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看古巴:老老少少都盼着和美国重逢|头条
摘要初来古巴的美国人,都对古巴人对美国表示的好感,感觉意外。在领导人坚硬表态的背后,是古巴人久久期待的历史重逢,他们似乎等得太久,直到最后,老老少少都在盼着这一天到来。
共识君按:深度好文。原载凤凰大参考,欢迎关注。
林达,著名旅美作家,已出版“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等书。
奥巴马与卡斯特罗:历史性会晤
2014年12月17日,美国和古巴突然同时宣布美古即将建交。电视中,消息传来,古巴小学生们一起欢呼雀跃起来。
一个朋友几次向我提到这个情节,他说:“如果是大学生,你可以理解这是思考的结果,可这是小孩子,小孩子不会装,他们只有本能反应。。”
在领导人坚硬表态的背后,是古巴人久久期待的历史重逢,他们似乎等得太久,直到最后,老老少少都在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怎么会是这样?
革命前的古巴:美国一手打造而成
什么是古巴?
站在古巴,最直接的感受是:不论历史跌宕起伏、孰对孰错,它留下的现实,就是西方文化成了古巴文化的主要根源,而革命前的现代古巴,更是美国和美国文化一手打造而成。
从长远来说,这种深刻的文化渊源超越了阶段性的政治障碍,使它早早晚晚水到渠成地要回归它的本来面目。
古巴在独立战争下动荡不安,1898年1月,美国为保护动荡战局下的侨民利益,派缅因号军舰前往古巴,停泊哈瓦那港。三个星期后的2月15日,军舰大爆炸,三分之一船体被炸毁,立即沉没,二百六十六人死亡。美国归咎于西班牙殖民当局的策划。
此前,美国基于自己的独立经验,民间已长期弥漫支持古巴独立的情绪,缅因号事件更激发了这种情绪,最终导致4月20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中的“泰勒修正案(Teller Amendment),要求西班牙撤出古巴,并且授权总统使用武力。国会同时宣告,美国无意并吞古巴,宣布古巴有“独立权”。
4月22日,美国海军封锁古巴港口。4月24日,西班牙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也向西班牙宣战。美西开战。当年12月10日,交战双方在法国签下《巴黎条约》,不是宣布古巴易手美国,而是宣布古巴独立。
美西战争插在古巴内战的混乱之中,三年后,稳定下来的1902年,美国正式向古巴和平移交,古巴独立。
自此,开启了近六十年的美古“关系密切时期”。
古巴许可私人经营饭店、旅游业之后,迅速发展
在美国和古巴将近六十年的“关系密切时期”,不论政治关系如何,从文化上来说,当时美国的几乎所有元素,都以压倒性优势渗入和占据了古巴。
从各类产品到体育、棒球,从艺术到文化,从建筑到绘画,从自由的市场经济、企业文化到社会建构,从专业团体、民间团体的构架,到教会、学校、俱乐部等等。因为近,革命前的古巴精英阶层,几乎都有能力把孩子送去美国读书,读高中的都很多。
文化上血液里的改变,已经根深蒂固。今天,站在西班牙人留下的古堡上,隔着窄窄海峡,眼前就是那个美丽哈瓦那(古巴首都及最大城市——共识君注)的全景。今天哈瓦那百分之八十五的建筑,是在那个美古“关系密切时期”建造起来的。
进入哈瓦那市区,街头跑的汽车,一多半是美国五十年代古董车,如时光凝固、恍如隔世。
革命后的古巴:闭关锁国,西方人都是可疑的
直到今天,古巴朋友提到革命,都要不断强调,他们的革命和东德、东欧国家有本质不同,他们不是苏联在二战后占领、由外部输入的革命,古巴有自己内在的、需要革命的理由。
这也是卡斯特罗一再教育国民的古巴革命合法性:前政权的各种问题和暴政,是革命的理由。
是的,在暴政面前,人民有推翻它的革命权利,可是,它并不因此就赋予新政权天然合法性。
接下来,还是有新政权何去何从的问题:是进步,完善法治,造福大众,取得自己的合法性;还是重复暴政甚至更退步、彻底抛弃法治、变成另一个暴政?
