟悉的就有《幽魂曲》、《灵台乐》、《阴曹小调》、《阎罗歌》等等。” 嵇康说:“这些曲子我从未听说过,你可否唱来听听?” 那鬼魂唱了几首,时而幽怨深沉,时而如泣如诉,真是震撼心灵,夺人魂魄。 嵇康听了,连呼好曲,说:“此曲只应阴曹有。看来过去我对鬼魂是存在偏见了。” 鬼魂问:“此话怎讲?” 嵇康说:“有一天夜里,我正在烛下弹琴,有个鬼闻声进屋来,那鬼高一丈多,身穿黑衣,腰扎皮带,相貌甚是丑陋。我看了很不开心,随即将琴一拍,把烛吹灭了,甩下一句‘人耻与鬼魅共争光也”,就出去了。今天看来,鬼确实可以成为人的知音,其实,形骸丑陋是无须计较的,只要能够谈琴论艺,心灵相通,又何必在乎那身臭皮囊?” 这时,鬼魂说:“实不本瞒,我就是那个被你拒绝的鬼。” 嵇康说:“太好了,真是幸会,我今天就向你负荆请罪!” 鬼魂说:“言重了,言重了,阴阳阻隔,人与鬼存在诸多的偏见是可以理解的。”于是,那鬼拎着自己的头现了原形,与嵇康一起砌磋琴艺,他们终于成了人鬼知音。 龙城录:画马 李宪是唐睿宗的长子,唐玄宗的兄长,李隆基平定了韦氏之乱后,睿宗登基之后,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该立谁为太子。按照一般的惯例,应立嫡长,更何况宁王在文明元年,也就是睿宗被武则天扶上皇位时,就已被立为太子了,时年六岁。后来,因为武则天自己当了皇帝,才改为“寿春郡王”。如今该立谁为太子呢?是李宪不是李隆基?睿宗久久不能决定。这时,李宪主动表态了,坚决不当太子。他说:“时平则立长,国难则归有功。”由于李宪的谦让,才使这件可能发生的危机消除了,因而唐玄宗一向很尊重他的这位大哥。李宪死后,唐玄宗追谥他为让皇帝。李宪生前被封为宁王,什么王不王的,整天不理政事,倒也落得逍遥自在。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宁王喜好声色。天宝初年,宁王李宪因为爱花,竟在花梢上系上金铃,命令园吏在鸟雀来时拉动铃铛以驱之,这个惜花之举引起许多人的仿效。曾有人献上百炬蜡烛,其质感似腊似脂,不知道是由何物所制造,每当宁王于夜晚大摆席筵,并与宾客们饮酒作乐时,那些蜡烛昏暗得像是有东西挡住光线,但是席筵结束又会恢复光明,令当时的人感到很惊奇。 宁王天生聪颖,多才多艺,他能诗歌,通晓音律,尤善吹笛、击羯鼓。据《杨太真外传》记载::有一回,新丰地区呈送給皇帝一名舞女谢阿蛮, 舞姿十分妖冶, 唐玄宗亲自组织乐队为她伴舞,乐队中有杨贵妃弹琵琶, 还有方响、箜篌、拍板等, 唐玄宗自己击羯鼓, 而宁王则吹玉笛。 宁王还擅长画马,并留下了传奇的故事。开元年间,他在兴庆池南的华萼楼下的墙壁上画了一幅《六马滚尘图》。画中有六匹马,其中有一匹是唐玄宗最喜欢的玉面花骢。而这六匹马中,又恰恰是玉面花骢画得最为传神,在滚滚尘雾中,只见玉面花骢昂首奋蹄,鬃毛飘扬,真是呼之欲出啊。 有一天,宁王的侍卫前来报告:“大王,不好了,你画中的那匹玉面花骢不见了。” 宁王听了,轻描淡写地“哦”了一声,说:“知道了。这是意料中的事情了。”侍卫惊奇不已,问:“大王,你早就料到了?”宁王说:“《神异经》记载,梁武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在金凌安乐寺画了四条龙,可是都没有画出眼睛。看画的人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画眼睛。他说:‘眼睛是龙的关键,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了。’大家不相信他说的话。