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居大不易 金大俠 外甥女啾啾由臺北獨闖香江,實在不容易! 她服務於金融界,住的公寓在中環的堅道上(香港島的半山腰),是好區,甚安全,她將雅室讓我睡了兩晚,自個到附近的朋友處擠著。週日(10/23)晨起,我獨自在附近閒逛近二小時,由半山腰循階而下、走至山底,再拾階而上、返回住處,是不錯的腿力運動。我邊走邊看邊駐足邊拍照,安步當車,隨意而行,自由自在,好不愜意。 香港與台北的相似度應有80%,較之台北,香港的地,更加稠密,香港的樓,更加高聳,香港的人,更加多元,她的國際性與包容度應可為世界典範,就雜説些閒逛所看所思: 一、早餐店不多(與臺北相比); 二、7-11等便利商店也不多(與臺北相比),店亦小,店內燈光亮度、物品種類亦略遜 臺北; 三、消費遠貴於臺北; 四、某些商店的門口一角就有一尊矮小的神座,奉個「門口土地財神」的,這土地財神是小號許多,其數量、密度肯定不小,其神力、庇佑肯定非凡,香港的土地真是寸土寸金呀; 五、香港的人(居民、遊客、過客),人種多元多樣,比之紐約,毫不遜色;香港的廟宇,廟奉眾神,海納百川,那文武廟「列聖諸神崇一體,千祥百福蔭群生」;未來哪一天,某座廟內一隅也供奉起耶穌基督,別懷疑,這座廟可能就在香港; 六、香港有些我行我素,有點兼容突兀,街頭的公共消防栓,可以一紅一黃,兩種顔色,斜對而立;香港的車子是在道路左邊行駛的,行人呢?行在左邊、或行在右邊,都行,別撞到人,就行; 七、香港的文字雖然都是我所熟悉的中文、英文,這翻譯卻是令我腦筋轉彎,「荷李活道」的英文是 HollywoodRoad,彌敦道是 Nathan Road,柯士甸道是 Austin Road,「的 士」是Taxi; 八、香港的餐廳店名頗有古典美意(此點強過臺北),我找了家雲呑麵店填肚子,店名叫「細蓉記」,多美; 九、似乎是香港人將「靚」字發揚光大,靚女、靚姝、靚仔、靚麗、靚雅、靚妝、靚裝⋯等形容人、衣物、裝扮,我在「細蓉記」點了一碗粥,粥名「靚粥」(21元港幣一碗呢),此粥鮮美,真不負「靚粥」美名; 十、與我拼桌的客人悠閑地點了一客早餐,有:一杯檸檬茶、一碗湯麵(撈麵)、一份土司夾火腿、煎蛋,如此中西合璧的享受早餐,只有香港人吧。 香港真是個東西合璧的迷人城巿,現代與傳統,新潮與復古,前衞與懷舊,國際與本土,璀璨與雜亂,都在此穿越、混搭,巧妙成功地融於一市。 外甥女的英文、中文在香港就夠通行無阻,這可能阻礙她好好學學當地的粵音粵語。她的住處在高聳公寓的14樓,三房一廳一厨二衛的公寓,房廳厨窄小的可以,月租約新台幣十萬元,貴的嚇人,這就是地小人稠「寸間寸金」的香港。外甥女住在主臥房,那主臥房有一衞浴間,她付40%的房租,另二位室友各付30%,她每月有存錢,還有心有能力請舅舅吃美食,她的收入應該很不錯。那主臥房放了一張雙人床,也就佔了一半以上的空間。廚房也是狹窄細短,我瞄了幾眼問外甥女:「妳們的烘衣機怎麼放在廚房啊?」外甥女回:「那是洗衣機,我們晾衣服都在客廳,有晾衣架。」有一晚,她的室友(像是印度裔)幫我開了大門(那鑰匙我老是開不了大門),她正在客廳內的桌子上為準備CFA的考試而研讀;這張長方形的桌子佔在客廳的一角,桌面上已堆滿了飮用水及其它雜物等,她抱著筆電就在那剩餘有限的桌面一緣勤學苦讀。 荷蘭與海爭地,香港與天競空。香港的文友告訴我,很多香港人一生的目標就是購有一間自己的住家,不少人終其一生也達不到。 香港,我願意來當旅客、食客,而不是住民。 《2016年11月9日於華府》
|