谜底很快揭晓。
新政权立即掠夺了全部外资企业、以及四百多家古巴人辛苦创业建立的私有大企业,包括最近在中国紫禁城举行全球鸡尾酒大赛、当时已经创业近百年的百加得朗姆酒公司。私有土地、房产等等,大规模的财产被所谓“收归国有”,私人俱乐部和私人学校一律关闭,这些都不在话下。
典型例子,就是一个古巴朋友很激动对我说了几遍的故事:革命后的一个周末,银行关门,在周一银行重开的时候,宣布旧币作废,开用新币。这倒也算了,令人崩溃的是,只有价值200比索的旧币可以兑换新币,超过的钱就全部自动转为废纸。
我问下来,当时古巴穷人的确难有两百比索的存款,但是中产阶级、小业主、专业人士、知识阶层等等,拥有超过两百比索的还是大有人在。
显然,这不是在法律框架下的改革,而是颠覆法治的退步。这种以革命的名义对个人资产的掠夺,不论赋予多么正当的借口,不论经过多少年,最后还是会回归常识的判断。
所以,当我在古巴居然听到有古巴人几次明确地对美国人说:“是我们欠你们的。”真是感觉很意外和震动。
五十年代,美国是古巴糖最大的出口市场,古巴进口商品的百分之七十六来自美国,古巴百分之九十的电话电力设施和服务都是美国公司在做。
但是,古巴的单一经济已经打破,一个新行业,古巴旅游业在蓬蓬勃勃发展起来,古巴成了美国人的度假天堂。
菲德尔·卡斯特罗当年的雄心就是“真正的独立自主”,不论政治、经济,都不要依赖外国。
哈瓦那街头的的何塞·马蒂立像
首先是没收美国等外国资本和企业。西方人都是可疑的,关上国门成一个封闭国家,游客就此绝迹。所以在古巴聊起来,古巴革命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就是美国游客掉头转去的墨西哥坎昆了。
国门一关,菲德尔·卡斯特罗就迫不及待地向国民宣布:“古巴的真正独立”成功。
苏联解体后的古巴:对“老大哥”只剩怨恨
1991年,苏联突然解体,古巴鸵鸟式自欺欺人的“独立”立即显露尴尬的真相:多年来,古巴只是苏联的一个附庸。
作为附庸国,母国一旦消失,它即刻进入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古巴官方给了一个名称叫“和平特殊时期”。
在1991年那个转折点,苏联主导经济圈的“经济互助委员会(CMEA)”也一起倒了,古巴顿失三十亿到四十亿美元的经济援助,遭遇史无前例困境。
到1993年,粮食和副食品极度短缺,平均口粮是二十磅到二十五磅之间,有整整一年,三分之一的日子靠喝糖水度过,有五万古巴人因为缺乏维生素视力出问题。
医院里,医生护士常常缺席,地方上的内务部人员和警察也常常顾不上监督反革命和刑事犯罪,大家都找吃的去了。
能源供应不足,GDP跌至原来的百分之三十。不仅公共汽车经常开不了,古巴朋友告诉我,当时拖拉机开不动,只能要求大家下乡“像牲口一样拉犁”。
不仅如此,单一经济下,它不能生产自给自足的粮食;没有硬通货,也无法从国际市场买到吃的和生活必需品。
那是长达三、四年的大饥荒。一个古巴建筑教授出示了自己的两张照片,一张是夫妇二人今天的旅行照,满面红光;一张是“特殊时期”中,饿得干瘦干瘦。
实际上,古巴的转变从苏联解体就开始了,每天都在变化中。
官方关系上,对苏联来说,古巴只是全局战略下的一枚棋子,例如,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在和美国谈判之后撤出导弹,并不需要古巴同意。在撤离导弹同时,还要求古巴交回以前援助古巴的一些其他武器。
这使得古巴领导人认为,苏联根本无意在古巴受到威胁时,尽老大哥的责任保卫古巴。
在民间,就是另一回事了。
古巴对俄罗斯的民间文化接受度,远不如中苏之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自认“进步”那一代深受俄国影响,续上了1949年后短短几年的中苏友好,造成了几代中国人深重的俄罗斯情结。俄罗斯文学、歌曲、艺术,影响经久不息。
而古巴在近六十年的“美古特殊时期”中,已有美国文化先入为主、深深扎根,而热情奔放的拉丁性格、音乐舞蹈,其风格和俄罗斯的深沉厚重也差别太大,在古巴民间,俄国文化几乎了无痕迹。
一个退休女教授说,“有一次一个苏联人拥抱我,然后,竟然哭起来”,对古巴人,这个太不好理解。“苏联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她说,“几栋难看的建筑而已!”
哈瓦那街头85%的建筑是美古友好时期留下的
后来我发现,在古巴人的嘲笑背后,竟是几十年的怨恨。
苏古走近后,从1962年开始,古巴就实行基本食品和生活品的配给。这个购买配给品的“购物证”,就像我们小时候的“购粮证”,一直保留和使用到今天。
革命初期逃亡者留下的一切私人财产全部没收后,部分分给了穷人,大量赤贫人口受益,自此古巴“平等地”为每个人提供一个“最基本生活保障”。
听上去,革命的诡辩理直气壮,失去最多的是外国企业和百分之十的富人,穷人受益了。而破坏法治的恶果,是开启了政府可以为所欲为的先例,最后侵害每个人的利益。
如今的古巴:进入首都,就进入了一片破败
在古巴,不仅是物质生活匮乏,还有集体化、再教育和改造。
1961年6月,菲德尔·卡斯特罗在为时三天的知识分子会议上宣布:“革命的,什么都可以;反对革命的,一点都不行!”
可是,什么是“反革命”呢?法律上没有界定。不久,一批专栏停掉,一些杂志关门。
批评政府和提意见都可能入罪。这种情况下,古巴人当然会问,这和被革命推翻的巴蒂斯塔暴政,区别在哪里?
不久后,古巴政府又以“征兵”名义办军事化劳改营,勒令报到接受“再教育”,一下就又关了几千人,而且人数不断增加,直到被“应征接受再教育”的作家、教授越来越多,1967年,引发“古巴作家艺术家全国联盟”强烈抗议,菲德尔·卡斯特罗才宣布解散了劳改营。
更有生活的无数限制和困扰,例如想买点东西,随着领导人对意识形态不同时间的不同感觉,私人摆个小摊卖点菜的自由市场,一会儿可以,一会儿又要取缔。
革命后的古巴号称百分之九十几的人都拥有私人住房。但是一个建筑教授说,其实这些住房产权不明。
因为你可以住着,不交房租,但是没有买卖和出租的权利。再有,房子既然说不是国家的,就没有人管修。而国家工资给的“基本保障”真的是很基本,修房肯定修不起。
所以,哈瓦那光鲜的旅游广场和旅游街区后面,就是大片大片破败不堪的“好房子”。也就是说,革命前,都是非常好的公寓楼,几十年只用不修,普遍破旧。不少房子破到接近废墟的程度。
记得第一次进哈瓦那市区,就进入一片破败,关键是,还看得出它们曾经的繁华,旁边的古巴人看着我惊愕的表情,笑着说:“欢迎来到哈瓦那!”
文章来源:共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