于是,他拿起画笔,刚给两条龙点上眼晴,立刻电闪雷鸣,两条龙飞向天空。墙上只剩下两条没有点睛的龙。我画得的玉面花骢全都点了睛,腾空而飞不是迟早的事嘛。” 续文献通考:笔仙 顾笔仙,南宋高宗建炎年间人,他的祖籍是安徽宣城县,宣城与湖州并列中国两大笔都。唐朝的安史之乱,他家的人逃难到江苏的高邮,以后也就定居在那儿。顾笔仙出生于制笔世家,从小就跟着祖父学制笔,他制得一手好笔,人称顾笔仙,倒是把他原本的名字给忘了。顾笔仙制作的笔是依照祖传的蒙恬制笔法制作的“鸡矩笔”,鸡距是指雄鸡蹠后突起似脚趾,因笔锋短而犀利,故名。 顾笔仙的家中挂着笔祖蒙恬的画像,每天制笔前,他必定要焚香祭拜笔祖蒙恬,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几十年从未间断过。 有一天夜里,顾笔仙梦见蒙恬出现在他的面前。顾笔仙向蒙恬讨教如何才能制出好笔。 蒙恬对他说:“制笔有如学文习武,单纯凭技巧是不能成为大师的,功夫在诗外。制笔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也是一门严谨的艺术,制笔人一定要牢牢记住笔有四德。” 顾笔仙忙问:“请问有哪四德?” 蒙恬说:“制笔要求尖,笔锋要尖锐;要求齐,笔锋拨开捺扁,笔毛要齐,不可长短参差;要求圆,整个笔头要饱满圆浑,不可有凹凸;要求健,笔毛要劲健有弹性。今后你每天只许卖十支笔,剩余的时间要钻研如何制好笔。我会保佑你吃穿不愁的。你已经是笔仙了,不要只盯住钱财,能为世人留下极品笔才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从那以后,顾笔仙每天就是只卖出十支笔就停止做生意了,每人限买一支。可是只要卖出了十支笔,哪怕有人重金求购,也只能等到明天再来。因而,有人也称他为“顾十支”,嘲笑他傻,送上门的钱却不懂得捞,但顾笔仙始终是我行我素不为所动。 顾笔仙好喝酒,他往往是一边制笔一边饮酒,如果能喝上好酒,他制的笔就更是上乘了。 有一天,有位转运使路过高邮,向顾笔仙买下了当天的最后一支笔,他问道:“你能喝酒吗?我正好有一坛瀛玉酒。” 顾笔仙说:“好酒。为官之道,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我虽是草民也能喝上一斗。” 转运使与顾笔仙开怀畅饮,顾笔仙说:“就像龙泉剑挂在墙上夜晚会铮铮鸣叫一样,我制的笔,买的人只要把铜钱放入笔筒中,笔就会自动跃出。”转运使当场一试,果真如此,确实太神奇了。 顾笔仙对转运使说:“字是有灵性的,不然,仓颉造出字后为何会天雨粟,鬼夜哭?测字这一行为何会久盛不衰?写字的笔难道就只是竹管与兔毛的组合吗?不,笔也和字一样,是有灵性的。凡得到我制的笔的人,哪一天剖开笔来看,里面必定记着买笔者的姓名、破毁笔的年月日,以及买笔者的祸福。” 转运使笑了,说:“你喝多了,开始说酒话了。” 顾笔仙走后,转运使便剖开那支笔,里面果然有他的姓名,但他怀疑是顾笔仙特意地装进去的。可是还有一首诗,断言转运使某年某月某日会丢了乌纱帽,果然到了那一天,转运使遭人诬告,被免去了官职。 博物志:酒痴 从前有个嗜酒如命的人,名叫刘玄石。他几乎什么酒都能喝,香泉酒、天醇酒、琼酥酒、瑶池酒、瀛玉酒、琼腴酒、兰芷酒、玉沥酒、金波酒、清醇酒、眉寿酒、仙醪酒、琼浆酒、玉液酒、玉醑酒、碧光酒、流霞酒、清风酒、玉髓酒等等,他喝过的酒真是举不胜举,不论是单一喝还是掺着喝,不论是一人独饮,还是众人猜拳,他居然从来也没有醉倒过。他很是引以为豪,说:“就是造酒的杜康来了,我刘玄石也敢与他一比高低。”村里人都唤他是“酒痴”,他自称是“醉不倒”。