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溪之灾:穿透肺腑的中国伤痛2006年夏,四川茂县规划了一个羌族文化传播计划,我们策划的方案在几个公司比选中获得官方支持,那时,我们公司正与四川卫视“西部大开发”和“中国游”栏目进行深度合作,我率领川台两个摄制组进驻茂县,在各大景点游走大半个月后,拍摄最终在溪叠海子杀青。 叠溪海子是内地游客去九寨沟和黄龙路上最为宏大,震撼的景观。湖面海拔高达2258米,阳光如银网撒在微风轻拂的高峡平湖,波光潋影,金色迷漓。又因受高原气候影响,天景、水景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变幻莫测、移步换景,置身其间,仿佛走进一座精美的山水画廊。 但谁知道美伦美焕的叠溪海子其实是沉默了84年的堰塞湖呢?又有谁又知道84年前那场毁灭性的灾难与6月24日叠溪新磨村山体垮塌引发的巨大的泥石,又存在怎样的历史轮回? 叠溪原来没有海子,岷江打这而过,穿过的是一座叫叠溪城的历史古镇,据《茂州志》记载;汉元六年(公元前111年)即在此置蚕陵县,后历代多变,民国时属茂县所辖叠溪区,城内商贾云集,一派繁华。 1933年8月25日15时,叠溪发生7.5级地震。叠溪中心城区在剧烈震荡下,仅仅几分钟便笔直陷落,下滑数百米。叠溪城及附近21个羌寨全部覆灭,四周山峰崩塌,堵塞岷江,由此形成十多个大小不一的堰塞湖。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国叠溪大地震,地震导致近万人伤亡, 今天的叠溪海子,就是当年的堰塞湖,也可以这么说,叠溪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和最大的地震遗迹,也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地震遗迹”。 事实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让茂县收获的不只是叠溪海子,地震引发陡峭山谷的塌方,以海子为中心形成了许多“触目惊心”的景点,在一个叫“神龟回游”的地方,当我们摇过镜头向山体仰视时,几十年后山体依旧破碎如龙鳞,一直从山顶顺着山脊延伸到岷江河边,与对岸的“神龟”隔江相望,令人异常震撼。 茂县的地理位置十分奇特,除了它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外,茂县与汶川(映秀)和棉阳老北川在龙门山系形成了一个拉长的大三角,事实上,此后几十年四川发生的7-8级大地震共有6次,几乎都是围绕这一区域触发的,尤以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和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破坏力最大。 这些大地震是否与叠溪地震存在某种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不得而知,但6月24日发生在叠溪镇新磨村特大山体高位垮塌,仍可视为叠溪地震的“后遗症”,地震专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一次大地震引发的山体破碎才可能真正稳定来下。 何况,这几十年来,四川每次特大地震,茂县的叠溪,都是泛余震区。 新磨村就位于叠溪松坪沟景区,松坪沟大小堰塞湖可以用串珠成圈来形容,从墨海到五彩池,水韵之美,堪与九寨沟媲美。然而,这一景区带给我最大的震撼,仍是叠溪大地震残留的破碎山体,经雨水和山洪冲涮后,巨石被地震折断的锋仞,仍清晰可见,84年的岁月都没有将其风化和剥蚀。 灾难往往是突发的,但从不会嘎然而止的,它持续的破坏力,就像一部悬疑电视剧,永远不给你最终的迷底。 叠溪之灾,有着穿透肺腑的中国伤痛,但从蜀文化源头来看,茂县又带给我们另一种惊奇的安慰——从茂县营盘山考古来看,这是蜀文明瑰奇的第一台地,也称得上是“江源文明”的核心发源地,此后,岷江才千回百转地流向成都平原,在金沙与三星堆,达到古蜀文明辉煌的最高度。 从营盘山出土的羊角器皿、金沙出土的太阳鸟和三星堆出土的更加夸张的青铜人,显明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有着极大的不同,带动并影响了“两河文明”,中国考古界也有此一说:古蜀文明更像是中东文明特别是犹太文明的承传…… 世界真奇妙,只是你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