与一个“醉不倒”的人一起喝酒是很无味的,因为他总希望别人先醉倒,才有笑话丑态可看,也好显示出自己的海量。他的酒名越来越大,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百里竟然没有人敢与他比赛喝酒。人们都说,他的肚子简直就是个大酒桶,装的不是五脏六腑。 有一天,他到中山一家新开的酒店买酒喝,店小二给他端来了一种名叫“千日酒”的新酿酒。刘玄石从未喝过这种酒,他喝了一口酒,口感还不错,为显示自己的海量,便高声诵道:“酒,莫道千日,何处漫行来,腾腾失却酉。”店小二问他:“客官,你这诗是什么意思?”刘玄石说:“你还听不出来吗?意思是‘有水在。’我是说你这新酒也太淡了,干脆改名叫‘有水在’算了。”店小二说:“客官,这新酒确实后劲很大,万万不可多喝,会醉倒的。”刘玄石说:“能让我刘玄石醉倒的酒还没有酿出来哩!”刘玄石根本不听店小二的劝阻,仍然是像往日那样豪饮,喝得尽兴才归去。 酒家酿了千日酒快满千日了,酒家准备在千日那天,邀各路饮酒高手开怀畅饮,庆祝千日酒问世。这时,酒店老板想起了刘玄石,便问店小二:“怎么再也没有看到刘玄石来喝酒?”店小二说:“恐怕是那天喝高了,还没睡醒哩!”酒店老板一听,赶紧来到刘玄石家拜访。刘玄石的家里人说:“刘玄石已亡故三年了,早就安葬了。”酒店老板问:“他是得了急病去世的吗?”刘玄石的家里人说:“不是的,那天,他一回家就倒在床上昏睡不醒,一连几天都没有动静。他那人酒量大,从来就没有醉倒过,所以家里人就为他办了丧事,下葬了。” 酒店老板大叫:“坏了,坏了,赶快带我到他的墓地。” 一伙人来到刘玄石的墓地,发墓开棺,打开棺木后一看,刘玄石正巧刚刚醒过来,说:“闷死我了,我到底睡了多久?” 从那以后,刘玄石再也不敢自吹是“醉不倒”了。 中国古代微小说百家 1 山海经 2 论语 3 晏子春秋 4 孟子 5 韩非子 6 列子 7 新序 8 风俗通 9 笑林 10 博物志 11 抱朴子 12 西京杂记 13 搜神记 14 搜神后记 15 世说新语 16 幽明录 17 殷芸小说 18 陶渊明传 19 隋唐嘉话 20 柳河东集 21 国史补 22 大唐新语 23 集异记 24 酉阳杂俎 25 唐摭言 26 新五代史 27 归田录28 渑水直谈录 29 梦溪笔谈 30 志林 31 续世说 32 道山青话 33 老学庵笔记 34 夷坚志 35 独醒杂志 36 士修类稿 37 野记 38 丹铅杂录 39 留青日扎 40 初潭集 41 应谐录42 笑赞 43 古今谭概 44 陶庵梦忆 45 魏叔子文集 46 今世说 47 聊斋志异 48 子不语 49 圣师录50 新齐谐 51 阅微草堂笔记 52 清稗类钞53 容斋随笔 54 龙城录 55 续文献通考 56 逸史 57 神仙传 58 右台仙馆笔记 59 湘中记 60 谐译 61 天开传信记 62 续幽怪录63 大唐奇事记 64 灵鬼志 65 幽怪录66 尚书帮录 67 两京新记 68 此中人语69 次柳氏旧闻 70 独异志 71 甘泽谣 72 景龙文馆记 73 卢氏杂说 74 纪闻 75 明皇杂录76 潇湘录 77 续夷坚志 78山居新话 79 水东日记 80 蓬窗类记 81 何氏语林 82 剪胜野闻 83 遵闻录 84 云林遗事 85 湧幢小品 86 草木子 87 青楼集 88 旧潜志 89 龙兴慈记 90 玉堂丛话 91 云溪友议 92 杜阳杂编 93 宣室志 94 松窗杂录 95 原化记 96 剧谈录 97 玉泉子 98 高力士外传 99 广异记 100桂苑丛谈 (图片来自网络) (纪洞天的微信公众号:锦文掇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